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宣布支持巴勒斯坦,馬克龍在美國徒步走了30分鐘才回到法國大使館
馬克龍可能也沒想到特朗普會如此小肚雞腸。
聯合國高級別會議上他宣布承認巴勒斯坦,要知道以色列可是老美的親爹
![]()
馬克龍剛走出聯合國總部,車隊直接被美國警察攔在紐約街頭,理由是“特朗普的車隊馬上要從這兒過,閑雜人等都得讓路”。
這操作,連馬克龍自己可能都懵了:至于這么小心眼嗎?
于是馬克龍只好給特朗普打電話,開玩笑地抱怨說,“你猜怎么著?我現在正在街上等著,因為所有道路都為你封鎖了”
![]()
幾分鐘后警察總算松口了,但只放人、不放車。這下可好,一國總統愣是被逼得下了車,只能靠兩條腿步行30分鐘去法國大使館。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絕對是故意的,按照特朗普的秉性,既然吃了虧,怎么著也是要找補回去。感覺懂王就是那種會用熱水澆死對家發財樹的人
![]()
更絕的是,這一路上,馬克龍還得擠出笑臉,跟路邊圍觀的紐約市民合影互動。
話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好歹也是五常之一,堂堂總統也太過沒面子了吧。
因為法國宣布支持巴勒斯坦,甚至就連馬克龍的謠言都出來了
![]()
你說現在這網絡傳言能有多邪乎?國外社交媒體上最近就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也就是馬克龍那位年長他不少的太太——出生時其實是男性。
這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甚至還說馬克龍夫婦為了堵住大家的嘴,準備跑去美國法院提交“科學證據”和私人照片,來證明布麗吉特是女性。
![]()
怎么,法國總統的夫人是男是女,還得經過美國法院認證才行?
為什么馬克龍宣布支持巴勒斯坦,攻擊的矛頭卻奇怪地指向了他夫人的性別?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但又屢試不爽的輿論戰打法——當你無法在道理上擊敗對手,就去攻擊他的個人生活,最好是能讓他陷入尷尬、憤怒,從而失態的話題。
![]()
馬克龍作為法國總統,在聯合國這樣一個嚴肅的場合表明政治立場,這是國家行為。如果反對者直接去辯論“承認巴勒斯坦對不對”,他們未必占得到便宜,反而會把事件維持在嚴肅的政治討論層面,這等于幫馬克龍抬高了聲勢。那怎么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水攪渾。
把一個高端的國際政治議題,瞬間拉低到街頭巷尾的八卦談資。這種攻擊的目的不是讓人“相信”,而是為了“羞辱”和“干擾”,讓你陷入自證清白的泥潭,從而沒精力去推動那些不利于我的政治議程。
![]()
從這背后就能看出以色列勢力有多大了,世界上存在大量親以色列的財團、游說團體和智庫。它們資金雄厚,網絡遍布全球,可以非常靈活地通過資助媒體、網紅、網絡水軍等方式,在關鍵時刻集中火力,對特定目標發起輿論圍攻。
以色列能如此“厲害”的底氣,根本上來自于它背后那個幾乎無條件的親兒子美國。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是全方位、跨黨派的。無論是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否決權,為其擋住不利于它的國際決議,還是每年提供巨額的軍事援助,這種支持已經成了美國外交的“基本國策”之一。
![]()
現在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接連承認巴勒斯坦國,這說明國際社會的主流意見已經非常明確:支持“兩國方案”,承認巴勒斯坦的建國權
然而,美國和以色列卻站在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美國竟然真的要為了以色列和全世界為敵了。
歐洲國家這些動作其實是藏著深刻的“私心”,對歐洲來說,巴以沖突是重要的外交議題,但俄烏戰爭才是直接關系到自身安全的生死局。歐洲在烏克蘭投入了巨額資金、軍事援助和政治資本,如果烏克蘭最終倒下,意味著俄羅斯的勝利,那歐洲將直接面對一個更加強勢、更具威脅的俄羅斯,地緣安全格局會徹底崩塌。這是歐洲絕對無法接受的。
![]()
然而,歐洲自身軍事實力有限,在軍事上嚴重依賴美國的領導和支持。
所以歐洲國家集體承認巴勒斯坦,其精妙之處就顯現出來了:這會傳遞一個明確信號:美國如果繼續無條件偏袒以色列,將導致其最重要的盟友體系——北約和歐洲——出現巨大裂痕。美國戰略家們不得不思考:為了以色列,失去歐洲,這筆賬劃算嗎?
歐洲此舉的潛臺詞是:“老朋友,別再深陷中東的泥潭了!真正的挑戰在東歐,是我們共同面對的俄羅斯。”
歐洲希望美國意識到,把過多的外交、軍事資源消耗在袒護以色列上,會嚴重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他們想用這場“外交起義”,逼迫美國從以色列問題上分心,把戰略重心拉回歐洲最關切的俄烏戰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