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有座佛光山:世所敬重的星云大師,要建“修行的哈佛”
星云大師這個人,是很有意思的。
我跟蹤了他十多年,他品德不墜,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
其簡單質樸的人品,幾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的修為精進,在佛門中很難得,在世俗中也難得。
說他是個特殊的中國人,一點都不為過。
這篇文章,我把我對星云大師和佛光山建設的一些精要觀點總結一下,分享給大家。
星云起源
星云大師原名李國深,1927年8月19日出生于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12歲在南京棲霞寺出家,法號“今覺”。
幾年后,他偶然看見星云圖,驚嘆于宇宙的浩渺,也希望能像一團星云一樣,在混沌的黑暗中給人帶來光明。
于是,把自己的法號改成了“星云”,也就是我們后來所稱呼的星云大師。
1949年,22歲的星云大師到中國臺灣,佛教當時根基很弱。
由于自幼在寺院中長大,對僧人的戒律和規矩都有完整的學習,但由于戰亂,沒有機會進入佛學院或禪堂學習經教和禪修,令他和世人都覺得遺憾。
但星云大師貴在沒有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苦難的蒼生。
他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憑借著無比強大的毅力、對佛法的信心、嚴謹的持戒,在臺灣經濟那么困難、缺乏信眾供養的艱苦環境中,一步一步建立了這樣一個龐大的寺院體系,將中國寺院的傳承保留了下來,最后播撒海內外,這是極為了不起的。
佛光山是星云大師創建的大型道場,全球管理寺廟300多座,有近千名出家人,信眾600萬之巨。
星云大師在中國臺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事跡兩岸三地都有傳揚,基本都是真的。
嚴格戒律
大師人很隨和,但說到佛法,規矩是很嚴的。
星云大師從佛門分支來說,自稱不屬于某一特定的佛教宗派。但我觀察他法門,推斷他起步是“三論宗”(南京棲霞寺為三論宗祖庭),主要根基是“臨濟宗”(大師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
論純的佛學底子,星云大師比釋永信強太多。
他定下的法門包羅萬象,法度嚴謹。我個人感覺超越了寺院,更像一所大學。
可能大師就是想用叢林的形式,打造一座中國人修行品德的高校。
佛光山教很多東西,包括規范僧人行為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走路,怎么拿碗拿筷子,怎么吃飯等等。
不只是教導這些外相,也教導在行住坐臥的時候,心念應該是怎么樣的。
修行就是從基本的做人做起。
反向也暗示了,當下中國,有很多人,雖有一身皮囊,但終其一生,不知“何謂做人”。
這些基礎,奠定了一位出家僧人的基本威儀。
“佛、法、僧”三寶具足,修煉落到了細節實處。
在佛光山受過訓練的僧人,在公眾場合很容易分辨出來。
坐如鐘,坐姿穩重,不會東倒西歪;
雙腿距離端正,不會大張著腿如土匪,也不會夾著如憋尿;
平放于地,決不抖腿,更不會蹺著二郎腿。
走時行如風,身形正直,不會彎腰駝背;
頭正眼神略朝下,不會抬起下顎目中無人,也不會低著垂頭喪氣,更不會心思渙散,東張西望。
吃飯時左手持碗如龍捧珠,右手拿筷如鳳點頭。
有人描繪:在佛光山吃齋,與千名僧侶共食,有一種深刻的美感。
靜默,整齊劃一。
無比的行為藝術。
人在這里,情不自禁就是規范自己,全力升華精神。
沒有聲音、不急不緩地將食物送入口中,不會像動物一樣,低頭趴身用嘴去啃咬食物,更不會狼吞虎咽,吃得口沫橫飛。
一旦出現“敗相”,就會被監督僧呵斥,乃至懲罰。
這些很多人不重視的小事,其實對修行人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僧人。不只外人看了會覺得是一位堂堂正正、非常莊重的僧人,對佛法生起信心,對佛生起尊重心、敬畏心。
對自己的修行,也會因為持身正直,而氣脈通順、器宇軒昂,自然意誠心正,也有莫大的好處。
