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廣東散文詩學會、廣東省傳記文學學會等近30家文化團體攜手走進河源市連平縣,在連平中學聯合舉辦廣東作家捐書公益行動暨吳耕漁詩集《唐古拉山與沱沱河》首發儀式。活動現場不僅向連平中學、忠信中學等多所山區學校捐贈圖書近五千冊、書畫作品百余幅,更正式發布“嶺南文化進校園”三年計劃,以“物資捐贈+精神滋養+長效服務”的三重舉措,為山區教育發展與“百千萬工程”落地注入鮮活力量。
![]()
活動現場暖意濃厚,“百會助百鎮文化賦能多力并舉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紅色橫幅醒目亮眼,捐贈的圖書按“文學、藝術、科普、鄉土”四大類別整齊碼放,從經典名著到本土文化讀物,從少兒科普到藝術畫冊,滿滿當當的書籍堆成“知識小山”;佛山市順德區書法家協會帶來的書畫卷軸墨香四溢,與書籍的紙香交織,為連平中學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
此次行動創新構建“僑界統籌、商會承辦、協會唱戲”的協作機制,讓公益力量從“聯合參與”升級為“深度協同”: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等牽頭單位發揮平臺優勢,聯動全省文化資源向山區匯聚;廣州市連平商會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與落地對接,精準匹配學校需求;各參與協會則結合自身特色篩選物資——世界華人文化交流研究會送來優質刊物,廣州市天河、越秀、白云、增城四區作協集中捐贈“嶺南故事”系列原創作品,連平縣作協全程跟進需求對接,形成“各盡其能、協同高效”的公益格局,確保每一份捐贈都貼合山區師生實際需求。
![]()
當天的詩集首發環節,成為傳遞鄉土情懷與精神力量的重要載體。作者吳耿譽(筆名吳耕漁)祖籍河源、現居廣州,身兼廣東鄉村發展協會理事、廣東省僑界作家聯合會副秘書長、廣東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廣州市連平商會會長兼黨支部書記等多重身份,不僅在文學領域深耕不輟,更長期投身公益,先后榮獲“廣州市社會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廣州市慈善會2024年慈善榜三星慈善達人”“2024廣州市扶貧濟困‘金穗杯’銅獎”等榮譽。現場,他親手將一本本簽名詩集遞到學生代表手中,指尖的溫度與書頁的墨香交融,傳遞著對家鄉學子的殷切期許。“唐古拉山的地理距離雖遠,但堅守初心、熱愛生活的精神離孩子們很近。”吳耕漁動情地說,特意將詩集首發儀式放在家鄉山區校園,既是想以書中的山河情懷與向上力量,鼓勵學子在閱讀中開闊眼界,更希望他們能在文字里感受到“扎根鄉土、志存高遠”的力量,未來成長為建設家鄉的生力軍。在此次活動中,吳耿譽理事共組織捐贈圖書5000多冊、字畫200幅,總價值近50萬元,為以文賦能“百千萬工程”再添“營養餐”。
![]()
此次文化助學行動,既是廣東文化界下沉基層、服務教育的具體實踐,更是以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樣本。隨著“嶺南文化進校園”三年計劃的推進,后續吳耕漁及參與活動的文化團體將持續發力:定期組織“作家進校園”“書畫公益課”,讓文化工作者面對面為學子授課;動態補充圖書資源,結合山區需求更新科普、鄉土文化類讀物;挖掘連平本地歷史文化素材,幫助學子更深入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教育是‘百千萬工程’的’基’。”參與活動的文化團體代表胡碩堂表示,未來將繼續以實際行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向山區傾斜,助力城鄉文化融合,讓書香浸潤山區校園,讓文化力量支撐“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為粵北山區教育振興與鄉村發展持續注入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