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中國的超級城市景觀收獲了諸多國際友人的關注與贊嘆。但事實上,生活在這些鋼鐵森林里的中國人,感受過現代化城市改造帶來的便利和整潔以后,逐漸開始感到迷失和無助。
近年來,嚴飛等社會學學者關注到城市中心改造背后的問題。商品經濟改變了人們的住宅選擇方式,鄰里之間的交流和聯結逐漸弱化。同時,城市化改造使得過去大量的社區店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成的購物中心和超市,構成社會生活的“附近”正在消失。
![]()
北京市區航拍。(圖/視覺中國)
消失的“附近”帶來的影響是沉默且深遠的。現代人,尤其是處于社會化重要階段的年輕人,在與周遭聯結越發稀少的當下,始終生活在一種“失權”的漂浮感里。
“附近”始終是社會學關切的話題,個體需要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中形成群體交往,建立親密社會關系。梁漱溟曾說:“中國人切己的便是身家,遠大的便是天下了。小起來甚小,大起來甚大……西洋人不然。他們小不至身家,大不至天下,得乎其中,有一適當的范圍,正好培養團體生活。”
![]()
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通勤者。(圖/視覺中國)
個體生命和宏大議題構成了當下大多數城市青年的生命坐標,介乎這兩者之間的“附近”,即鄰里、工作空間這類日常互動,正在消亡。人成為在城市中踽踽獨行的原子,無法融入,也無力主宰。于是,我們呼喚重建“附近”。
以下是《新周刊》和嚴飛的對話。
《新周刊》:“附近”的概念從2020年左右開始流行,為什么它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會在公共領域有這么高的討論度?
嚴飛:我覺得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因為,“附近”是在項飆和一些藝術家的推動之下,一下子切中了大家的需要。近年來,我國一直處在城市中心改造的趨勢下,城市在更新和發展,但城市變得干凈整潔、時髦洋氣之后,我們的社區出現了一些轉向:在之前的熟人社會里,社區鄰居之間互相幫助關心的狀態,在宏觀的城市更新的推動下,出現了倒退。
![]()
現代樓盤住宅。(圖/視覺中國)
第二點是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具象地感受到,自己所在的小社區以及其中的鄰居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比如社區感染,或者藥品和食物的互助,形成了很小的社會網絡聯結。這些都促使我們重新看到周圍的人,以及彼此之間的互動。
《新周刊》:這種“附近”是一種地理上的意義,還是社會性的?
嚴飛:“附近”首先是地理上的意義,“附近”這個詞本身就是描述周圍小空間和社區的詞。但這些“附近”只有空間、建筑,所以包括項飆和我在內的幾位學者,都認為我們不僅要有空間,還要看到空間里面的人。只有看到人,才可以重新構建出人和人之間的聯結。
項飆提出“附近”的消失,這種消失就是因為城市中心改造,導致“附近”在空間意義上消失了:一些小的社區店被大樓和購物中心取代,但更可怕的是背后社會網絡關聯度的消失。過去各種社區店以及人們所構建的在地聯結,會讓居民覺得自己和城市之間是有關聯的。這就是它從地理意義到社會意義的發展。
![]()
上海晶耀前灘。(圖/視覺中國)
《新周刊》:我們所說的“重建附近”,最終是想要建立一個怎么樣的空間或文化?
嚴飛:過去的大雜院是某個單位組織在社區里面的延伸——大家在同一家單位上班,單位分房,所以居住時也多是同事聚集,人群呈現高度的同質化。今天的社區,其實體現出高度的異質性和強流動性,不再是一個單位的職工住在一起的狀況。
![]()
北京胡同。(圖/視覺中國)
商品經濟時代,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成為鄰居,需要重新建立彼此之間的紐帶和認識。正因為大家來自不同單位,擁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身份經歷,居住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異質性的社區。
同時,今天的社區還有很強的流動性,租戶、外賣員、保安、物業的輪替,都會使得我們遇到陌生人的概率更高。大家卻可能因為興趣愛好相同,更純粹地聯結在一起,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是原有社會關系的一種被動延伸。
![]()
(圖/視覺中國)
當我們說“重建附近”,其實是想建立一個有自主力量的社會網絡。當社區居民出現一些困境的時候(比如房子遇到開發商非法拆遷),那么居民可以借助社區的力量維護自己的權益,推動社區更好、更有活力地發展。
《新周刊》:為什么鄰里生活和社群文化依然重要?它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嚴飛:一個社區的活力在于其社會資本,也就是每個居民都有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在地的參與意識,認識到“這個社區是我的家,我是屬于社區的一部分,我對它是有責任的”。
從社區的建設層面來講,它的發展不僅在于空間的改造、美化和變遷,更在于每個人都能看到周圍的普通人對社區的意義。當居民認識到自己屬于社區的一部分,愿意參與到社區的活動和建設中時,這就是一種在行動上體現出的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和熱愛。
![]()
(圖/視覺中國)
社區是社會的微觀縮影,有活力的社區會匯聚成有活力、有朝氣的社會。
本文原載于《新周刊》
總第691期《成為新山民:把世界和生活帶回來》
原標題:《社會學家嚴飛:呼喚附近的歸來》
作者 | 葉丹璇 編輯 | 鐘毅 運營 | 鄧官靖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