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咱們這一代學習都是靠自己,哪有父母輔導?
現在,讀個小學得全家上陣,爸爸輔導數學,媽媽輔導語文英語,分工明確。如果小學沒有家長去抓,孩子大概率是要掉隊的。
為什么現在的小學教育,基本要靠家長呢?如果全靠家長來抓,那還去學校做什么?
大家是不是也有這個疑問?
其實這個問題,從孩子們的教材編排上面,咱們就能知道答案。
1、從教材上面就能看出,一年級就直接默認你會拼音,三年級默認會音標,五年級數學難度直接飆升,根本沒有給孩子半點過渡的空間。
估計那些所謂的專家們,小孩都在國外上學,國內他們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了,完全不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
教材越來越難,老師課堂上講得又快,考試考的內容跟平時學的又是兩碼事,那你說家長不親自下場去抓,能行么?
2、以前初中才開始認真學,是能跟上來了,現在小學四五年級跟不上,到初中想逆襲真的太難了。初中若是跟不上,面對中考這一大關,要是年齡這么小就沒書讀,被分流掉了,不管是哪個家長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小學不就得親力親為去抓么?
3、學校其實只是負責看著孩子而已,一個老師對幾十個學生,老師只關注到前幾名的孩子,不可能所有學生都能照顧到,那么排中間和下游的孩子,如果不靠家長去抓,成績怎么可能會有進步?
4、除了個別牛娃,不用家長盯著之外,普娃要是家長在小學就偷懶,凡事都依賴學校,依賴老師,那么孩子到初中就會成為第一批被淘汰的學生。
小學的知識點學習是一回事,關鍵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去抓,習慣抓不好,到初中就會很痛苦。而習慣靠誰抓?靠老師嗎?
當然是靠家長!就如同上面講的,老師一個人對著那么多孩子,每個孩子的情況又都不一樣,老師給你把每一個孩子都抓一遍,不累死都累癱,靠老師去抓孩子的學習習慣,真不靠譜。
![]()
那么小學要抓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①語文:
晨讀習慣,每天堅持讀10分鐘,大聲讀,孩子的語感會越來越強;這對孩子做閱讀理解和寫作都會有很大幫助。
閱讀習慣,每天雷打不動看一小時課外書,低年級可適當縮短閱讀時長;知識量儲備更多,到高年級才能應對更難的內容。
②數學:
計算精準的習慣,每天都要去練計算題,特別是1-4年級的孩子,把計算打扎實,做到又快又準;計算不過關,數學很難好。
做題習慣,要求認真審題,圈關鍵字,看清楚再動筆,不要跳步驟寫,且把解題步驟寫全,最后認真檢查。
總結復盤的習慣,定期整理錯題,總結知識點哪些掌握得不好,再回到課本重新加強鞏固。
思維習慣,從五年級開始,就要養成一題多解的習慣,一道題不要滿足于一種解法,多思考多動腦。數學只有通過大量思考,去磨思維,腦袋才能開竅。
③英語:
背單詞習慣,單詞量不過關,英語不會好;每天堅持去背單詞,給自己定個目標,一天10個、20個,反復去讀去背。
講英語的習慣,學英語不開口,最終就會變成啞巴英語;要鼓勵孩子日常用英語表達,通過大量輸入輸去,去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語感上來了,學英語就無比輕松。
④其它習慣:
寫作業,要求不拖拉磨蹭,要按計劃來,抓執行力。
運動習慣,每天堅持半小時運動,既能鍛煉身體,還能提高專注力水平。
小學把以上這些習慣抓好,孩子到初中后就差不了;小學盯六年,到初中孩子青春期變叛逆,就算你放手不管,有前期的基礎擺在那里,有好習慣牽引著,初中娃也不會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