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9月,八路軍與來犯日寇首次交鋒于晉北平型關,取得大捷,殲滅其精銳板垣第5師團上千人。這座關隘修筑于明代,坐落在山西省繁峙縣與靈丘縣交界處,是著名的雁門十八隘之一,歷史上曾有瓶形寨、瓶形鎮、平型嶺關等稱呼。
![]()
忻口會戰前,第115師恰好到達平型關附近
這里盡管已經屬于內長城,卻是靈丘地區通往忻州的戰略樞紐。因此,9月20日,板垣第5師團占領晉東北的廣靈、渾源、靈丘等地后,立即揮兵南下,向平型關、雁門關一線撲來。“山西王”、第2戰區司令閻錫山為應對形勢變化,決定以內長城防線組織防御,希望借此阻止日寇入侵山西腹地。
按照部署,內長城防線以北樓口為中心,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其中,右翼晉綏軍楊愛源第6集團軍所屬第15軍、第17軍、第33軍負責從北樓口向東至平型關一線。此時,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推進至靈丘、上寨鎮一帶,距離西面的平型關僅數十里之遙。
![]()
第2戰區司令閻錫山
雙方激戰正酣,急需從后方切斷敵人增援
21日,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等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企圖破關而入再攻太原,進而占領山西全省。但第二戰區守軍在內長城頑強抵抗,駐守平型關主陣地的孟憲吉旅第623團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依然死戰不退,連續擊退日寇進攻,陣地數次失而復得。連續3天日寇均無進展,負責前線指揮的第21旅團長三浦敏事急電師團長板垣征四郎,請求派兵增援。
為了防止敵人增兵,第2戰區一方面急電綏遠省主席兼第7集團軍司令傅作義,速帶2個旅增援;另一方面致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請求配合作戰。收到第2戰區來電后,朱德立即電令:“115師應即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犯之敵。”收到電報時,第115師緊急行動,并選擇了平型關山口至靈丘縣東河南鎮作為殲敵戰場。
![]()
深溝窄路讓日寇行動遲緩
之所以選擇這里,因為溝深道窄的地形實在太合適了。這是一條由西南向東北延伸的狹窄谷道,最險要的是關溝至東河南鎮約5千米的谷道中段公路位于幾十米的深溝底部,僅能通過一輛汽車,能錯車的地方極少;兩側卻是山地,便于我軍隱蔽部署兵力,是伏擊殲敵的理想戰場,因此,師部選定這里狠狠打擊一下日寇的囂張氣焰。
隨后的戰斗也證明伏擊地點選擇非常正確,途徑此處的日寇第21旅團輜重和后衛部隊不是乘坐卡車,就是用騾馬拉著九二步兵炮的炮兵和騎兵。但進入谷地后由于道路狹窄,車輛人馬擁擠堵塞、行動緩慢,八路軍有限的彈藥第一波打擊就造成極大殺傷。谷地兩側的山地也讓反擊的日寇吃盡了苦頭,裝備優勢難以發揮,最后被壓制在狹長公路上被切成數段,最后被115師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