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暢游星城
初秋漫游
暑氣褪去,秋日漸涼
又到了適合帶娃City Walk的季節
在長沙的大街小巷里
散布著充滿驚喜的寶藏街道
就在賀龍體育館旁邊
有一條這樣的小巷子
它藏在城市中心,全長不過300米
一墻一瓦卻浸潤著歲月的故事
如今更是從老舊的“軀殼”中重生
既保留了老長沙的煙火氣
又新增了年輕人愛的時髦調調
吸引著熱愛探索的親子家庭
隨著湘超比賽的火熱開啟
帶娃看完球賽后可以到這里
遇見煥然一新的愛民巷

目的地選擇:
避免人潮
![]()
站在愛民巷口,往南走三分鐘就是車水馬龍的芙蓉中路——誰能想到,這片緊挨著城市主軸的方寸之地,藏著一段跨越半個世紀的工業記憶?
![]()
“30 年前這里可不是這樣哦!” 住在附近老居民樓的張娭毑搖著蒲扇跟我們嘮嗑,“那時候紡織機械廠的大門天天敞開,工人師傅們騎著二八自行車進進出出,廠里的機器聲‘哐當哐當’能傳到林子沖路。”
她指著巷子深處裸露的紅色磚墻,“你看這些墻,都是當年廠房的承重墻,上面還能找到掛機器的鐵鉤子呢。”
![]()
1950 年代建成的長沙市紡織機械廠,曾是湖南紡織工業的驕傲。作為長沙唯一的紡織機械生產廠家,這里產出的梳棉機、織布機曾供應大半個南方省份。 在附近開雜貨鋪的李老板回憶道:“九十年代末廠子不行了,大門一鎖就是十幾年,野草長到半人高。”
![]()
轉機出現在 2022 年。政府鼓勵老廠房有機更新,這片沉寂的廠區重新活了過來。“改造時特意保留了軌道和升降機,你看此刻咖啡門口那根銹跡斑斑的鋼梁,當年是吊棉花包用的。” 張娭毑笑著說。
巷道兩邊墻體經歲月包漿,斑駁,色雜,大多在白和灰之間游離,現在被改造之后,海報畫與綠植成為了點睛之筆的裝飾,別有一番美學感。
![]()
如今走在巷子里,還能撞見奇妙的時空疊印:老人們搬著竹椅在居民樓的墻角曬太陽,身后玻璃櫥窗里的年輕人正對著筆記本敲代碼;墻上斑駁的 “安全生產” 標語旁,新畫的涂鴉貓咪正歪頭看你;居民樓飄出辣椒炒肉的香氣,和面包店的黃油香在半空撞了個滿懷。
![]()
TRAVEL
行前準備:
細致入微
愛民巷分為東院和西院,面對面的兩個廠區里聚集了仙峰旅谷、此刻咖啡·邊緣BAR、遠近Far&Near、六月庭院餐廳、歐凱藝術等各具特色的消費新場景,每一家都帶著獨特的氣質,無論是想帶娃逛街買衣服、吃甜品、繪畫看書,都有合適的地方可以去。
![]()


01
剛走到巷口,就被仙峰旅谷勾人的麥香拽了過去。仙峰是長沙初代網紅面包店,搬進愛民巷后直接升級成了 “烘焙劇場”。
![]()
“他們家開在迎賓路的時候我就是忠實粉絲,每次去買面包要經過一個旅館狹小的走道。”特意帶孩子來這里打卡的陳女士笑著說,“現在開的這家新店又大又漂亮,孩子還能坐在桌子上看看店里的藏書,我帶他來吃吃媽媽喜歡了很多年的面包。”
![]()
全透明的操作間里,師傅們揉面的動作靈活得像在跳街舞,面包出爐時的香氣順著巷子飄散開。休息區的木質桌椅散發著慵懶的氣息,窗外,是冷色調的老舊居民樓,窗內,是溫馨的親子悅讀時光。
![]()
![]()


02
與仙峰旅谷隔街相對的此刻咖啡,算是愛民巷的“頭版頭條”。在這里,濃郁的咖啡香與隔壁飄散過來的香氣交織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走進店內,會被它對空間的巧妙運用打動 —— 原本的廠房結構被完整保留,裸露的升降機、滑軌等工業元素靜靜佇立,仿佛在訴說過往的故事。一樓中央的長條形吧臺是點睛之筆,坐在吧臺前,能近距離感受咖啡香氣與制作手藝的雙重魅力。
![]()


03
微光書店藏在愛民巷街口的小院里,鬧中取靜,清新雅致的氛圍里透著質樸質感,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這是一家繪本館。館內收藏了許多經典繪本,是專為親子家庭打造的“繪客廳”,也像一間能治愈心情的“能量小屋”。
![]()
圖片來源/微光書店
在鬧市中很難靜下心讀完一本書,但在這里,一本繪本10-15 分鐘就能看完,能在極短時間里完成知識輸入。點上一杯茶,以書會友,聊聊天,再挑本喜歡的繪本帶走,愜意又自在。
![]()


04
歐凱藝術以橘色為主色調,在這里可以帶孩子嘗試DIY流體畫、水拓印畫、油畫,也能參與素描、彩鉛、水彩畫的教學和體驗。
![]()
活潑的色彩與藝術創作的自由氛圍,特別適合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
![]()
防范未然:
保障旅途
![]()
從愛民巷出來往西走 5 分鐘,就到了賀龍體育館。剛看完湘超的娃們,正好可以在廣場上瘋跑放電,看老爺爺們打陀螺,聽廣場舞的歡快旋律。要是趕上周末,說不定還能碰到公益畫展,帶娃感受藝術氛圍。
![]()
往南穿過芙蓉中路,就是長沙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周五中午去清真寺旁的美食街,能嘗到新疆烤包子、蘭州拉面,老板們操著各地方言吆喝,孩子們好奇地盯著馕坑里的火苗,眼睛亮晶晶的。
![]()
夕陽西下時,愛民巷的路燈亮了起來。老人們收起竹椅回家做飯,年輕人抱著咖啡杯在門口閑聊。這里沒有網紅打卡地的喧囂,只有恰到好處的松弛——就像那位常來的寶媽說的:“帶娃來這兒,不用趕時間,不用逼他學東西,就慢慢逛,挺好。”
采寫、攝影 | 趙周舟
編輯丨棲棲
二審 | 陳寒冰 三審 | 鄧魏
聯系電話 | 0731-88849276
媽媽去哪玩
親子 | 旅游 | 交友 | 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