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是一座大城市,在中部地區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遙遙領先,有幾個方面可以體現,首先就是人口很多,湖北其他城市不少人口都往武漢集中,武漢常住人口有望沖擊1400萬,甚至比河南省會城市鄭州的人口還要多
要知道河南的總人口要比湖北多幾千萬,另外,就是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又在長江中游,因此水路陸路交通都十分發達,這些因素也間接促進了武漢經濟的增長,提升了武漢城市的影響力。
![]()
武漢也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加大了對基礎交通建設得投入,包括興建機場,建設新的高鐵站,建設高速公路,進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武漢的軌道交通數量可以排進全國前十,但是仍然不足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尤其是一些人口較為密集的路段,比如漢口長豐地區、洪山白沙洲區域、光谷民族大道周邊
因此武漢還是有很多待建軌道交通線路,在武漢規劃待建的線路中,很多線路都呼聲很高,比如武漢軌道交通23號線,一旦建成能夠極大提升古田、長豐大道周邊民眾出行效率,武漢軌道交通14號線則能緩解軌道交通1號線的運輸壓力。
![]()
而這其中,討論最多,最熱烈的應該是規劃中的武漢軌道交通9號線。那么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提到9號線的時間比較早,在一份名為,《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中提及該線路規劃起于洪山區地質大學站,終至江夏區五里界站。
線路全長約20.2公里,設站13座(地下站11座、高架站2座),采用6節編組B型車,敷設方式為地下與高架結合,而且這還是為數不多的南北走向的軌道交通線路,在它之后規劃的線路很多都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了,比如11號線、16號線、19號線等線路。后發先至,這難免會讓人覺得有點尷尬。
![]()
其次,9號線這條線路經過的區域也算是人口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魯磨路沿線有很多老小區,像無線電小區,中航181等,近年來也修建了很多新小區,比如康園教師小區,還有中國地質大學等高校,對出行的需求很大,民族大道周邊就更不用說了
近一點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稍遠一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再加上周邊有很多的商業寫字樓,居民住宅區,人流量非常大,可是2號線只在民族大道路口設置了站點,遠一點的學生只能乘坐公交到達光谷步行街周邊!所以民眾期望大,討論也就更多!
![]()
至于這10多年來,為什么一直沒有獲批,網上有很多種說法,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可能是拆遷成本高,沿線民族大道、光谷廣場等區域建筑密集,涉及高校、商圈拆遷談判,預估成本超過百億。??
其二是,投資回報率低?:光谷、江夏等區域開發趨于飽和,無法通過土地增值平衡建設成本,與新區開發項目(如19號線)相比吸引力不足。??最后,與武咸城鐵重復建設爭議?:部分路段與武咸城際鐵路重合,盡管功能定位不同,但仍引發資源浪費質疑。??當然,最大可能原因還是成本問題,原來規劃的線路站點,可能主要經過江夏區,需要江夏區的大力支持!
![]()
既然9號線的呼聲這么高,說明民眾對它的需求度還是很大的,那么有沒有可能對線路進行一定的調整呢?
于是有網友建議9號線可以考慮適當調整線路,大概走向為植物園到湯遜湖城鐵,可以考慮設置以下站點,分別是植物園站,中國地質大學站,光谷廣場站,中南民族大學站,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站,龍城站,湯遜湖城鐵站,這樣既可以滿足魯磨路、民族大道民眾出行需求,還可以方便民眾前往植物園景區游玩,
同時可以與武咸城鐵銜接,那么江夏區的民眾前往光谷也會方便許多,而從咸寧那邊如果要到達光谷中心也會很方便,后期如果確實有需要,也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再延伸到五里界,這也是一種構想的方案。
![]()
當然了,這也僅僅是一種構想,不過第五輪規劃還在制定中,9號線的具體線路走向和站點未定,說不定考慮到實際情況,也有可能對原先的線路做出調整,當然,我們都是希望9號線能夠納入第五期,對此,大家怎么看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