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當中,我們會認識無數的人,而在這茫茫人海之中,誰都渴望交到那種能掏心掏肺的摯友。
這種能掏心掏肺的摯友,無論相互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都能心靈相通,意氣相投,如同近鄰一般。正如古人所說“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當很多人真正地深入交往后,都會發出一種“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的感慨。
因為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只有表面的點頭之交,即利益往來時笑臉相迎,而困境一旦出現,那些只有冷漠與功利性的人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正如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張謂所寫的《題長安壁主人》那樣,世俗的交情,都建立在金錢與利益的基礎之上。其詩如下:
題長安壁主人
【唐】張謂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寫下這首《題長安壁主人》的張謂是大唐詩人,他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天寶二年進士,歷任尚書郎,潭州刺史,禮部侍郎等職。
張謂年輕時便才華橫溢,廣讀經史,自視甚高。因其性格剛直,不為權勢所屈服,因此屢次受挫。
![]()
雖然如此,可張謂還是默默地關心這個世界,所以他對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有著深刻的感悟,尤其是見到人世間的丑惡,他便無法抑制內心的憤慨。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長安陷入了更加的混亂之中,唐朝的局勢也更為錯綜復雜。各股勢力明爭暗斗,官場之中,鉤心斗角、混沌不堪。
公元763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終于平定,張謂再次踏入了朝廷。但此時朝廷的腐敗問題卻日漸暴露,人們趨炎附勢、追求名利的風氣開始愈演愈烈。
因此,張謂雖然再一次做了唐朝的官員,可他嘗盡了亂世的艱辛苦楚,經歷了官場的亂象與紛爭。在這種情況下,他看透了人情世故,看透了社會的本質。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長安投宿的張衛便在房東的墻壁上寫下了《題長安壁主人》一詩,來揭露此時的人情世態。
深度賞析
張謂的這首《題長安壁主人》雖然簡單直白,但卻寫得無比深刻,真可謂是寫透了人情世故。
在張謂的這首詩中,他提到的“長安壁主人”代表了當時詩人所見到的市儈典型,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張三李四。
![]()
第一二句的“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是說:世上那些平庸鄙俗之人交朋友,得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之上。金錢越多,交情越深,金錢越少,交情越淺。
從這兩句可以看得出,詩人對世俗之人的這一行為是深惡痛絕的,是憤世嫉俗的,所以張謂心痛不已,大嘆人心的不古。
畢竟在詩人心中,黃金再貴,它終究也只是身外之物,可在世俗之人的眼中,它竟淪為衡量人情冷暖的尺度。
黃金一旦不夠豐厚,那人們的交情便隨之變淡,正如張謂所說“黃金不多交不深”。可見,金錢已嚴重地侵蝕了人們正常的情感,更淪為了評判感情深淺的標尺。
在張謂所處的時代,許多達官貴人在宴席上表面上你來我往,推杯換盞,稱兄道弟,可在背地里,卻有著尋常人所不知曉的利益交換。
在這樣的利益交換中,那些身份顯赫的人,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就可能成為追捧和巴結的對象,而如果你僅僅是普通人,想要巴結這樣的人,你就必須得有錢。
而在這樣的朋友圈,如果你無權無勢,如果你的黃金不多,如果你家境貧寒,那你只能被邊緣化。而如果你不小心進入了這樣的圈子,那么你只得尷尬的退出。
![]()
反觀我們平常人,我們交朋友依靠的是相互尊重,依靠的是情感的相互回應,依靠的是真心換真心。
而高雅的人交朋友,講究的是心靈的契合,講究的義氣的相合。正因如此,俞伯牙用一張琴幾根弦,便讓鐘子期明白了他的心聲。
而高漸離僅僅以竹尺擊打筑弦,便讓荊軻唱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譜寫了歷史上最悲壯的“荊軻刺秦王”。
古今對比,你叫張謂怎能不痛心?所以張謂把世俗之人的這種行為無情地披露了出來:“黃金不多交不深”,這真可謂是把人情世故寫得通透無比。
最后的“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兩句緊承上文:如果你的錢不多,那么朋友縱然在口頭上對你暫時有所承諾,但始終如路人一般冷漠,他會不會兌現這個承諾只有天知道”。
這兩句詩承上啟下,說一個人假如沒有錢,那朋友當著你的面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會說你是個屌絲、窮鬼,畢竟除了陌生人,誰都不想當面出口傷人。
![]()
這樣的朋友,本來就沒有與你深交的意愿,如果因為偶然的機會與你聚在一起,因為某一種巧合勉強給你一個承諾,這也不過是一種社交場合的敷衍,千萬不要去當真。
因為你們始終不是一路人,你沒有讓他有想巴結你的那種實力,他也不會真心實意地去幫你,這就是隱藏著的人性。
這里的“悠悠”是越來越遠的意思,而“行路心”意即始終是路人,你對他沒有什么好處,他不可能會把你的事放在心上,即便是天大的事。
總之,張謂的這首《題長安壁主人》雖然看起來明白如話,但它揭露出的社會現象卻讓我們看到了他所處時代的社會。
這種社會現象其實不僅存在于張謂的時代,它還存在于社會的各個時代。畢竟在金錢與利益的沖擊下,很多人都會趨利避害,人情淡泊,萬事皆與利益相掛鉤。
對此,我們不得不說,趨利避害的確是人類的本能,是刻在人類骨子里的東西,這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人性灰暗,從而失望起來。
可這些的的確確都是人性中存在的東西,沒有人可以否認,也沒有人可以去除,我們只能說人性有弱點的同時,也有人性的光輝。
![]()
比如春秋時期最著名的范蠡與文種的故事,就是人性光輝的典型案例。當初,范蠡與文種都是楚國人,可后來他們投奔了越國,一起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
功成名就之后,范蠡勸文種激流勇退,與他一起離開越國,文種哪里肯聽?范蠡只得獨自隱退,并化名為“陶朱公”下海經商。
后來,文種因與勾踐政見不合,又遭讒言陷害,最終被勾踐賜死。范蠡得知消息后,將自己的財富悉數散盡,資助文種家中的窮親戚,以此來表達對文種的忠誠與懷念。
范蠡與文種這樣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朋友,他們平時能夠彼此交心。在輝煌崛起時相互不諂不媚不嫉妒。最重要的是,在落魄或者落難時,他們能夠不離不棄,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朋友。
張謂通過這首詩告訴我們,在從朋友身上,我們看到友情的同時,也看得到人性的功利和虛假,甚至是丑陋。
因此,在充滿了物欲與利益交換社會里,除了親情之外,我們如能得到真正的友情或者愛情,那我們都得要加倍的珍惜。
![]()
所以,當別人在炫耀自己朋友滿天下時,我們不應該盲目地羨慕。因為,朋友再多,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人家退避三舍,那又有什么用呢?
而我們即便是朋友不多,但假如要是人人都能像范蠡與文種那樣相互交心,那此生又何須多求?
對于這樣的觀點,您又有什么樣的想法與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發言!
*文中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有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