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又經歷了一次無常的試煉。”
8月17日,62歲的李連杰在社交平臺發出住院照,配了以上文字。
他在三個月前突然摸到脖子一側長了腫塊,幾次檢查都無法確定病因,只能手術切除,好在最終化驗結果顯示是良性。
公開病情后,李連杰連發7條視頻感慨生死。他說:我也是一個普通人。
與此同時,71歲的成龍還在暑期檔拼命。
電影《捕風追影》中,成龍與梁家輝共同貢獻了十分精彩的打戲,被評價為“成龍退步30年,回到了他的黃金時代”。
而30年前的成龍或許也不會想到,在此后漫長的日子里,他不再是“功夫之王”,而是“爛片擔當”。
他以每年1-3部影片的速度,延續著功夫片微弱的血脈,養著手下的“成家班”,出演的好片很少,爛片常見。幾乎每部電影都以成龍作為賣點,觀眾為情懷買了影票,再罵罵咧咧地走出影院。
電影里,成龍依舊是在家具城中上躥下跳的大哥,但時代早已不是那個打星當道的時代。
李連杰早已“解甲歸田”,熱衷于在短視頻中布道傳經,他的小師弟吳京也從“戰狼”變成了“狐貍京”,甄子丹亮相戛納晚會,等著他解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現在沒人看功夫片了。”
![]()
![]()
好消息:成龍后繼有人了!
壞消息:是67歲的梁家輝。
電影《捕風追影》上映以來,諸如此類的發言遍布網絡。國產動作電影再次引起巨大規模的討論,伴隨著對梁家輝演技的折服,成龍也終于一雪前恥,擺脫了“爛片之王”的頭銜。
這部電影以豆瓣開分8.1分的成績,成為近10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動作犯罪電影。拳拳到肉的打戲和及格線以上的劇情,再加上幾位年輕養眼的“養子團”撐起宣發KPI,按照目前10.35億的票房(截至發稿),已經算得上近些年來功夫電影的巔峰之作。

《捕風追影》片段
當然,最讓人感慨的,還是那兩位老人。
《捕風追影》改編自2007年的中國香港電影《跟蹤》,在同樣的故事脈絡下,加入了當下時興的人工智能等新元素,影片也由此在善惡分明的立場下,引申到對人與技術的思考辯題。
在《跟蹤》中飾演反派的梁家輝,也被邀請至新作,繼續出演反派角色“影子”。他就像一匹孤獨的老狼,狡猾陰狠,亦悲亦狂。不論是教堂走廊里單刀赴會的兇狠搏斗,還是遭遇養子背叛時,他仰天發出的嘯叫,都貢獻了堪稱今年最佳的表演。
難能可貴的是,梁家輝并非功夫演員出身,卻堅持每場打戲親身上陣,他和成龍兩個人加起來快140歲了,對手動作戲拍了整整8天,將近800個鏡頭。
兩人在逼仄的閣樓里跪地搏斗的場景,也讓人看得既熱血沸騰,又暗含心酸。梁家輝在后來的采訪中說,“我們老了20歲,但打得比年輕時更拼。”

梁家輝拍攝過后累到蹲地
所有演員中,成龍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動作指導蘇杭是成家班的一員,成龍在這部電影中的定位既是演員,也是動作指導。電影里處處都是過往的影子——菜刀、鍋鏟、砂鍋、晾衣桿等所有能在手邊拿到的物品,都會變成成龍手中的武器,再打出一套行云流水,又略帶滑稽幽默的武術套路。
但成龍已經71歲了,哪怕再不想承認,他也的確是老了。
他的臉上布滿皺紋,眼神也變得平和。他在花絮鏡頭里袒露,自己現在從高處跳到地上的時候,腳腕、膝蓋都會很痛。他試圖組裝道具槍,但眼睛已經老花到看不清,和梁家輝拍完在閣樓打斗的對手戲,他甚至還需要工作人員攙扶才能走出來。
只是,他依舊沒忍心徹底放手。
幾乎所有年輕演員拍動作戲份時,他都會在旁邊盯著,有時還會親身上陣,一招一式親自指導。兩位年輕演員殺青時,成龍還特意叮囑他們,記得跟所有的工作人員鞠躬道謝。
成龍說,“我想把我會的東西都教給他們。”

