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橋見中國——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建成通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花江峽谷大橋建設過程中,面臨地質條件復雜、峽谷強風、高空作業精準度要求高等一系列堪稱世界級的難題。建設團隊憑借科技創新和智慧方案,逐一攻克了這些挑戰。
![]()
第一大難題:對抗峽谷強風,也是施工中最大的難點。花江峽谷大橋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達625米,相當于200多層樓高,峽谷兩岸最窄處僅300米,地形復雜、地勢險峻。同時,氣候多變、氣象復雜,瞬時風力最高可達強臺風級別14級,很多時候上一秒沒事,下一秒颶風就沖上來,別說施工,人站在地面上都可能被風刮走。為了掌握風的規律,建設團隊進行了物理風洞試驗。為“捕捉”捉摸不定的風,引入多普勒激光雷達測風系統,24小時自動采集風場數據,為施工提供精準氣象參考,也為橋梁施工和后期的極限運動提供了安全保障。
第二大難題:大跨徑鋼桁梁吊裝,高空作業精準施工。全橋有93個節段,總重2.1萬噸,需在600多米高空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建設團隊研發了第四代“智慧纜索吊裝系統”,運用高清攝像頭+北斗系統+物聯網技術,實現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監控和預警,不僅對設施、設備的工作情況進行自動監控,還實現了除大風天氣以外的24小時吊裝作業和一鍵吊裝,吊裝對接時間縮短了1小時,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安全風險,整個吊裝過程僅僅用了73天就全面完成,創造了橋梁建設的“貴州速度”。
此外,建設團隊還首次使用光纖光柵對整根主纜溫濕度、應力進行監測,聯動除濕系統對主纜濕度進行干預;首次采用鍛焊組合式索鞍,將索鞍的重量降低了30%。
記者:洪英杰
來源:動靜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