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中國廣電聯合會主辦的舞蹈微短劇《舞動敦煌》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廣電聯合會相關領導、業界專家學者、主創人員代表及媒體代表出席會議,深入剖析這部舞蹈微短劇在傳統文化傳播與微短劇藝術創新領域的突破,探討其如何以獨特創作思路為同類題材作品提供借鑒。會議由中國廣電聯合會短視頻短片專業委員會會長李金榮主持。
![]()
作為將敦煌文化與舞蹈藝術融入微短劇的創新性作品,《舞動敦煌》緊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時代命題,以古今雙線敘事與靈魂互換的奇幻設定,讓敦煌壁畫、反彈琵琶等文化符號與舞蹈藝術深度融合,既展現敦煌文化的厚重底蘊,又契合當下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年輕化表達的需求。
以中華文化為基強化敘事
立微短劇創作新標桿
駝鈴悠揚、彩塑生輝的敦煌,不僅是靜止的文化遺產,更是跨越千年的藝術殿堂。舞蹈微短劇《舞動敦煌》以敦煌元素為敘事紐帶,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化傳播的獨特符號。該劇將壁畫意象與舞蹈魅力深度融合,讓觀眾在領略劇情張力的同時,感受到濃郁的敦煌風情和文化傳承的溫度。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對《舞動敦煌》的整體品質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從多個維度對劇集做出了肯定。在導向層面,他認為劇集準確把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以舞蹈為核心敘事元素,通過古今社會生活營造、人物情感融通的敘事手法,借歷史與現實貫通,藝術化展現中華文化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質;同時,劇集以雙女主靈魂互換的設定,讓角色在對方時代感悟人生真諦,既體現個人成長,更映射歷史、社會與人類進步,引導觀眾感悟當代青年使命,凝聚奮斗力量。
![]()
在質量與審美引領上,祝燕南表示,劇集以敦煌壁畫“反彈琵琶”這一經典符號為創作基石,既借其藝術形象提升劇集辨識度,又以其“突破常規”的哲學寓意為穿越敘事提供合理性。同時,他認為劇集塑造的青年角色個性鮮明,充滿青春志趣,畫面制作精美,觀賞性強,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較好融合。此外,他也對劇集提出了幾點優化建議,包括進一步挖掘敦煌文化深厚底蘊、強化敘事性以讓故事成為核心、豐富劇情內容與角色層次、借助虛擬技術拓展創作空間、將劇集向品牌IP方向打造并推進國際傳播,助力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認為《舞動敦煌》對微短劇生態改造具有積極作用。他表示,劇集跳出了一些微短劇依賴“酸爽”劇情滿足低俗欲望的模式,以“清爽”的敘事風格傳遞正向價值,堪稱主流媒體參與微短劇創作的優秀代表。劇中古今交織的劇情如一場“文化之夢”,雙女主因對舞蹈的共同熱愛產生精神共鳴,其成長線與歷史敘事相契合,讓觀眾在沉浸劇情的同時感受文化傳承的力量。肖黨榮還特別提到了劇集對“中華之美”的呈現,無論是精心設計的舞蹈動作、細膩還原的敦煌壁畫,還是動靜結合的視覺表達,都讓觀眾沉浸式領略到中華舞蹈之美與壁畫藝術之美。
![]()
作為研討會組織方,中國廣電聯合會短視頻短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騰之對《舞動敦煌》的創作難度表達了充分的理解,同時贊許主創團隊的努力與劇集的獨特價值。他認為劇集容納豐富文化內涵,在有限篇幅內實現了敦煌文化、舞蹈藝術與微短劇形式的有機融合,堪稱一次成功的文化傳播實踐。“從敘事來看,劇集采用雙女主靈魂互換設定,突破傳統微短劇套路,人物設定精巧,敘事節奏聚焦,主題鮮明,與同類作品相比展現出獨特特質,且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穿越題材創作探索了新路徑”。
![]()
于文化表達深處探尋突破
助微短劇品質升級
