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一手教育資訊、升學政策解讀
![]()
近日,一道小學二年級數學題引發社會熱議:題目要求計算“3個盤子,每盤8個水果”的總水果數。一名學生列式計算為“3×8=24”,卻被老師判錯,理由是“正確列式應為8×3”。
老師解釋,寫乘法算式,應先找每份數寫在前面,再找有幾份寫在后面。應列式為:每份數x份數=總數(相同的加數x相同加數的個數=總數)
但這讓一些輔導作業的家長直呼不明白:明明結果是一樣的,順序有這么重要嗎?明明從小自己學的時候,只要結果是對的,就能判對!
![]()
這一評分引發了關于數學教學方法的廣泛討論。
新二年級學乘法家長懵了:
前后順序這么重要?
前幾天,浙江杭州蕭山一位家長留言表示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的孩子在加法算式改寫乘法算式的題目中,寫的答案是:
“7+7+7=3×7”“8+8+8+8=4×8”“9+9+9+9+9=5×9”……
這位家長去請教了數學老師,老師表示二年級按新教材批改,這些寫法都是錯誤的。
![]()
![]()
![]()
有老師解釋,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老師要求學生清晰掌握乘法算理,明確列式寫法為“每份數×份數=總數”,即3個2相加的乘法列式為2×3,2個3相加的乘法列式為3×2,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量×份數”的認知結構,了解倍數關系。
![]()
人教社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材
一些小學數學老師表示,現在和二年級的小朋友說每份數×份數=總數,他們可能還不會理解,他們主張跟孩子這樣介紹:相同加數×個數=總數。
杭州拱墅區一所小學教二年級的包老師稱,原來在乘法列式時對順序要求并不嚴格,今年教材要求更為明確。這樣的規定要求老師在上課時要更深入、詳細地解釋乘法的含義,“我個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孩子們會更明白乘法是什么,而且對后面學除法也有幫助。”
![]()
有數學老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反饋平臺上問了這個問題。
出版社回復稱:乘法算式的寫法或者是符號表達,本身就是對乘法定義的一種約定,因此,這種符號表達的意義是唯一的,特別是在有具體情境的時候。但如果學生將相同加數及其個數的位置寫顛倒了,教師評價時也盡量寬松些。
![]()
70后、80后、90后
學的不一樣?
乘法算式要不要計較順序,網友們意見不一。
有網友不理解,有網友反饋孩子糾正起來很困難。
![]()
![]()
![]()
![]()
二胎家長最難受:去年教大兒子可以,過兩年教小兒子卻不行了!
![]()
也有網友支招:把單位寫上去不就一眼看明白了嗎?
![]()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支持,認為乘法的邏輯還是要明確。“3只5兩的梭子蟹和5只3兩的梭子蟹,雖然總重量相等,但兩者區別很大。”
![]()
![]()
![]()
90后爸爸閆先生告訴記者,最近這道題在自家也引起了不小的討論。90后的閆先生從小學的就是乘法算式前后順序不作要求,“只要結果對就可以。”
但閆先生的母親,70后李女士卻說,自己小學的時候學算術,就要求弄清楚前后順序,“數量或單位在前,份數在后,那個時候,我們也叫乘數和被乘數,類似于除數和被除數。”
也有很多70后80后網友表示贊同。
![]()
![]()
![]()
![]()
![]()
“3×8還是8×3”
不是“回”字的幾種寫法
在關于“3×8還是8×3”的爭論當中,有網友認為過于強調乘數順序是“死讀書、讀死書” 的表現,甚至有網友以此類比魯迅筆下孔乙己關于“回”字四種寫法的執念。
![]()
![]()
表明上看,執著于“2×4還是4×2”的表面差異,像孔乙己糾結“回字的幾種寫法”一樣迂腐,其實,這背后反映的是對數學本質理解的追求,以及對嚴謹數學思維的堅守。
確實,如果只單純看結果,3×8與8×3沒區別,但放到具體情境,乘法算式表達的意思就不同了。比如,三元八斤的蘋果和八元三斤的蘋果都是花24元,但能說這個算式是一樣的意思嗎?當符號表達本身有意義,規范表達就自有其必要性。這里的意義,就是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而邏輯,正是數學之美的重要體現。
![]()
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正是搭建清晰、固定的邏輯框架的時候,如果一開始就模糊處理“誰在前誰在后”,難免會削弱他們對“單位—數量—總數”這一遞進關系的理解。對孩子們來說,嚴格的順序也是一種認知上的必要輔助。
正如有數學家所主張的,數學教育的真正目標不是傳授現成的知識,而是訓練思維方法。不是人人都愛數學,也不必人人都成為數學家,但具備“數學頭腦”是無比重要的。當孩子們獲得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滿足感,在理解一個道理、發現一個規律時體驗到喜悅,就能生發出更多的興趣投入學習,最終具備抽象思維能力,養成推理嚴謹、表達精確的習慣,而這些也必將成為一個人未來的無價財富。
因此,“3×8還是8×3”的爭論并不是小事,反而是一堂很生動的數學課。它提醒我們,數學教育不是功利化的答題比賽,而是重在興趣與思維的培養。真正值得在意的,不是一道題該判對還是判錯,而是孩子能否在數學中感受到邏輯的美和思考的樂趣。如此,他們收獲的不只是成績,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
關于“3×8”還是“8×3”?
你有什么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來源:網絡
編輯:Helen
審核:David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