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去理療館想買點膏藥,結果被勸著做理療,最后燙得兩個月下不了床,找老板要說法還被懟“自己不會挪”,這事兒最近在鄭州航空港區鬧得不少人都跟著揪心。
事兒得從鄭州的時女士說起,她常年受腰腿疼的老毛病困擾,今年7月底專門跑到航空港區那家叫“新白馬寺”的理療館,本來是打算買幾貼膏藥。可店里負責人一搭話,就說她這是“寒熱濕毒”,光貼膏藥沒用,得先做個理療打通經絡,再貼膏藥,效果才能翻倍。時女士想著人家是“專業的”,就聽了勸,躺下來做了烤燈理療。
![]()
剛烤沒多久,時女士就覺得腿上發燙,灼痛感越來越明顯,趕緊跟負責人說溫度太高了。可對方只輕飄飄一句“再堅持十分鐘,烤燈的效果就是這樣”,連設備都沒碰一下。等理療結束,她的雙腿已經紅撲撲的,還冒出了幾個小紅點。誰想到第二天更嚴重,腿上起了一片水泡,水泡破了之后皮膚直接潰爛,疼得她晚上根本睡不著,只能靠吃止痛藥扛著。
![]()
為了治燙傷,時女士前前后后花了1700多塊買藥膏,她找到理療館,覺得這筆錢理應由店家承擔。可老板的回應簡直讓人跌破眼鏡,說當時覺得燙,時女士自己挪挪身體或者把烤燈推開不就行了,還強調“別的客人都沒這情況,她是回家才起泡的,誰知道啥原因”。后來老板倒是松口說給燙傷藥膏,但非要讓時女士在店里治,放話“去別的地方看我可不負責”。時女士用了店里的藥沒見好轉,只能自己跑去別的醫院治療,現在維權的心思越來越堅定,已經把情況反映給了相關部門,放話“協調不成就起訴”。
![]()
這事兒傳到網上,網友們的評論簡直炸了鍋,幾乎一邊倒地替時女士抱不平。有網友直接怒懟老板的邏輯:“合著花錢找專業人士做理療,最后還要自己盯著設備調溫度?那人家花這錢圖啥?直接在家買個烤燈自己烤得了,還省事兒!”
還有人戳穿老板“別人都沒事”的借口:“別的客人沒事不代表你沒錯啊,每個人皮膚敏感度、耐受度都不一樣,這不是最基本的常識嗎?就像有人吃辣沒事有人吃辣過敏,能怪吃的人嗎?”更有人吐槽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收著錢的時候一口一個‘專業’,出了事就甩鍋給顧客,這吃相也太難看了。”
![]()
不少有過理療經歷的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之前去做艾灸,燙得我一激靈,技師也是說‘這是藥效到了’,現在想想真后怕,幸虧沒出事。”還有人提到類似的維權難題:“我媽之前拔罐被燙出印子,店家也是說‘正常反應’,最后鬧了半天也沒賠啥,這種小店就賭顧客嫌麻煩不較真。”
懂點法律的網友則直接擺道理:“之前南陽就有類似的案子,養生館燙傷人,法院直接判店家有過錯,因為他們有安全保障義務。就算是免費體驗燙傷了,商家都得負責,更別說時女士這是花錢做的項目。”還有人提醒時女士保留證據:“醫療記錄、付款憑證、跟老板的溝通記錄都留好,起訴的時候這些都是硬貨。”
也有網友吐槽現在理療行業的亂象:“好多理療館的人連資質都沒有,就敢瞎給人診斷‘寒熱濕毒’,隨便推薦項目。之前還有人被忽悠著做火療,結果燒傷的,跟這事兒簡直如出一轍。”
![]()
其實稍微琢磨琢磨就明白,理療館作為提供服務的一方,保障消費者的安全本就是基本責任。烤燈這種有潛在風險的設備,操作人員理應根據顧客的反饋及時調整,而不是讓顧客自己想辦法“避險”。老板說“在我這治就負責”的說法更站不住腳,自己沒有專業治療燙傷的資質,還限制顧客去正規醫院,這分明是怕病情加重暴露自己的問題。
這事兒不光是時女士和理療館的糾紛,更戳中了很多人對養生行業的顧慮。現在大街小巷的理療館越來越多,但資質參差不齊、操作不規范、出事后推卸責任的情況時有發生。消費者愿意花錢養生,圖的是舒服健康,不是找罪受。希望相關部門能好好查查這類機構,也給其他店家提個醒:沒那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收了錢就得負起責。更希望時女士能順利維權,畢竟受了罪花了錢,沒道理自己認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