《舞動敦煌》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唯美的舞蹈與精巧的敘事,更在于其對微短劇產業的突破性探索。該舞蹈微短劇不僅講述了敦煌文化傳承的故事,更通過這些故事,讓行業思考傳統文化與新興媒介、專業藝術與大眾傳播、內容品質與市場流量之間的關系。作品以“文化+藝術+微短劇”的跨界融合模式,激活了微短劇產業的藝術價值與創新活力。
“當前短劇已成為視頻創作主渠道,而‘短劇+文旅’是重要發展方向,《舞動敦煌》精準把握這一趨勢,實現了短劇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研究生院影視系主任趙衛防從產業與藝術的雙重維度肯定了《舞動敦煌》的價值。一方面,劇集以敦煌舞為核心元素,將舞蹈藝術與敘事緊密結合,舞蹈不僅是視覺亮點,更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動力,區別于傳統舞劇電影側重藝術呈現的模式,形成了獨特的“舞蹈短劇”風格;另一方面,劇集充分融入敦煌元素與壁畫元素,既傳播了敦煌文化,又激發了觀眾對敦煌的旅游興趣,實現了“跟著短劇去旅行”的文旅融合效果,為短劇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網絡信息處處長、《當代電視》(執行)主編王軍強則認為《舞動敦煌》以微短劇形式展現敦煌文化,推動短劇藝術邁上堅實臺階。在他看來,以陳曦、昭慕云、沈桓為代表的角色,分別從現代舞者、古代舞姬、青年畫師的視角,讓敦煌文脈實現古今貫通,且這種表達并非生硬說教,而是通過一波三折的劇情、人物的成長蛻變及美輪美奐的藝術呈現,讓觀眾自然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
《文藝報》評論部副主任黃尚恩也表示《舞動敦煌》跳出了傳統微短劇的“爽感”邏輯,以文化內涵與敘事合理性吸引觀眾。在他看來,劇集在細節上注重歷史考究,如選取中唐時期的《伎樂圖》作為關鍵元素,符合歷史事實,展現出主創團隊的專業態度;在敘事推進上,則以“搶畫”為核心動力,通過多次明爭暗搶的情節,有序插入人物背景與文化知識,節奏合理,每一集都圍繞明確的核心事件展開,避免了短劇常見的敘事松散問題。
![]()
對此,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黨委書記、教授、博導武亞軍深有同感,并直言“劇集將藝術史、故事與舞蹈藝術串聯,形成獨特的敘事結構,不僅區別于傳統舞劇紀錄片,且在視覺呈現上追求高品質,敦煌壁畫與舞蹈場景的結合展現出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他也建議劇集進一步挖掘細節,一方面可增加敦煌舞蹈的知識性內容,如通過人物對話講解舞蹈動作的寓意與技巧,讓劇集兼具文化傳播與知識普及功能;另一方面優化視覺呈現,如利用虛擬棚技術拓展表演空間,還原唐代敦煌壁畫的絢麗色彩,讓壁畫與人物服裝、場景更契合,提升劇集的文化質感與視覺沖擊力。
![]()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導戴清則聚焦劇集的文化表達與藝術優化,認可《舞動敦煌》在精品微短劇創作中的探索。在她看來,“舞動敦煌”的選題精準,既突出了舞蹈與壁畫兩大核心元素,又為傳統文化活化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讓壁畫動起來”的潛在創作理念,契合當下文化傳播的需求,但若能借鑒《如果國寶會說話》等作品的經驗,通過AI等技術讓敦煌壁畫動態化,將進一步提升劇集的文化感染力。
![]()
于文化表達深處探尋突破,《舞動敦煌》在展現敦煌壁畫之美、傳遞敦煌舞蹈魅力之外還能做什么?戴清建議,一是將壁畫故事更藝術化地融入劇情,通過細節設計讓壁畫內容與情節推進深度結合;二是對劇集結尾可進一步優化,賦予陳曦更多現代視角下的解決問題能力,讓結局更具亮色,形成古今女性精神的呼應,提升劇集的思想高度。
跨界創新兼具文化堅守
開辟傳統文化微短劇傳播新路徑
近年來,微短劇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重要載體,卻也面臨題材同質化、文化內涵薄弱等問題。在此背景下,舞蹈微短劇《舞動敦煌》以敦煌文化為內核、舞蹈藝術為紐帶,在微短劇賽道開辟出傳統文化年輕化傳播的新路徑。這部作品為何能突破微短劇的固有范式,讓敦煌壁畫“活”起來、敦煌舞蹈“火”起來?在專題研討會上,《舞動敦煌》主創團隊分享了創作背后的思考與實踐,揭開作品引發文化共鳴的深層邏輯。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微短劇領域的創新嘗試,《舞動敦煌》意在進一步探索傳統文化與新興媒介的融合路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副召集人、《舞動敦煌》總策劃許文廣表示,劇集的突破關鍵在于采用“跨界組合創新”模式,通過三大維度的跨界融合,讓敦煌文化以更鮮活的形態觸達觀眾。
