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山東GDP為23466億元,浙江達到22300億元,兩省差距縮小到僅有1166億元。這是近年來浙江季度數據中最逼近山東的一次。
兩省增速同為6.0%,但浙江的追趕勢頭更猛。2015年時浙江還落后山東1.1萬億元,到2024年差距已縮小至8000億元左右。
浙江的民營經濟活力遠超山東。
2024年,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67.4%,而山東僅占50%左右。
浙江精神孕育了義烏模式、溫州模式,培養了一大批創新企業。浙江在財政收入、人均GDP、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和上市公司數量上都斷層式領先山東。
浙江正在大規模培育新質生產力。
2025年,浙江安排首批“千項萬億”工程項目1364個,總投資7.5萬億元,其中產業項目占比56.8%,新質生產力項目占29%。
浙江計劃建立顛覆性技術預見機制,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
山東的產業結構具有明顯的大象經濟特征。傳統產業占工業總量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的70%。2024年,傳統重化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40%。
新能源車對山東傳統能源產業的沖擊明顯。2025年8月全國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升至55.3%,對汽油的替代作用持續增強,直接影響山東的石化產業。
浙江國有經濟相對薄弱,計劃經濟的束縛更小,使它在市場化改革的道路上遇到的阻力更小。
山東是人口大省、工業制造業大省,全國唯一擁有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但國有經濟占比較高,當國有經濟占據過多資源時,民營企業可獲取的資源空間被大幅壓縮。
山東已經意識到問題,正在積極推進轉型。2025年9月,山東發布第三批政策清單,籌集2000萬元資金激勵企業綠色轉型,安排3000萬元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大模型行動。
省份、城市間的你追我趕是經濟發展的常態。
沒有哪個地區能夠永遠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起伏波動實屬正常。
浙江如果保持當前增長勢頭,未來幾年有望反超山東,成為中國GDP第三大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