星云大師將這許許多多自古傳承下來,儒佛兩家共通的持身規矩,帶到了臺灣,成為數千僧眾的基本禮儀和行為準則。
![]()
四信條
煩惱即菩提。
人常常有煩惱,而星云大師試圖解決這點。
故此,佛光山立下四個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是非常了不起的菩薩世間行。
星云大師的待人處世,總是能讓所有來訪的賓客、居士,都覺得特別舒服,感覺特別好。通俗來說,就是“情緒價值拉滿”。
所以佛光山也有點像一個超級服務組織,從事服務業。
比如,你上山來的時候,他一定提前到,站在那里等你;
你下山離開的時候,他們一定排好隊站在那里跟你說再見;
當車子開動,他們開始揮手道別,不會互相說話或回頭走開。等到車走得老遠了,他們完全出了你的視線了,確定了,他們才會離開。
又比如在佛光山國際處,規定電話的鈴聲不超過三聲就要接起來,因為超過三聲對方就會覺得不舒服,會生煩惱,而菩薩一定不能讓眾生起煩惱。
其實原則很簡單,少照顧自己的需要,多讓周圍的人歡喜。很多規矩和禮儀我其實也沒學得全,山上許多僧眾做得細致到真的讓人覺得尊敬。
建議大家多學習,尤其是大陸的孩子要多學習這種待人接物,到了社會上會多很多助緣,少很多業力。
中國臺灣保留了很多儒家、佛家的傳統禮儀,浸淫到全社會,值得我們大陸學習。
兩岸不僅是同胞、朋友,還應該是彼此監督、友好競爭的伙伴,攜手征服西方文明。
四攝法
佛光山最重視的一套方法論,是“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這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也是“菩薩必修法門”,想學習做菩薩的人必須做的事。
四攝法第一個法門是布施,就是給,和任何人相處都先給。
沒錢時,可以給人好吃的食物,給人想看的書;
沒有東西時,可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第二是愛語,講別人需要的話、好聽的話、喜歡的話。
第三是利行,就是做很多利益別人的行為。
例如辦孤兒院、老人院、救濟活動、慈善項目、文化事業。
值得一提的是,佛光山在八九十年代辦了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夏令營,當時臺灣黑道文化盛行,電動游戲猖獗,小孩逃學逃課,街頭出現小太爺小太妹。
家長無力教育,就把問題兒童送到了佛光山。
山上的僧人、居士幫助改變了大量的問題兒童,使他們變得身心健康。
很多問題兒童的家長,其實本身都有問題,他們又順便把這些問題家長也改變了。
我常覺得佛光山的僧侶們真的都是三頭六臂,什么都會,懂好多佛學,還懂世俗法,還研究心理學,因為這些都是服務民眾所需要的。
還要完全無我地付出。
這樣苦練,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地具足了很多證悟的基本條件。
人是未醒佛
大師說:
人生財富知多少,我想財富不但只有今生的財富,還有來生的財富,最大的財富是緣分。
所以佛門有一句話——“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一句好話跟人結緣,一個微笑跟人結緣,做一點好事跟人結緣。
像現在的中國,很多人做義工,做好事、善事,這也是很好的儲蓄財富的方法。
第四是同事,就是絕對意義上的人格平等。
在佛光山工作,很舒適。
團隊和人一起,都是平等工作,不分什么“管理層”、“執行層”。
辦活動的時候,僧眾不是高高在上指導志愿者做事,而是大家一起平等做事。我看到過很多白發蒼蒼的老和尚,和年輕僧侶一起干活,精力充沛,不假于人,也從不后人。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他們干活時候可能也忘了自己的年齡,也不覺得自己老,也不覺得缺乏體能,也不覺得自己應該有特權,受優待,總之干了就干了。
佛光首先照耀在忘我付出者身上,首先獲得福報了。
人生不是一場“搶奪”競賽,而是一場修煉心量的旅程,心量越大,能承載的美好便越多;格局越廣,能看見的風景便越遠。
佛是已覺醒的人,人是未覺醒的佛。
長久磨煉
星云大師說,人的本性都是好的,沾染了塵埃。
怎么練呢?把他拋到河流里,像鵝卵石一樣,讓河流來沖刷,風云來洗煉。
佛光山的這些高級僧眾是如何被大師磨煉出來的呢?
