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忍不住,聊聊#餐飲老板集體聲援西貝#:預制菜不背鍋,西貝翻車翻在不懂民心。
“商之所興,在順民心;商之所廢,在逆民心。” 餐飲行業的這場預制菜風波,早已說清了這個道理。
連鎖餐飲的生存密碼里,預制菜是剛需。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85%的預制菜流向B端餐飲,西貝、海底撈等頭部品牌預制菜占比超80%。
這不是秘密,稍具規模的飯店都有預制環節。高峰期單店300桌的客流,只有預制才能保障出餐效率。但消費者從不在意預制本身,反感的是“高溢價+不透明”。
蜜雪冰城的輿情反差最說明問題。2024年其單杯均價僅6.34元,遠低于行業中端價格帶。
被曝用隔夜檸檬,消費者說“冰箱放著很新鮮”;被指加植脂末,輿論稱“這價有真牛奶就值”。
整箱原料敞放被拍,反而被夸“把消費者當自己人”。低價形成的容錯空間,比任何公關都管用。
大眾共識從來直白:便宜即正義,高價即原罪;透明即可信,隱瞞即心虛。西貝恰恰踩中了所有雷區。
![]()
2025年9月,羅永浩吐槽西貝“預制菜賣高價”,引發全網熱議。西貝先是硬剛“無一道預制菜”,后又開放后廚隨即暫停。
這場爭執的核心是認知錯位。按2024年國家新規,中央廚房配送的半成品不算預制菜,但大眾眼里“非現做就是預制”。
西貝忙著科普行業定義,卻沒看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花80元客單價,要的是“現做”的價值感。
鄭州某西貝門店坦言,風波后日營業額下滑5000至7000元,周末連排隊都沒了。這就是教育用戶的代價。
反觀老鄉雞,明確標注“現做”“半預制”分類,反而圈粉無數。餐飲公關的精髓,是“挨打立正”而非“強行說教”。
西貝本有更好的解法。在羅永浩發文初期,無需自證清白,直接推出“同款半價套餐”。
既借勢流量引流,又用價格誠意消解不滿,遠比“起訴威脅”“懸賞對峙”高明得多。
#餐飲老板集體聲援西貝#的熱搜,終究沒捂熱消費者的心。行業共識得讓位于大眾共識,這是商業鐵律。
預制菜國標正在完善,透明化是必然趨勢。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后來道歉“應對有錯”,或許才算摸到了門道。
餐飲競爭的本質,從來不是預制與否的技術之爭,而是能否順應民心的認知之戰。搞懂這點,才不至于翻在常識上。
![]()
(周愚,評論人、商評人、財經評論員、策劃人、投資人,某寶前十品類操盤手、多家媒體及機構邀約評論人,發表商業評論千萬字,已委托快版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