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凌晨,蘋果結束了今年的秋季發布會。
與過去兩年大家調侃新品發布會是 “ 擠牙膏 ” 不同,這次發布會網上聲量更大的是 “ 這次牙膏擠爆了 ”。
一小時十二分鐘的時間,比以往的發布會緊湊了一些,流程上倒是和以往差不多,從耳機到手表再到手機。
新產品大多是進行一些增量更新:新款 Apple Watch Series 11新增了高血壓預警功能( 并非血壓動態監測 ),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推測佩戴者的狀態并提醒;增強了Apple Watch 的健康追蹤功能,新增了睡眠評分功能,可以分析每晚的睡眠指標,包括睡眠時間和睡眠中斷時間,并給出評分。
Apple Watch SE 3 作為售價 250 美元的入門級手表,與之前的型號一樣,包含心率通知、跌倒檢測和碰撞檢測等功能,還提供了幾個新功能,包括腕部溫度感應、睡眠呼吸暫停通知以及 Series 11 中相同的睡眠評分功能。最重要的是這次 SE 3 吃上了 AOD( 全天候顯示屏 )功能,此前該功能從未在 SE 系列手表中搭載。
新款 Apple Watch Ultra 3 也增加了 5G 連接功能,還把續航時間提升了,蘋果官方稱一次充電可使用長達 42 小時。
AirPods Pro 3 則是增強了降噪效果,還配備了全新的實時對話翻譯功能,不僅能實時播放對方發言的翻譯,還能用 iPhone 顯示你的說話內容,并翻譯成對方的語言朗讀出來。
手機方面,則是進行了全面堆料,從背板、屏幕、芯片再到攝像頭都全新升級。擴充了存儲容量和電池續航,用上了 VC 散熱系統,全系支持 WiFi-7 和藍牙 6 ,并全系列配備了 120Hz 高刷屏,這一點被網友調侃是 “ 史詩級更新 ”。
而這次的發布會,重頭戲無疑是 iPhone Air,畢竟這是本次發布會中最特殊的機型,也是近幾年里蘋果對手機設計改動最大的機型。
從發布會時長來看,14 分鐘的 Air 介紹時長也已經超過了數字基礎款 iPhone 17 的 11 分鐘時長,比過去同價位的 plus 系列有 “ 排面 ” 得多,這足以看出蘋果對其的重視程度。
iPhone Air 不在數字系列之中,它更像是 iPhone SE 這樣的獨立產品序列,你從名字就能看出來,iPhone Air 類似于 MacBook Air,主打的就是一個薄,它被稱為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手機,厚度只有 5.64 毫米。
它取代了以往發布會 Plus 版本的位置,價格也介于數字基礎版和 Pro 版本之間。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有史以來首次計劃開啟連續三年對 iPhone 進行重大改版,而這個計劃就是從 iPhone Air 開始。
但,iPhone Air 真的能成為蘋果鞏固中間價位的機型市場地位,甚至贏回更多用戶嗎?
對于后一個問題,答案或許不一定樂觀。
有一個致命因素是,為了追求極致的薄,iPhone Air 取消了實體 SIM 卡槽,只支持使用 eSIM 卡,而國內對于 eSIM 的推廣和普及程度遠不及歐美,同時iPhone Air 的 eSIM 在國內只有聯通一家運營商支持,消費者買單的概率比較小。而大中華地區又是蘋果收入前三的重要收入來源市場之一,這個機型相當于缺失了一大塊市場。
而對于前一個問題,iPhone Air 售價為 7999 起,iPhone 17 Pro 售價為 8999 起,iPhone 17 售價為 5999 起( 均指 256 GB 版本 )。在同存儲容量的情況下,比上,iPhone 17 Pro 只比 Air 貴了 1000 元,但攝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續航也有很大的提升,芯片性能也更強,iPhone Air 的競爭力不明顯;比下,iPhone 17 比 Air 便宜了 2000 元,但除了處理器差一些,沒什么明顯短板,甚至攝像和續航方面都比 Air 要強。
這樣一來,iPhone Air 的境地就很尷尬,除非有很多人為新的輕薄設計買單,不然它很難成為一款走量機型,我們反而覺得存儲容量加量不加價、量大管飽的基礎版 iPhone 17 可能是今年新款里賣得最好的版本。
可以說,為了輕薄,iPhone Air 在續航和攝像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它的推出,更像是一個 “ 三年重大改版計劃 ” 中用來打頭陣的實驗性產品,它有創新性,但并不是顛覆性產品。
蘋果如此費大力氣介紹 iPhone Air 或許還是為以后做鋪墊。
熟悉蘋果歷史的朋友可能清楚,Air 化并不是第一次在蘋果身上發生,2008 年蘋果就推出了第一款 “ Air ” 產品初代MacBook Air ,同樣是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筆記本電腦之一,同樣有一些當時很創新的設計,比如多點觸控板、放棄光驅插槽等,價格定位也同樣尷尬—— 比性能更強大的普通 MacBook 貴了 700 美元,同時也比性能更強大的 MacBook Pro 僅便宜 200 美元。
那款機型銷量并不理想,但它為 2010 年款 MacBook Air 奠定了基礎。經過重新設計改款后,MacBook Air 在那十年內一直是蘋果最暢銷的 Mac 產品。
對于手機 Air 化,蘋果沒準能走出與 MacBook Air 相同的路,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手機與筆記本電腦的不同之處在于,電池容量和攝像頭技術是很重要的兩個參數,且 iPhone 的普通版和 Pro 版也并沒有別笨重,手機 Air 化的優勢不像在筆記本電腦上那么明顯。
事實上,三星今年 5 月也推出過一款類似 iPhone Air 的手機 Galaxy S25 Edge,被視為拉開智能手機輕薄之爭的帷幕,但由于價格高昂以及消費者對其耐用性的質疑,銷量并不理想。
對于蘋果來說,最可能的思路,還是把 iPhone Air 作為折疊手機上市前的實驗性產品。
Air 的輕薄化更像是在為折疊屏手機做技術驗證,把除電池外的幾乎所有主要元件全都塞進攝像頭 deco( 相機模塊區域 )里的工程設計、更低功耗高性能的 A19 Pro 芯片、N1 芯片、C1 芯片,似乎都在預示著蘋果在為成熟的折疊屏手機鋪路
或許,這才是蘋果三年 iPhone 改版計劃的核心,蘋果也的確需要這樣一個顛覆性產品的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