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向海而生,渤海之濱依海而興。濱州依河傍海,坐擁182公里海岸線、2185平方公里蔚藍海域、130余萬畝灘涂濕地,發展水產養殖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作為畜牧水產千億級產業集群重要組成部分,濱州漁業發展潛力強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蝦貝蟲藻”漁業經濟模式。
近年來,濱州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為筆,以特色漁業全鏈條提質為墨,加快培育發展漁業新質生產力,打造縣域特色漁業產業,擦亮“中國白對蝦種都”“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漁業公用品牌,區域品牌建設持續突破,撬動創造更多海洋資源價值,繪就“齊魯糧倉”藍色新圖景。
發展縣域特色漁業產業,激活多元發展的“動力源”。特色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我市各縣(市)區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做大特色水產,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縣域特色漁業產業。沾化區以發展鹽田蝦養殖特色產業植“基”,大力發展對蝦循環水養殖,打造立體化、多營養級、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無棣縣以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培“根”,重點進行貝類苗種底播增殖,逐步建設貝類全產業鏈體系和貝類標準化養殖基地;北海經濟開發區以發展海馬特色產業增“色”,海馬研發團隊突破了限制海馬養殖發展的三大技術瓶頸,使海馬養殖效益大幅提高;博興縣以發展內陸南美白對蝦特色產業強“筋”,率先開展南美白對蝦“海蝦淡養”,探索出南美白對蝦“135”分級接續二茬養殖模式;濱城區以發展休閑漁業特色產業添“彩”,以漁業生產為載體,將觀賞旅游、文化傳承、科學普及以及餐飲美食等與漁業有機結合;鄒平市以發展觀賞魚特色產業聚“力”,以高端錦鯉繁育為帶動,觀賞魚產業快速發展;陽信縣以發展大規格南美白對蝦特色產業提“質”,錨定培育大規格南美白對蝦目標,堅持綠色健康養殖理念,對蝦養殖效益大幅提升。
榮膺“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種好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創新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濱州北部沿海地區分布著廣袤的日曬鹽場,通過發展鹽田蝦特色產業,成功打造“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區域特色漁業公用品牌。2024年,濱州對蝦產量高達16萬噸,占全省總產量的53%,以雄厚的產業實力奠定了“中國白對蝦種都”的堅實地位。目前,國內首個對蝦聯合育種平臺已落戶,我市構建起從“實驗室”到“示范田”的全周期創新鏈條,成功培育“渤海1號”“廣泰2號”等耐高鹽對蝦新品種,擁有全國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4個,通過聯合育種將徹底擺脫對國外種源依賴,創新驅動戰略在我市對蝦種業領域結出累累碩果。濱州鹽田蝦獲得ASC、HACCP國際雙認證,3個對蝦主養區成功創建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產業品質與生態水平顯著提升。
區域品牌建設持續突破,擦亮特色水產品的“金名片”。品牌是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我市持續突破區域品牌建設,打造了“渤海貝倉”“中國文蛤之鄉”“中國白對蝦種都”“中國生態鹽田蝦之鄉”等7個漁業公共區域品牌。目前,博興對蝦、麻大湖毛蟹、汪子島鰨麻魚、無棣鹵蟲卵獲農業農村部批準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博興對蝦、沾化對蝦、無棣文蛤、陽信對蝦、無棣鹽田蝦、博興清江魚、無棣半滑舌鰨、沾化蝦皮、沾化文蛤9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博興對蝦”同時被列入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同時,一批獨具特色的企業品牌也強勢出圈,包括渤海水產的“脊嶺島”“俏蝦客”、耕漁水產的“蝦小白”、良和食品的“正君匯”、沾化隆旺水產品的“魯濱鮮”等。我市特色水產品以品牌為旗、靠質量取勝,不僅憑借一流品質成為濱州的“金名片”,也為全市漁業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任斐
審核:管林忠
終審:韓俊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