近日,一則關于美國中央情報局意圖支持國防部長吉伯特·特奧多羅聯合軍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小馬科斯政府的傳聞在瘋傳。盡管菲律賓軍方罕見地在20天內三次出面“辟謠”,強調對憲法和總統的忠誠,但此舉非但未能平息風波。
![]()
要理解這則傳聞為何能掀起如此大的影響?
首先,家族政治是菲律賓難以擺脫的宿命。從馬科斯家族到杜特爾特家族、阿羅約家族等,各大政治家族通過聯姻、結盟與競爭,牢牢掌控著國家權力。小馬科斯的上臺,本身就是馬科斯家族政治資本復辟的結果。
然而,此次防洪工程腐敗案,不僅擊中了菲律賓民眾對政府效率低下和貪污橫行的最痛處,更直接牽連了小馬科斯的表弟、前眾議長馬丁·羅穆亞爾德斯。這使得反對派能夠輕易地將矛頭直指馬科斯家族本身,將一場天災應對不力,成功轉化為對執政家族合法性的質疑。民眾積壓的對高物價(特別是大米價格)、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的不滿情緒,借此機會如火山般噴發,抗議示威此起彼伏。小馬科斯的民意支持率持續下滑,其執政基礎正被動搖。
其次,菲律賓軍隊在政治中一直扮演著“仲裁者”的特殊角色。歷史上,軍隊在1986年推翻其父親老馬科斯的“人民力量革命”和2001年推翻埃斯特拉達總統的危機中,最后的倒戈都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這種“關鍵時刻站隊”的傳統,使得任何一位菲律賓總統都不敢忽視軍方的態度。近期,小馬科斯推動的針對軍警部門的養老金改革,觸及了部分退役將領的現實利益,這無疑增加了軍隊內部的不穩定因素。
![]()
【菲律賓曾多次發生軍事政變】
如果說國內矛盾是點燃危機的火藥桶,那么大國博弈則決定了危機可能演化的方向與烈度。這則兵變傳聞直接將矛頭指向美國,其核心邏輯在于美國在菲律賓及南海的地緣戰略利益。
當前,小馬科斯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明顯向美國傾斜的策略,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強化美菲軍事同盟,并允許美軍使用更多菲律賓軍事基地,這一切都是為了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施加更大壓力。然而,美國政府及其情報機構對小馬科斯的執政能力和穩定性可能存在深層憂慮。如果小馬科斯無法有效控制國內局勢,任由腐敗丑聞和民眾抗議持續發酵,導致其提前下臺,根據憲法規定的順位繼承原則,現任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將自動接任總統。
莎拉·杜特爾特及其背后的杜特爾特家族,被普遍視為菲律賓政壇中的“務實親華派”。其父親、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在任內采取了與中國對話合作、淡化南海爭議的策略。若莎拉上臺,很可能意味著菲律賓外交政策的再次重大調整,轉向更為平衡甚至是對華友好的方向。
因此,從美國的角度看,“止損”成為一種必然選項。傳聞中的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和軍總參謀長布勞納上將,被視為比小馬科斯更激進、更可靠的親美派。若由他們通過非常手段接管政權,組建一個強硬的親美看守政府,無疑能最有效地保證美國在菲利益的延續性和南海政策的連貫性。
![]()
面對如此險惡的局勢,小馬科斯生存策略必須同時應對來自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壓力。
對內,他亟需撲滅由腐敗丑聞引燃的民意烈火。這要求他必須展現出堅決反腐的姿態,哪怕可能觸及家族或盟友的利益,以挽回政府公信力。
對外,小馬科斯需要向他的美國盟友證明自己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他必須展現出仍有足夠能力掌控國內政局,繼續有效地配合美國的地緣戰略,同時避免被美國視為需要被提前替換的“麻煩制造者”。
![]()
馬尼拉上空的政治風暴眼正在加速形成。關于兵變的傳聞,無論是煙霧彈還是真實的議程前奏,都像一個刺耳的警報,預示著菲律賓可能即將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動蕩期。小馬科斯的命運,不僅系于其個人政治智慧和馬科斯家族的命運,更與菲律賓軍隊的最終走向以及華盛頓的戰略算計緊密相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