![]()
其一,是電視媒體與敦煌文化的深度跨界。以電視媒體為傳播載體,深度融合敦煌文化內核,讓敦煌文化通過電視影像化手段得以呈現,為劇集賦予深厚的文化積淀,實現電視傳播形式與傳統文化內容的創新結合;其二,是電視藝術與舞蹈藝術的專業跨界。該劇邀請北京舞蹈學院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史敏擔任舞蹈總監,突破“舞蹈僅作為藝術點綴”的傳統模式,將敦煌舞蹈作為劇集敘事的核心載體,而非錦上添花的元素,實現電視敘事與敦煌舞蹈的深度綁定,推動兩種藝術形式的跨界創新;其三,是總臺制作與紅果平臺的資源跨界。借助雙方在微短劇制作、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打破單一制作主體的局限,通過資源互補、經驗融合,為劇集的創作落地與品質提升提供支撐,是制作模式層面的重要跨界探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內容運營一部副主任、《舞動敦煌》總制片人楊娜回顧了該劇的創作初衷與播出反響。她表示,團隊最初旨在突破傳統藝術表達形式,探索舞蹈與微短劇的創新融合,使舞蹈不僅作為藝術呈現,更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敘事核心。這一創作理念在紅果平臺、敦煌當地以及史敏團隊的共同支持下得以實現。楊娜提到,《舞動敦煌》是該團隊首部獲得三大官方媒體同步轉發的微短劇作品,播出后的反響遠超預期,其“電影級質感”更是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在此基礎上,她也坦誠指出了作品的不足,直言相比市面上“抓爽點”的微短劇,本劇在節奏和敘事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國家一級演員、《舞動敦煌》舞蹈總監史敏詳細分享了劇集舞蹈創作的歷程與挑戰。她介紹,從接到創作邀請開始,團隊便圍繞“如何讓敦煌舞與劇情深度融合”展開思考,初期為劇集設計了8段舞蹈,涵蓋男女舞者、不同場景的需求,為劇本創作提供專業支撐。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團隊更是突破傳統舞蹈創作思維,不再以舞蹈主題為核心,而是緊扣人物情感與劇情脈絡,讓舞蹈成為推動情節、塑造人物的關鍵元素,如根據孔令飛導演提供的場景設定,設計符合古代商隊、現代畢業大戲等不同情境的舞蹈動作。
![]()
《舞動敦煌》導演、編劇孔令飛也分享了劇集創作的幕后故事與心得體會。他坦言,接到創作任務時既誠惶誠恐又充滿期待,這是他首次創作雙女主微短劇與敦煌舞題材作品,而劇集的成功更離不開主創團隊的共同努力。同時,他也認識到劇集存在不足,如敦煌文化的挖掘、敘事節奏的優化等,未來將吸取經驗,繼續探索傳統文化與微短劇的融合路徑,創作出更受觀眾喜愛的作品。
![]()
從舞蹈設計的專業把控到敘事節奏的反復打磨,從傳播形式的創新探索到文化內核的堅守,《舞動敦煌》主創團隊的每一步實踐,都在回應當下觀眾對“有質感、有內涵”文化產品的需求。研討會尾聲,李金榮在總結中指出,文化與歷史、舞蹈與繪畫、古代與現代、穿越元素、文化和旅游融合等多重要素在這部短劇中均得到了充分展現。同時他強調,敦煌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仍有大量內容可供深入挖掘與演繹,后續劇情的拓展與豐富具備廣闊空間。
《舞動敦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總臺甘肅總站、紅果短劇、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廣播電視局、抖音非遺計劃、北京舞蹈學院、酒泉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劇集于8月29日在央視頻、紅果短劇、抖音等平臺上線播出后,獲得《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半月談》、《中國文化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上線當日即登上微博熱搜TOP10,引發廣泛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