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的豫西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與黃土混合的焦灼氣息。5月25日洛陽淪陷的陰影尚未散去,日軍戰車第3師團的鋼鐵洪流已悄然逼近陜西門戶靈寶,使得西安大震。
5月下旬以來,國民黨軍在日軍發動的豫湘桂戰役第一階段中遭遇慘敗,創下了37天丟失38座城市的記錄,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逐漸好轉的1944年中,國民黨軍隊的表現竟然如此拉胯,使得國內國際輿論一片嘩然。
迫于媒體的壓力,蔣介石領導的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不得不命令位于陜西的胡宗南所部,以及撤到豫西的蔣鼎文、湯恩伯所部向洛陽發動反攻。
從5月27日開始,國民黨軍以2個師作試探性反攻,戰事如預期中地不順,到6月2日,反攻無果而終。
但這次反攻卻讓以岡村寧次為首的日寇華北方面軍高層認為:據守豫西的國民黨軍仍有相當的實力。
![]()
時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
因此,岡村寧次于6月3日深夜下達緊急電令,命令第1軍司令官吉本貞一指揮第69師團、戰車第3師團,分為“天、地、洋、杉、虎”五個兵團向靈寶發動進攻,意圖徹底消滅豫西國民黨軍,并進一步奪取關中。
吉本貞一的第1軍指揮部里,電報和電話聲半夜開始就響個不停,地圖上標注的藍色箭頭,正指向靈寶戰役的核心——弘農河防線。
第1軍的參謀們反復推演著“七天突破潼關”的作戰方案,卻未曾料到,這場精心策劃的閃電戰,即將在黃土地的溝壑間遭遇最頑強的抵抗。
對于“陜西王”胡宗南來說,反攻洛陽是一回事,最多點點卯打打卡就可以了,而鬼子現在要染指陜西,這是他的地盤,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發了狠的胡宗南集結了5個軍的兵力,由第37集團軍總司令李延年擔任前敵總指揮,任務只有一個:堅決不能讓日軍越過靈寶一步!
![]()
李延年難得硬氣了一次
6月1日,山路秀男中將的坦克第3師團抵達戰場,這支被稱作“虎兵團”的機械化部隊包括90余輛戰車、250余輛裝甲車,如同蟄伏的猛獸,潛伏在陜縣的山谷間等待出擊時機。
6月5日拂曉,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時,日軍戰車第17聯隊的七輛八九式中型戰車率先撕破防線。
雖然面對同時期的蘇軍32噸的“T-34”坦克,美軍33噸的“謝爾曼”坦克,抑或是德軍43噸的“豹”坦克,日軍的坦克就像是小孩子的玩具,但在當時的東亞,這些袖珍坦克依然所向披靡。
這些重達15噸的鋼鐵怪物,在虢略的黃土高地上占據絕對優勢——47mm主炮的射程超過國軍所有輕武器,17mm的傾斜裝甲使普通子彈如同撓癢。
面對日軍的坦克,國民黨軍步兵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一時間陷入被動,第8師師長吳俊在戰報中寫道:“敵戰車常踞于土坎之上,以機槍掃射、火炮轟擊,我軍官兵僅能以土溝掩蔽。”
![]()
鬼子的八九式坦克,其實沒有多大
在砦子溝陣地,第8師的守軍創造了用血肉對抗鋼鐵的奇跡。士兵們將8-10枚手榴彈捆扎成集束彈,趁日軍步兵掩護間隙匍匐接近至10米內,投擲向戰車脆弱的履帶部位。
這種近乎自殺的戰術,在當天上午成功摧毀3輛戰車,迫使日寇其他的坦克掉頭離去,下午,日軍以9輛坦克配屬1000余步騎兵,向王和、韓家凹第24團陣地猛攻;另一部700多人,則在十余輛坦克掩護下,向小南朝第22團陣地猛攻。