一位資深長老曾經告訴我,其中一個方法是創造獨當一面,讓僧眾勇于承擔佛行事業的機會。
當星云大師到全球弘法的時候,會帶著一些出家已經有幾年的弟子,如果弘法時看到有因緣,也就是有居士愿意護持,比如說供養一個地方,讓僧人先住下來,再在那里辦道場。
星云大師就會對一名跟去的弟子說:“好,那你留下來吧,你來負責在這里把寺院建起來,你的衣服、書籍,山上都會寄過來給你。”
就把他一個人留了下來。
一個人怎么建道場呢?那就得想盡辦法。
有點像創業了,比如先從華人小區開始廣結善緣。
你不付出、不照顧人、對人沒幫助,誰理你呀?人家為什么要出錢建寺院呢?寺院得要帶給當地好處才行。
除了所有的佛教規矩、經教、法事活動都得精通之外,佛光山的師兄弟們,不管男眾或女眾,個個都能做一手好菜。這是結善緣最重要的基本功夫。
民以食為天,會做非常好吃的素菜,信眾就會聚過來。
他們也會做針線、刺繡、折紙、串念珠,等等,總之只要你去精舍,他們都有一個精致的小東西送你。
每次去,吃得又好,又有精致溫馨的小禮物,你自然會開始常去,和他一起工作、做菜、辦活動、參與講經說法,逐漸人就聚集起來了。
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慢慢地寺院也就建起來了。
當信徒上山時,每個人都是四菜一湯,甚至五六道美味素食,而且做得很漂亮,擺設得很精致。也因此,有些人以為佛光山僧眾的餐飲都吃得非常好。
其實,這些食物是做給信徒吃的,僧人都有分開的食堂,他們自己吃得都極度簡單,只求營養夠就算了,味道的確不怎么樣。
佛光山要求,外面的長衫永遠要干凈整齊,不能有一點污漬,因為你那個時候是代表佛法。而內部的衣褲,就不需要浪費錢了。
長衫脫了,大家里面都是很普通的,甚至縫縫補補、破破爛爛的舊衣。
我覺得佛光山的僧眾,在這些方面,大多數人都能說到做到,很值得尊敬。大陸的僧眾,只論平均水平的話,不如佛光山。
如果以這種精神辦人間的事業,肯定能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益事業體。
堅持統一
據“澎湃新聞”、《南京日報》等多家大陸媒體記載,星云大師曾經15次來大陸訪問,推動佛學,對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卓有貢獻。
他曾在多個場合感性表示,兩岸和平是其畢生的盼望、最大的心愿。
星云大師一生雖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屢遭挫折,但一直努力踐行初衷。
他是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呼聲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高僧,不畏懼民進黨人明里暗里威脅,堅持為祖國和平大業出力。
星云大師最希望就是兩岸和平,致力于弘揚人間佛教,積極推動兩岸佛教交流。
恰恰是民進黨執政,豺狼當道,旗下議員多依仗權勢,阻撓大師佛法莊嚴,破壞叢林殊勝,令文明蒙羞、佛門蒙塵。
這點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中國臺灣很多管理層,看不透大師的慈悲、智慧和遠見,只是就政見不同而討伐僧人,實在缺乏能力。
我孺慕大師多年,未曾有幸聆聽教誨。
在此“九三閱兵”前夕,世界紛亂不止,戰火迫在眼前,共和國站在十字路口。
我等追憶大師往事,恭祝共和國偉大、繁榮、強盛,威儀攝四方,祝福早日實現兩岸和平統一,臺灣寶島回歸祖國懷抱。
佛光山佛光普照,實現大師渡世救人之崇高理想。
善哉。
參考文獻:
1、《福報:星云大師的人生財富課》(強烈推薦),作者:星云大師,線裝書局出版,2012年3月版
2、《心量越大,好事越多》,作者:星云大師,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2019年8月版
3、《生活的佛教:正信》,作者:星云大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15年4月版
4、《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作者:陳宇廷,三秦出版社出版,2015年2月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