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那么大,星球上面黑黢黢的,為什么我們在地球這里就可以呼吸,就可以說話,就可以思考我為什么在這里?生命是不是宇宙的副作用,誰知道呢?但就著這么說吧,活著還是很有價值的呀。
![]()
在科學的理解里,生命更像是一個天衣無縫的錯打偏機。就像家里烤蛋糕,烤箱低五度,面多一勺,就是一塊生不出的疙瘩。地球能留住水和氣,木星擋住小行星,太陽的亮度恰當,不會烤焦也不會凍成冰球。更不必說宇宙中其他的看不見的規則,比如重力,比如原子結構,差一分,就沒有恒星,沒有行星,更不會有構成我們肉體結構的分子,我們在這里只能刷手機和擲骰子十次六點差不多,好得讓人嘆,好幸運。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這只是一個偶然,他們說宇宙本身是有秩序感的,一顆種子總是長成樹,不會長成石頭。生命也許就是這種秩序的極致,宇宙無法看到自己本身,因此它就長成了我們,用我們的眼睛觀看星空,用我們的腦子想象宇宙是怎樣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也是宇宙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們想想很奇怪,宇宙那么大,卻由我們渺小的個體完成了觀照。
![]()
如果說科學是講你怎么來的話,哲學就是講你來了以后怎么辦。有一種說法叫存在先于本質,就是說我們不是先有我要活著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先活著,每天選擇自己的面孔。一個喜歡每天吃美食的人,一個愿意每天幫著別人的人,一個喜歡天天看書的人,這都不是該做的,是我自己想做的,然后慢慢形成我的生命意義。
還有一種更為坦率的思考,認為宇宙本無意圖,生命只是偶然間一閃而過的微弱插曲,不過不是說就不要過這種生活了,而是越自由越好,無欲反而會好好過日子:一碗飽飯是開心的,與朋友閑聊是天亮的,看著窗外的云彩是舒服的。不思考意義,好好感受,日子反而因此更加真實。
![]()
或者不喜歡這種或然或必然的對立論,他們認為生命不是宇宙的產物,而是宇宙伸出的一只手,摸一摸春風,碰一碰海浪,透過我們的眼睛看到了日出,透過我們的聲音聽到了雨聲。我們的意識就是宇宙在思考自己,我有這么多星星,這么多河流,這么多各式各樣的生命,我們究竟是什么?在這樣的一個角度之中,我們和這個宇宙不是分離的,而是合一的,像樹葉和樹一樣,樹葉不是樹偶然長出來的,而是樹的一部分,樹葉看到陽光,樹也看到陽光。
其實也不用這么想那么復雜。宇宙尺度上看,我們不過是沙漠中才冒出的小花,因為環境太惡劣,所以每一朵花瓣都是如此的珍貴。從地球幾十億年來史上看,生命從單細胞進化到如今這副模樣,是規律和運氣堆出來的一場奇跡。對于每個人,宇宙是否有意義,我們天性就是愛找意義,或許是為了給家人做頓飯,或許是為了完成一個期待已久的事,或許只是為了下次能看到更美麗的晚霞。
![]()
這些找尋意義的過程,比生命本身是否出于偶然重要得多,宇宙或許靜默、或許壓根不為我們著想什么,但是我們可以:能夠為今天食物的香甜與否、為與朋友的約定、為自己每天的一分一毫的進步而操心。就算生命是宇宙的偶然饋贈,我們也要把它拆開,過得歡喜,過得像自己喜歡的模樣。
所以啊,活著本身就是結果,認真活在當下,認真做自己在想做的事,不負當下的認真,就是生命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