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瑯琊榜》時代背景背景就是南梁,里面的皇帝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沒有出現的太子蕭景禹的原型就是蕭衍額長子蕭統,后世認為如果不是蕭統早逝,也許就不會侯景之亂及此后的一系列戰亂,可歷史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不能假設。
都說自古以來最輕松,最不受質疑和無法撼動的太子就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實際上在朱標之前還有一個,就是昭明太子蕭統,人家生來就是要做太子的。
![]()
蕭氏一族出身蘭陵蕭氏,蕭衍本人南齊時以門蔭入仕,南齊明帝在位時擔任雍州刺史,永元二年起兵攻討東昏侯蕭寶卷,擁戴南康王蕭寶融稱帝,拜自己為中書監、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都督、揚州刺史,封爵建安郡公,食邑一萬戶。并控制朝局。而就在蕭統出生的時候,蕭衍剛剛進入建康城并廢黜了蕭寶卷,此時蕭衍的權勢如日中天,一年后,38歲的蕭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梁,史稱梁武帝。蕭衍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剛剛一歲的蕭統為太子。
蕭衍這么著急地立蕭統為太子,就是他等不起了。因為已經步入中年蕭衍此時就這一個兒子,人到中年,香火無以為繼。說實話,換做誰,都會急,尤其他還是一個皇帝,為此在蕭統出生前,蕭衍便收了自己的侄子蕭正德為養子。
![]()
蕭衍給剛滿一歲的太子蕭統賜字——“德施”,要知道古代男子要在成年加冠時,才會被賜字,蕭統這么早就被賜字,這背后是蕭衍這位開國之君對太子殷殷期盼。也可見當時的蕭統在蕭衍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從此之后,蕭衍親自教導太子,就這樣,蕭統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開國太子該有的儀容儀表,史載:“太子美姿容,善舉止,讀書數行并下,過目皆憶”。
蕭統太子作為儲君出閣之后,蕭衍就讓當世大儒沈約太子少傅,可以說,蕭統接受的是以儒家為本的教育。鑒于前朝南齊皇族相殘的巨大悲劇,蕭衍一再告誡皇族之間要兄友弟恭,他希望太子蕭統能以孝當先,做一位仁慈寬厚的圣君。
![]()
應該說,蕭統作為太子也從未讓梁武帝失望,天監十一年,12歲的蕭統在宮中偶遇一群來給梁武帝送切結書的廷尉府屬員。由于他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便來了興致。他吩咐手下召見這群屬吏,當面詢問他們,能否讓自己參與審閱并審理剛剛由他們遞交的案件。
刑部的屬吏們見太子不過是個半大小孩,就想糊弄一下人家,半帶開玩笑地許可了太子的決定。不想,蕭統年紀不大,判罰卻是有理有據。針對刑書上判罰過重的地方,蕭統改為輕判,那些官員在此情況下只能將此事上報給梁武帝,梁武帝認可了兒子的判罰結果,并規定日后太子有權旁聽所有案件審理,司法案件一切統歸太子自決。
![]()
本來像蕭統這樣三觀超正的太子,只待蕭衍駕崩,他便能順利登基。可就在這種父慈子孝的時候,意外突然發生,大通三年,太子蕭統被身邊的太監鮑邈之誣告行巫蠱詛咒之事。史上著名的“蠟鵝厭祝”事件,隨即浮出水面。
