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的企業廉潔治理領域,正掀起一場力度空前的 “反腐風暴”。近期多家知名企業接連公布內部反腐成果,辭退、移送司法的案例數量與層級均打破以往紀錄。這些密集動作不僅是企業自身的 “刮骨療毒”,更折射出行業廉潔治理從 “零散打擊” 向 “體系化防控” 轉變的鮮明信號。
9 月 16 日,“廉潔安踏” 微信公眾號發布的 2025 年反腐專項治理成果,再次刷新外界對企業反腐力度的認知。作為聚焦高風險領域推進的專項行動,安踏通過內部審計、監察、稽核 “三重防線”,對貪腐行為展開全方位打擊。
數據顯示,截至 2025 年 8 月,安踏集團因嚴重舞弊觸犯紅線被辭退的員工達 74 人;涉嫌違法犯罪移交司法機關的內外部人員共計 46 人,其中內部人員 21 人、外部人員 25 人,層級覆蓋總裁級 1 人、總監級 14 人、經理級 4 人,就連已離職的 3 人也因在職期間職務犯罪被追溯責任;此外,45 家違反誠信廉潔條款的供應商及合作伙伴被納入 “黑名單”,整體涉案金額約 3 千萬元。
![]()
“任何員工在任職期間的職務犯罪行為,不受在職狀態和時間限制,一經發現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安踏集團執行董事、聯席 CEO 賴世賢在公開表態中強調的 “職業追溯機制”,徹底打破了貪腐人員 “離職免責” 的僥幸心理。為從制度層面筑牢防線,安踏還專門成立 “誠信道德委員會”,修訂《反貪腐制度》《獎懲管理制度》《供應商廉潔合規管理辦法》等 6 項核心制度,將第三方合規、供應鏈風險防控等關鍵環節全部納入規范框架,形成 “查處 - 追責 - 完善” 的閉環管理。
安踏的反腐行動并非個例,9 月 9 日,美容儀器品牌 Ulike 同樣公布了 2025 年內部監察成果,其 “零容忍” 態度絲毫不遜于前者。據披露,Ulike 監察部門共查處違反企業 “高壓線” 案件 9 起,12 名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員已全部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涉及崗位覆蓋研發、供應鏈、營銷、設計等多個核心領域。
![]()
具體來看,原深圳公司研發總監利用職務便利,為合作商謀取不正當利益并收受好處費;供應鏈采購人員在訂單分配中故意向特定供應商傾斜,收取高額回扣;海外營銷人員通過虛構境外營銷賬號、偽造推廣數據等方式套取公司費用;品牌設計總監則在合作方遴選過程中,接受宴請與財物賄賂,影響招標公平性。這些案例覆蓋了企業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廣的全流程,也暴露了以往容易被忽視的 “非傳統風險領域” 的貪腐隱患。
對此,Ulike 明確表示,“無論崗位層級、工作年限,只要觸犯‘企業高壓線’,一經發現并證實,立即予以解聘且永不錄用”。這種 “不留情面” 的處理方式,不僅是對內部員工的警示,也向合作伙伴傳遞了 “廉潔合作” 的明確底線。
2025 品牌廉潔治理三大新趨勢,背后有法律 “撐腰”
安踏與 Ulike 的密集動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 2025 年企業廉潔治理趨勢的集中體現。從兩家企業的案例及行業動態來看,當前品牌反腐正呈現三大鮮明特征:
一是力度升級:從 “抓典型” 到 “全排查”,高層與離職人員均被納入追責范圍。以往企業反腐多集中于基層員工或 “個案處理”,而 2025 年的案例中,安踏總裁級、Ulike 總監級人員的 “落馬”,以及安踏對離職人員的追溯追責,表明企業反腐已突破 “層級限制” 與 “時間限制”,真正實現 “全覆蓋、無死角”。
二是領域擴展:從 “傳統高風險” 到 “全鏈條防控”,非核心環節成新重點。采購、銷售曾是企業反腐的 “傳統主戰場”,但從 Ulike 研發總監、品牌設計總監涉案,到安踏將供應鏈、第三方合作納入制度規范,可見企業已意識到,隨著業務復雜度提升,研發、設計、海外營銷、達人運營等以往 “低關注度” 領域,也可能成為貪腐高發區,因此紛紛構建 “全鏈條防控體系”。
三是體系化推進:從 “事后查處” 到 “制度先行”,長效機制成核心目標。無論是安踏成立 “誠信道德委員會”、修訂 6 項制度,還是 Ulike 設立獨立監審部門、推行 “雙合同”(《反商業賄賂協議》《陽光合作協議》)前置機制,都說明企業已跳出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被動模式,轉向 “制度建設 + 日常監督 + 行業聯動” 的主動防控,力求從根源上遏制貪腐滋生。
而這些趨勢的背后,離不開國家法律層面的強力支撐。2024 年 3 月 1 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十二)》,為企業反腐提供了關鍵 “法律武器”。該修正案將原本僅適用于國有公司、企業人員的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等罪名,擴展至所有公司、企業相關人員;同時新增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中關于 “服務” 的條款,并提高單位行賄、受賄相關罪名的量刑幅度,徹底解決了以往民營企業 “反腐難、追責難” 的法律障礙,讓企業打擊內部貪腐時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反腐不是 “一陣風”,而是商業生態的 “長期凈化”
對于企業而言,高強度反腐絕非 “面子工程”,而是應對市場競爭、保障長遠發展的 “必然選擇”。在消費升級與市場規范化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愈發依賴 “透明化、合規化” 運營;而投資者在評估企業價值時,也會將 “廉潔風險防控能力” 納入考量。安踏與 Ulike 的反腐行動,本質上是通過 “清除內部蛀蟲” 降低運營成本、維護品牌信譽,最終提升核心競爭力。
從行業層面來看,隨著安踏加入 “陽光誠信聯盟”“企業反舞弊聯盟”,推動跨行業涉腐 “黑名單” 共享,以及越來越多企業跟進反腐舉措,一個 “企業自主防控、行業聯動監督、法律強力支撐” 的廉潔生態正在形成。未來,“廉潔經營” 將不再是企業的 “加分項”,而是生存發展的 “必備項”。
這場 2025 年的品牌反腐風暴,不是 “一陣風”,而是中國商業環境向 “更公平、更透明、更誠信” 轉型的縮影。當越來越多企業主動拿起 “反腐利劍”,不僅能守護自身的健康發展,更能為整個商業社會注入 “清流”,最終實現企業、消費者、行業的多方共贏。
本文首發于現代廣告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原創內容轉載開白可直接在文后留言
或添加新媒體主編微信:aegean1313
請備注來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