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是一段特別的時光,那是個電腦和網絡還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的時代——網吧就是所有熱鬧事兒的聚集地。不管我是要趕學校作業,還是查看意甲賽事結果,或是央求柜臺后的老板讓我擠時間玩一局《紅警》,只要去網吧磨時間就對了。我只知道,那些光線昏暗的小房間,就是當時最喜歡去的地方。
![]()
對我來說,那時的網吧主要就是用來打游戲的,嚴格來說應該叫電腦室或游戲室——因為網吧也需要撥號上網,而老板為了省錢總是摳摳搜搜不愿連線。但也是在那兒,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游戲,甚至關于人生的道理。我小時候常去的那些“網吧”,以相當重要的方式影響了我童年的游戲習慣。
“網吧”里的《鐵拳》:一次逞能,竟成了一堂人生課
那時候,父母每周末會去逛街。而我和弟弟顯然沒有興趣,所以我們會拿到一點零花錢,在街上逛一逛,花上幾塊錢去“網吧”玩一會兒。那大概是1998年,我們發現了一間不起眼的小店,里面只有兩臺電腦和和幾臺街機,其中一臺街機運行著一款游戲。我們還沒看清屏幕,光聽聲音就認出來了:是《鐵拳2》——在那個卡普空清版過關游戲和拳皇橫行的時代,3D機臺顯得彌足稀有。
![]()
一群孩子擠在機器周圍看著屏幕,顯然興奮得不得了。其中有個孩子被其他人尊稱為“街機之王”,因為所有人都打不過他。他名氣這么大,讓我迫不及待想和他較量一番,為了湊夠對戰的游戲幣,我甚至把自己的幣分了一半給他。
接下來的對戰完全是一邊倒:我就反復用最愛的招式——李小龍(Law)的后空翻踢(同時按輕重腿),還有吉光的大回環(→←↙↓↘→拳),每次十幾秒就把他的血條打空了。在我看來,我打敗了“王者”,讓他知道了厲害。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對著父母滔滔不絕地講這次經歷,停都停不下來。
我還記得走到路口時,媽媽停下來對我說:“你能贏游戲,是因為家里有電腦,你每天都能玩游戲。那些孩子可能一周才玩一次;就算他們每天都能玩,那也是省下了早飯錢再擠出放學后的時間玩一會兒。”當時家里還沒有PS1,但是電腦剛從老康柏486dx2換成了賽揚300組裝機——父親用來玩《超級四川省麻將》,雖然顯卡是一塊非常坑的8MB顯存SiS 6326,但已經可以用Psemu Pro模擬器玩《鐵拳2》了。
我不是說當時立刻就懂了,但那番話確實讓我看清了很多事。家里有電腦、能隨時玩到這款游戲——這才是我比那些孩子“厲害”的原因,這和技巧沒多大關系,更多的是因為我擁有這份幸運。
一位網吧老板:帶我發現了游戲的“正確打開方式”
《極品飛車2特別版》當時隨處可見——我家的電腦、親戚家的電腦,當然還有網吧的電腦里都有。這游戲甚至支持分屏競速,也就是說,我們只要花一份錢,就能在那家網吧玩上整整30分鐘的雙人分屏競速。
我記得當時有件特別奇妙的事:某天老板過來,讓我們等會兒再玩,然后自己坐下來打開了游戲。他玩的是單人競速,選的是巨石賽道。但最讓我驚訝的是,他用的鍵我從來沒想過能用來打游戲——竟然是WASD鍵。
![]()
我之前玩電腦游戲只用方向鍵或小鍵盤,比如《古墓麗影》。看到他用WASD鍵玩,我又驚訝又覺得別扭,像是突然發現了什么新事物。
我忍不住問他為什么這么玩,他大概20多歲,笑著說:“玩游戲本來就該這么玩啊”,還調侃我只會用方向鍵。我花了好一陣子才習慣用WASD鍵,剛開始的時候手還經常抽筋。但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是他“指給了我正確的路”。
后來才知道,1997年,《雷神之錘》玩家丹尼斯?方(Thresh)在比賽中使用WASD鍵位取得了優異成績,這種操作方式隨后得到了廣泛傳播和認可。到了《雷神之錘2》,WASD 鍵位已經非常流行,后續的升級包將其改成了默認設置。對21世紀的玩家來說,WASD鍵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了,這勉強也能算是“代溝”吧。
一臺電腦,一款《三角洲》,五個孩子接力闖關
1999年,我們搬去了鎮上的另一個地方,換了新房子、新環境,也換了學區。那時候,家里的電腦不讓打游戲了——爸爸說我已經是“大孩子了,得專心學習,別的什么都別干”。不過媽媽會偷偷給我錢,讓我每周能至少去一兩次家附近的網吧打游戲。可我一去就愣住了:附近里的每個孩子晚上都會來這兒,但只有一臺電腦能運行最新的游戲,剩下的都只能用來上網刷聊天室和聊OICQ。
網吧老板的兒子會讓我們輪流用那臺電腦玩新出的《半條命》和《三角洲特種部隊》,每次20分鐘,嚴格按鐘表計時。我要和三四個、有時甚至五個孩子共享這20鐘,大家一起接力闖關、推進游戲進度——這段經歷我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
我覺得這段時光教會了我兩件事。第一是耐心有多重要:我花20分鐘過一個任務關卡、或者揮動撬棍殺獵頭蟹,之后有時要等一個小時才能輪到下一次。等待的時候,我得專注地看著其他孩子的操作,這樣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往哪兒走。第二點則很明顯:稀缺造就珍貴。正因為能玩的機會少得可憐,游戲里的那些時刻才顯得無比珍貴,簡直像神話一樣。
我去的最后一家網吧:讓我徹底愛上了游戲
我最后一次去網吧玩單機游戲是二十多年前,那次經歷也最讓我有點“心理陰影”。網吧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總是怒氣沖沖,每句話里都夾著最難聽的臟話。我在里面待的每一分鐘都提心吊膽,生怕他把我趕出去,或是把那莫名的怒火都撒在我身上。
但就是在那兒,我第一次玩到了《俠盜獵車手3》。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那游戲講了什么劇情,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那家網吧大多數電腦的配置只能玩CS 1.3,一些只有集成顯卡的老電腦甚至只能以軟件模式(Software Mode)運行,其中只有一臺電腦裝了《俠盜獵車手3》,而且只能從上個玩家停下的地方繼續玩。更糟的是,游戲沒有漢化,我幾乎從來沒搞懂過游戲里到底在發生什么。
![]()
我從來沒有條件去享受連貫的劇情,也沒法了解游戲背景,但從未體驗過如此自由自在的玩法,是對游戲這種形式純粹的熱愛,給我帶來了快樂。主角是誰、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座城里到底在亂些什么——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按動鍵盤上的按鍵,看著屏幕上隨之發生各種事件。《俠盜獵車手3》或許徹底改變了游戲行業,但它也確實改變了我的人生,即便我到現在都沒完全搞懂那款游戲的劇情。
我對網吧的回憶,不只與游戲有關
回想起來,當我想起那些陪伴我長大的網吧時,腦子里根本不會想到那些電腦游戲。我記得的是,和其他孩子擠在狹小的空間里,向年紀大的玩家學習,再試著把學到的教給我的朋友。
所以,我現在還能記得那份感受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今我能在自己組裝的電腦上玩游戲,還能玩PS5和Switch 2,這份幸運感一直都在。無論過去多久,那個年代能有機會玩游戲,對我心里那個“永遠沒長大的小孩”來說,永遠都意味著一種滿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