不過,第8師在戰前就預判了日軍裝甲部隊動向,認為鬼子很可能出動坦克強攻,于是在洛陽至潼關公路沿線及兩側陣地前,布設了大量地雷和反坦克陷阱。
鬼子的坦克小重量輕,遇到深一些的壕溝很容易傾覆,當日軍戰車陷入預設陷阱時,守軍采取分兵作戰策略:主力部隊阻擊伴隨步兵進攻的同時,精選爆破隊員組成敢死隊,對受困戰車實施近距離摧毀。
這一天下來,第8師又打掉了三輛坦克,但對于其他鬼子的坦克依然束手無策,很快陷入困境。
![]()
一輛被打壞的八九式坦克
6月6日黎明,當日軍以十余輛坦克組成的楔形陣突破24團防線時,副團長馬炳章率領殘部和后面的鬼子步兵展開白刃戰。這位黃埔六期的軍官,最終與沖入陣地的日軍同歸于盡。
由于陣地多處被突破,再打下去全師都可能被敵人包圍,該師被迫全線后撤,轉入到弘農河西岸的第二道防線堅守。
同日,美軍緊急空運的12具巴祖卡火箭筒抵達前線,這種能擊穿110mm裝甲的"救命稻草",被緊急編入第97師291團的反坦克分隊。
在官莊原陣地,291團2營長劉舜元創造性地將反坦克炮與地形結合:利用弘農河陡坡迫使日軍戰車減速,隨后使用火箭筒和戰防炮集中射擊,連續報銷鬼子坦克多輛。
除此之外,291團到處埋設地雷,這些地雷雖然不能炸毀鬼子坦克,但依然能夠炸壞坦克的履帶,使其失去機動能力。
![]()
使用巴祖卡火箭筒的美軍
為了解決令人頭痛的地雷,日軍不得不又出動工兵在坦克前面掃雷,而2營則不時施放冷槍,使得排雷工作進展十分緩慢。
第3師團的戰報顯示:“每排除10枚地雷,平均傷亡2名工兵,中國軍襲擊使掃雷效率降低60%。”
經歷過這次阻擊戰的291團3營8連老兵回憶了當年的慘烈一幕:鬼子在炮火與空襲的掩護下,突然將十多輛坦克投入戰場。這些鋼鐵巨獸轟鳴著碾過焦土,履帶卷起漫天煙塵,伴隨步兵的沖鋒形成移動堡壘。
8連陣地前沿赫然出現兩輛日軍坦克,其47毫米主炮不斷噴吐火舌,機槍掃射將戰壕前的泥土炸得飛濺。
在缺乏反坦克武器的絕境中,8連迅速組建三組爆破隊:第一組由第二排第一班三名戰士主動請纓,他們腰纏集束手榴彈,在機槍火力掩護下匍匐前進。
![]()
日軍裝甲部隊和步兵
當距坦克僅十米時,三人同時躍起投彈。在轟鳴與巨響中,硝煙與塵土形成渾濁的煙幕,小號手激動地揮舞軍帽,大喊“打中了!”
不料煙塵未散,這輛坦克竟突然沖出,將躲閃不及的爆破隊員碾壓在履帶之下。第二組爆破隊員立即補位。他們吸取教訓,冒險將手榴彈塞入坦克履帶間隙。
更劇烈的爆炸聲中,右側履帶如斷蛇般扭曲脫落,三名日軍坦克兵倉皇爬出艙門,隨即被我方交叉火力擊斃。
此時第二輛坦克因誤判遭遇地雷,在陡峭山坡上急轉失控,最終轟然墜入懸崖。目睹此景的日軍步兵頓時潰退,鋼鐵洪流的首次進攻就此瓦解。
6月10日正午,當戰車第3師團主力強渡弘農河時,他們面對的已非起初預測的潰敗之軍。守軍沿公路布設的2000余枚地雷,配合戰防炮與巴祖卡組成的交叉火力網,使日軍每日推進不足5公里,其速度下降到豫湘桂戰役初期的八分之一。
![]()
常公:保住了最后一點臉面
這場持續六天的阻擊戰,最終迫使岡村寧次放棄西進計劃。日軍參謀們不得不承認,在豫西的黃土溝壑間,他們遇到了“比許昌、郟縣更頑強的對手”。
到6月19日,日軍已全部撤回到洛寧、陜縣、嵩山、魯山一線,最終也沒能踏進陜西一步。
而國民黨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僅第8師9700名官兵就傷亡8500余人,他們以高達87%的傷亡率,最終成功地將日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速度壓制在每日3.3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