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2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我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昂的創新創業熱情,不斷攻堅克難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屢創新高。
轉化規模創新高
2024年,年報統計的4059家高校院所通過六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總合同金額達2269.1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0%。
總合同項數為66.1萬項,轉化金額和項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展現出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活躍的特點。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過億元的單位有415家,同比增長4.1%。這一數據表明,大批高校院所已經不僅僅是科研成果的生產者,更是價值創造的積極參與者。
![]()
轉化方式多樣化
在轉化方式上,技術開發、咨詢、服務合同金額為2010.7億元,占六種方式總合同金額的88.6%。
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合同總金額為258.4億元,單項金額分別為96.8億元、89.4億元和72.3億元,占總金額的11.4%。
從領域分布來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和農林牧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承接領域,轉化金額分別為86億元、78.9億元和24.9億元。
專業人才與機構建設
科技成果轉化的顯著成效,離不開專業化人才和機構的支撐。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占填報總數的26.7%。
2209家高校院所組建了專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隊伍,占填報總數的54.5%,專職人員數量達18248名 。這些數字表明,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趨向專業化。
產學研合作深化
高校院所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正在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和轉化服務平臺,占填報總數的32.7%。
共建機構和平臺的數量達到19772家,這些機構和平臺不斷吸納聚合各方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它們在促進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對接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報告制度日趨完善
隨著各方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關注度逐漸提高,高校院所對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和統計的重視程度和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
提交2024年年度報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數量已達4059家,年度報告制度機制逐步完善并落地。
填報單位數量比上年增加128家,這表明高校院所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愈發重視,轉化管理的規范性不斷提高。
隨著年度報告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正走向規范化、專業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的19772家研發機構和技術平臺正成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橋梁。
這些機構不斷吸納聚合各方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促進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對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科技日報、技術轉移研究院、轉化界等
▼ 往期熱文推薦 ▼
【溫馨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請聯系告知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