原來,在丁貴嬪薨逝時,身為大孝子的蕭統曾給母親物色了一塊風水寶地。后來因為蕭衍身邊的大太監俞三副與人合謀,打算將私田作為丁貴嬪陵寢,向朝廷牟取暴利,梁武帝蕭衍遂在相關利益人士的誆騙下,改變了最初的決定,將丁貴嬪移葬于俞三副的田地上。
![]()
此時,一名術士偷偷告知蕭統,俞三副的田地在風水學上對太子不利。按照此人的說法,要想破解其中的不利因素,只需備齊蠟鵝等厭伏之物,埋于墓側的長子位即可。蕭統為了穩固太子之位,于是就按照術士說法干了,不料,待蠟鵝埋下去不久,東宮的太監鮑邈之就跑到梁武帝面前告狀,說太子與另一太監魏雅合謀,在丁貴嬪之墓在里邊放了厭勝之物,詛咒梁武帝早死。
鮑邈之從前是蕭統身邊的親信,但其為人心術不正,蕭統將其驅逐,為了重新獲得上面的注意,鮑邈決定鋌而走險。梁武帝其實一開始并不相信這些告密之辭,畢竟,他和蕭統感情很深,而且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太子之位極為穩固,可面對鮑邈之繪聲繪色的演說,再加上之前的北魏皇帝拓跋珪、拓跋燾爺孫倆都是因太子之禍而死,蕭衍于是秘密派人挖開丁貴嬪的墓地查看,果真在里邊發現了蠟鵝等物品。
![]()
至此,蕭衍徹底震怒,眼前的“事實”,導致蕭統多年來建立的仁孝人設徹底崩塌,此時蕭衍已經有了廢黜太子的意思,可蕭衍知道,蕭統已經當時了數十年的太子,羽翼豐滿,此時在民間乃至朝堂的聲望都很高,所以蕭衍并沒有將此事擴大處理,只是把當初給蕭統提建議的術士,殺了他,以儆效尤。自“蠟鵝厭祝”事件發生后,就沒有任何歷史記載表明蕭統曾為自己辯解過。這或許基于蕭統的自信,他相信梁武帝斷不會因小人的誣告,而徹底改變對兒子的看法。
中大通三年三月,蕭統與姬妾乘舟于湖上,由于一行人玩得太開心,姬妾蕩舟太猛,導致蕭統掉落水中。蕭統不擅游泳,被救出時傷及股骨頭。因事態較為嚴重,事發后蕭統一不讓人找太醫,二不讓人報告梁武帝。就這樣在東宮躺了月余,竟因傷重不治,猝然而逝,年僅31歲。蕭統很有可能以這種方式“自殺”的。
![]()
消息傳到蕭衍耳中,67歲的蕭衍來到東宮失聲大哭。最后以皇帝的禮儀厚葬蕭統,賜謚“昭明”。蕭統的猝逝,讓梁朝陷入了史無前例的危機。蕭統薨逝時,梁武帝已經67歲。無論是為了帝位傳承還是提前立遺囑,留給蕭衍的時間似乎都不多了。
此時太子蕭統最大的嫡子蕭歡16歲,從法理上說,蕭歡應該被立為太孫,因此朝野間以他立儲的呼聲最高。但蕭衍想到前朝武帝蕭賾當年立皇太孫蕭昭業導致王朝衰亡的教訓仍歷歷在目。最終,他舍棄皇太孫蕭歡,立自己的第三子蕭綱為太子。
![]()
在冊封新太子之前,梁武帝將蕭統的一眾兒子無論嫡庶,通通進爵郡王,以此進一步強調昭明太子的地位。可誰也沒想到,蕭衍太能活了,就連昭明太子的嫡長子蕭歡也先于梁武帝去世。只是,活得久,不代表活得好。蕭歡去世八年后,太清三年,梁武帝被侯景困于臺城,活活餓死。又八年,大梁滅亡。此時,昭明太子蕭統已逝去26年。
蕭統以文名著于世,未見有明顯的政治與軍事天分。蕭衍末年,由于寬容宗室的政策已經是“諸王莫肯相服”,簡文帝蕭綱與邵陵王蕭綸已經處于對峙狀態,鄱陽王蕭恢之子蕭范就預感蕭衍死后諸王必定內亂。蕭衍對宗室諸王的長期縱容有罪不罰,養成了宗室驕縱妄為的性格。
![]()
從歷史上蕭統的性格和為人來看,他應該是跟劉義隆比較像,可能在文治上會有建樹,但武功方面應該是不太行的,南梁不太可能大規模北伐。不會像蕭衍那樣老年昏庸,也不太可能佞佛,即便侯景之亂發生,但是對南朝的沖擊也會變得相對有限。
![]()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