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老橋
情懷追憶
普定縣的老橋眾多
不但承載著歷史和一代人的回憶
傳遞著最樸素的情感
也是那些年的交通咽喉要塞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
創造了不是人行車行而為渡水的“神奇”
在此我們僅選取普定的部分老橋
為大家進行講述
老石拱橋
遇山鑿道,跨水筑橋
斑駁的老石拱橋靜臥溪澗
好似靜候鄉愁的慈祥老者
歷經滄桑
看盡世間繁華
卻獨守一份靜默與美好
![]()
老水母村老橋@張家德 攝
所謂“單孔石拱橋”
是指橋體僅有一個主拱
中間沒有橋墩
石拱的石塊通過橫向擠壓
形成承重拱結構
具有分散壓力、節省材料的優點
![]()
![]()
以上兩圖為馬場古驛道小河口上的
百年石拱橋@袁春靈 攝
馬場古驛道的小河口上
至今還有三座保存完好的百年石拱橋
不僅見證了橋工巨匠們的精湛造橋技術
也因橋成景
成為一個記憶的地標
臨水造橋
靜臥溪澗
![]()
漲水期的索橋村老橋@潘軍翔 攝
索橋村老橋橫跨波玉河上
是現存秀水茶馬古道遺址
最有價值的部分
老橋建于清咸豐二年(1853年)
1978年,索橋村村民自發增修
橋西面長約7米的橋道
原三孔石拱橋增至五孔
![]()
枯水期的索橋村老橋@張家德 攝
如今這座橋
歷經風雨卻依舊矗立
已成為河面一道古樸極致的景觀
![]()
張公橋殘跡@張振忠 攝
張公橋建于正德七年(1512年)
為明威將軍張拱翼所建
如今磨香河上的張公橋只剩殘跡
卻依稀能看出石頭鋪就的橋墩模樣
![]()
李文橋@張振忠 攝
李文橋位于木拱河水庫下游
建于1513年至1537年間
是普定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橋之一
為時任少傅兼太子大傅
貴州路總管將軍寧黔侯府李為安所建
因建五孔分流洪水
所以也被當地人稱“五洲橋”
![]()
波玉河大橋@潘軍翔 攝
波玉河大橋建于1644年
是明朝時
從安順到水城
過威寧再到昭通必經要道上的橋
橋長35米,寬5米,高20米
中孔大兩孔小
![]()
牛角孔石橋@趙美和 攝
牛角孔石橋為五孔橋
修建過程充分考慮了
人們日常通行的需要
更成為河上一道風景
![]()
水母橋@潘軍翔 攝
水母河
作為烏江上游眾多支流中的一支
河橋的修建方便了當地村民的出行
![]()
普定至雞場坡公路的紅巖橋@趙美和 攝
跨河橋
跨河橋橫跨水面
與周邊山水融為一體
更具觀感
![]()
木浪橋@潘軍翔 攝
![]()
![]()
以上兩圖為木浪橋@廖永忠 攝
木浪橋橫跨在木浪河之上
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
后來幾經整修加固
如今仍方便著兩岸車輛人員往來通行
![]()
小興浪大橋(老橋)@張家德 攝
小興浪大橋(老橋)橫亙于三岔河之上
位于321國道普定縣坪上鎮
與定南街道的交接處
馬場大橋飛架馬場河之上
這里水源豐沛、地勢平坦
讓人仿佛走進了一幅如詩如畫的自然畫卷
![]()
馬場大橋@陳廷榮 攝
![]()
馬場大橋@任朗 攝
![]()
航拍馬場大橋及周邊村莊@潘軍翔 攝
高枧橋不僅方便了兩岸村民的出行
更是一座連通民生福祉
與鄉村振興的“發展橋”
![]()
高枧橋@陳廷榮 攝
![]()
高枧橋@廖永忠 攝
渡槽
渡槽,又叫“高架輸水渠”
是輸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
山沖、谷口等的架空輸水建筑物
俗稱“人造天河”
![]()
普定木拱橋上的南水北調渡橋@袁春靈 攝
水利興則百業興
渡槽凌空飛架
六拱相接、聯袂起舞
![]()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青年隊渡槽@潘軍翔 攝
![]()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青年隊渡槽@廖永忠 攝
高難度的輸水渠系建設
激發了建設者的斗志、才思和靈感
青年隊渡槽
是黔中水利輸水工程的特大“高架橋”
它讓昔日流淌在山間地頭的“黔中水”
正通過黔中工程的遠程輸送
演繹著“黔中好水”
“潤澤黔中”的精彩畫卷
《強基工程·“橋”見安順 》欄目
主辦:
安順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
悅讀傳媒
安順市攝影家協會
![]()
聲明
編輯、排版、撰寫@李航
以上圖片、視頻由@安順市攝影家協會提供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