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俄建交76年來,人文交流合作持續深化,電影作為跨語言文化載體,成為增進兩國人民情感共鳴、傳承共同歷史記憶的重要紐帶。
今年以來,中俄電影交流成果豐碩,5月“2025中國電影節”在俄羅斯莫斯科、喀山、圣彼得堡成功舉辦。9月1日,“2025俄羅斯電影節”在北京、青海西寧、甘肅蘭州同步舉辦。
《紅絲綢》此次在中國上映,是中俄電影人精誠協作的最新成果。兩國電影領域人士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創作交流、深化產業合作,推出更多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合拍佳作,為豐富中俄人文交流、推動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注入新活力。
此前,影片在俄羅斯上映即斬獲口碑票房雙豐收,被盛贊“為中俄合拍電影鋪開絲綢之路”。此次登陸中國銀幕,不僅能讓更多中國觀眾感受俄羅斯文化魅力,更將進一步夯實兩國人民友誼。
電影《紅絲綢》導演安德烈·沃金等主創日前接受了采訪,分享了影片的創作歷程與合作體驗。電影以光影為筆,講述了中俄兩國同志在隱秘戰線上并肩作戰、守護正義的故事。
《紅絲綢》是由安德烈·沃金執導,米洛斯·比柯維奇、格列布·卡柳日尼、葉蓮娜·波德卡明斯卡婭、鄭涵藝等主演的中俄合拍諜戰片,講述一份足以撼動中方和蘇聯命運的機密情報,在西伯利亞嚴寒中秘密傳送。幾個身份不明的乘客紛紛登上這趟列車,信仰、背叛、欲望交織成一場無聲的較量。中方信使王琳(鄭涵藝飾)與蘇聯密探阿爾喬姆(格列布·卡柳日尼飾)被迫結盟,在迷霧重重的暗殺與謊言中死里逃生,逐步逼近隱藏在車廂深處的真相。
導演安德烈·沃金解讀了片名《紅絲綢》的寓意,他表示:“紅色既是愛情與勝利的顏色,也是絲綢之路的象征。”影片通過“紅絲綢”這一意象,將不同角色的命運緊密相連,所有人為之奮斗、甚至犧牲。
沃金特別提到一場長達15分鐘的高難度動作戲,該場景不僅動作設計復雜,更承載了獨立而完整的故事線。“這場戲對制片、演員和我都是極大的挑戰,但它也讓每個角色更加立體。”
拍攝過程中,團隊經歷了極端環境的考驗。在貝加爾湖零下40度的冰面上拍攝后,劇組轉場至橫店,卻在42度高溫中繼續工作。男主角米洛斯·比柯維奇笑稱“四件襯衫全濕透”,導演則坦言這一切都是為了呈現最真實的視覺效果。
中國女演員鄭涵藝在《紅絲綢》中飾演中方信使王琳,她形容這是一個“成長型角色”,在經歷個人悲劇后不斷蛻變,最終成為真正的戰士。為理解角色,她深入研究其背景與心理動機。語言與文化差異曾帶來表演障礙,尤其是俄式幽默難以即刻理解。鄭涵藝表示,導演沃金總是耐心解釋,幫助她融入情境。此外,中俄演員在片場互相學習語言,甚至能“捕捉到對方的點”,現場氛圍融洽而有趣。
她特別提到一場從高處跳下的戲份。盡管害怕,但在俄方制片和米洛斯的鼓勵下,她最終勇敢完成拍攝。“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再緊張,因為他們給了我信任。”
《紅絲綢》不僅是一部視覺震撼、情感濃烈的歷史題材電影,更是中俄兩國電影人深入合作的一次成功實踐,從創作理念到拍攝執行,從文化對接到情感共鳴,影片在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出團結的合拍精神。
總制片人瓦迪姆·比爾金透露,團隊已開始籌備續作《黑絲綢》,場景將從火車轉向船只,部分劇情仍將在上海展開,并計劃再度利用橫店影視基地還原30年代上海風貌。他表示,中俄合拍模式雖復雜但意義深遠,“我們希望通過電影將這份記憶傳遞給下一代。”
文/趙 麗
編輯/吳嘉怡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
轉載授權 | 3117342843(微信)
![]()
![]()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