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該舍得舍。
舍,并非單純的失去,而是一種大智慧。
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固予之。”
有時候,越想得,就越得先舍。
人,越舍得,越有福。
唯有懂得舍得,才能打開通往幸福的大門。
![]()
01 舍虛榮,得清醒
人生在世,容易被外物所役。
那些名利,如同枷鎖一樣,將人捆綁得無法動彈。
當一個人能將那些虛榮的,多余的欲望都舍去時,能活得更清醒。
就像陶淵明,舍棄官場桎梏,方得精神自由。
還留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著名詩句。
有人說,舍虛榮,是祛魅之后的生命澄明。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對一些名牌,對一些高消費祛魅。
他們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質,然后告訴自己:
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事物,不過如此。
從此之后,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找到自由一樣,就連呼吸都是暢快的。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種淡泊,正是一種“舍”,這種寧靜,正是一種“得”。
刻意展示的繁華,常伴隨著內心的荒蕪;簡約樸素者,反倒擁有真正的精神底氣。
當一個人,能夠掙脫欲望的束縛,便能重新構建自己的世界。
當一個人,愿意卸下虛榮的面具,便能看清內心真正的渴望,在清醒的認知中穩步前行。
![]()
02 舍怨恨,得從容
人生的篇章,翻過一篇,才能開啟下一篇。
不管曾經,有多少的怨恨與遺憾,都應當忘掉。
怨恨如心頭頑石,能壓垮靈魂;
又如暗室囚籠,禁錮了生命的遼闊。
若是時常想起,便是將昨日之殤化為今日之枷,阻擋了自己前行的腳步。
讓自己在怨恨中,終日徘徊,不得安寧。
正所謂,舍棄怨恨,天地寬;放下執念,心淡然。
齊桓公不記管仲射鉤之仇,反而拜其為相,終成春秋霸業;
藺相如避讓廉頗的挑釁,傳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
他們舍去的,是個人的榮辱怨恨,得到的卻是歷史星空的浩瀚無垠。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生活從來不會對誰永遠都是笑臉,但我們可以選擇永遠笑著生活。”
那些能夠放下怨恨的人,并非從來沒有恨過。
只不過,他們明白人生苦短,過度計較得失榮辱,只能將自己囚禁于狹小格局中。
他們如大地承載萬物,既接納清泉也容納污流,始終生長著希望的種子。
舍怨恨,不僅能照見萬物,亦能照見自己本自具足的自在與從容。
![]()
03 舍小利,得長久
漁民,在制作漁網時,不會把網眼做得太小。
是為了在捕魚時,能將那些很小的魚蝦螃蟹漏出去。
因為只有這樣,來年才能還有魚蝦螃蟹可以捕撈。
伐木工人,伐木的同時,還會栽種小樹苗。
因為只有這樣,未來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木材可以供應。
柿子成熟之季,農民并不會將柿子全部摘光。
留住樹上的柿子,能吸引鳥兒來啄食,并將蟲子也吃掉。
農民看似舍去的是一筐果實,得到的卻是完整的生態循環。
生活中,一些做生意的人,會給顧客“抹個零”。
為的,就是顧客愿意下次繼續光臨。
這些行為的背后,就是“舍小利,得長久”的大智慧。
眼前的“小利”,最容易叫人錯失整片森林。
而懂得舍棄眼前“小利”的人,眼光更長遠,能收獲更加持久的成功與福報。
孔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現代商諺也說過:“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舍棄錢財(小利),才能聚集人心;聚斂錢財,反而會使人心離散。
當我們學會了在取舍之間沉淀自我,財運、福氣便會如涓涓細流,匯入我們生命的每一個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