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醫生護士對心跳驟停患者做胸外心臟按壓時,如果患者躺在地上或者用擔架車轉運時,醫生護士多是跪在地上或者擔架車上的。
![]()
為什么采用這種跪姿做心臟按壓?
這里藏著正確按壓操作的一個要點。
當目擊有人突然意識喪失、判斷心跳驟停時,就需要對患者做徒手心肺復蘇,搶救的“黃金四分鐘”啊!而在心肺復蘇搶救中,胸外心臟按壓就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急救措施了!這是建立起人工循環,為患者提供基礎的生命支持,維持心腦最基本的血供,為之后的腦復蘇打下基礎。
一般的心臟按壓是胸外按壓,醫學上當然還有開胸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的部位是胸骨正中、中下1/3交界處,現在簡易的定位就是兩乳頭之間,連線中點;按壓需要達到一定的深度,以前是4~5厘米,現在要求5~6厘米。
![]()
按壓時,就把心臟壓向堅硬的脊柱,迫使心腔內的血液排出,加上瓣膜的作用,血液流向動脈;按壓放松的時候,心臟恢復原狀,也是由于瓣膜的特點,靜脈血被吸回心臟,血液就流動起來。醫學上說,這是“心泵機制”。
按壓時胸腔里的壓力會增高,主動脈、大靜脈、心臟、食管都受到相同的壓力。這時候,主動脈的血液會向胸腔外的動脈流去,而大靜脈則因為壁薄、壓力低被壓陷,這樣,動靜脈之間的壓力就有了差別,血液就有了流動。按壓放松時,胸腔里沒了壓力,靜脈又可以開放,血液流回心臟。這在醫學上說,是“胸泵機制”。
![]()
無論理論上哪種機制,都是通過按壓使得胸腔內和心臟產生規律的壓力變化,人工建立基礎的血液循環。若是按壓得當,動脈血壓可以達到60 mmHg,還可以觸摸到患者的脈搏。
胸外心臟按壓時,按壓的力量要垂直,正對著脊柱;按壓的力量要足夠大,使胸骨下陷達到要求的深度,還要盡量避免可能的損傷。因此,心臟按壓是有相應的操作技術要求的。
![]()
按壓操作的要點之一就是,施救者不是依靠手臂的力量按壓,而是雙臂伸直,以髖關節為軸心、利用上身的重力、肩臂肌肉力量用力向下按壓。因此,肘關節是不能彎曲的。如果靠手臂肘關節活動按壓,力量不夠,用力的方向也不垂直,還容易損傷肋骨,搶救者自己的關節也容易損傷。
因為按壓需要依靠髖關節活動,如果患者是放置在固定的床上,搶救者就需要站得高一些,便于按壓時上身以髖關節為支點活動;而如果患者在地面或者移動的擔架車上,那跪姿最適合搶救時按壓用力。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