成龍指導之后的動作戲
![]()
娛樂圈里,成龍是最能打的嗎?
這個問題拋出來,恐怕會有無數個回答。武打明星山頭林立,李小龍是“武術之神”,成龍則是“功夫之王”,李連杰稱“功夫皇帝”,還有個被叫“宇宙丹”的甄子丹。哪怕幾人明面上都客客氣氣,彼此恭維,追隨者們卻誰也不服誰。
但毫無疑問的是,成龍是打得最久的——中國電影歷經120年,成龍打了64年。
![]()
成龍在《捕風追影》中
1971年,嘉禾為李小龍籌拍《精武門》,嘉禾對此片極為重視,光置景就花了2萬多港幣。
這是李小龍擔任主演的第二部電影。此前的《唐山大兄》創下香港電影新紀錄,嘉禾希望在他身上刻下一個鮮明的英雄印記,以此得到商業回報。
李小龍當然做到了。他將“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招牌踢碎的同時,一并在銀幕上點燃了武術魂。從此,李小龍化為一個精神符號,扭轉了西方影視作品中對中國充滿惡意的刻板印象。
借用《速度與激情》的導演羅伯·科恩評價他的話:“僅僅一個人,就獨自將中國人的形象從齙牙近視的矮小形象,變成了格斗哲人、為和平而戰的斗士。”

《精武門》中的李小龍
正值民族情緒高漲的時代,李小龍踢向日本人的每一腳,都讓觀眾痛快不已。
但李小龍不喜歡特效鏡頭,要求自己所拍的電影必須真實,“拍真實的武術,做一個真正的武打演員,踢腳得真踢,出拳也得真的出手”。其中一個叫陳港生的替身演員,挨了足足六腳,飛出去10米遠,喜滋滋捧回150元工資。
李小龍問他有沒有事,小伙子笑嘻嘻地回:“沒事,特技演員總是沒事的。”
陳港生看著武俠片長大,自小就有個功夫夢,7歲進了武行,師從京劇武生于占元。隨著梨園行當沒落,電影業興起,影視公司喜歡到戲班子里找武打演員,陳港生和師兄弟們自然而然進了娛樂圈,做起了龍虎武師。
龍虎武師說得好聽點叫特技演員,說白了就是打雜的,明星的替身、挨打的配角、充當背景板的龍套,劇組哪里缺人去哪里,也難見出頭之日。直到,他遇到李小龍。
他們在李小龍的第三部電影《龍爭虎斗》中再相遇,李小龍的棍子狠狠敲上他的右額角,陳港生痛呼一聲,順勢倒在地上。
導演喊完“卡”,李小龍立刻沖上來,扶起他,說著“我很抱歉”,小伙子又樂呵呵地回:“我是武打演員,我不會疼。”
![]()
電影《龍爭虎斗》劇照
李小龍因此記住了這張面孔。
不久后,在香港半島酒店,陳港生在去打保齡球的路上遇到李小龍。那時李小龍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對他“哎”了幾聲,問他要去哪里,又一時興起,跟著他進了保齡球館。
回想起來,那也是陳港生前18年最驕傲的時刻。場館里有人悄悄問他:“你認識李小龍?”他小聲回:“那是我哥。”他還記得,那天的李小龍始終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獨自坐在椅子上,不打球,也很少說話。
沒一會兒,李小龍就說要走,他終于記住了少年的名字,喊他“Jackie”。陳港生送他下樓,李小龍回過頭,想對他說點什么,最終還是沒有說,就這樣上了計程車。
半個月后,李小龍的死訊傳來。
![]()
李小龍在遺作《死亡游戲》中留下跨越世紀的經典形象
事實上,回國后的李小龍滿打滿算也只拍了四部半電影,但他用最強有力的右拳,震蕩了整個世界,讓“kungfu”成為英文字典中的詞匯。他走之后,香港娛樂圈陷入眩暈。
李小龍去世后,所有人都想復制出下一個他,到處尋覓和李小龍外形相似的武打演員,名字后綴叫“龍”的男演員此起彼伏。陳港生就這樣被選中,經紀人陳自強對他說:“(要不你叫)成龍如何呀?表示已經是一條龍了。”
陳港生成為成龍后拍的第一部戲,就是徹頭徹尾模仿李小龍的《新精武門》。想出名嘛,不寒磣,但他們都忘記了,李小龍只有一個,模仿者永遠不會成功。成龍在接連拍了幾部或模仿狄龍,或模仿少林題材的電影之后,才終于悟到了這個道理。
![]()
成龍在《新精武門》中
1977年,香港電影進入野蠻生長的階段,邵氏與嘉禾分庭抗禮,每年上映的功夫片占據市場半數以上。曾在邵氏做武術指導的袁和平也想分一杯羹,他想起了成龍。“我知道成龍的動作能到哪里,他最適合我這部戲。”
兩人合拍了《蛇形刁手》,沒曾想一炮而紅。有片商約袁和平吃飯,喝醉酒后手舞足蹈,老板笑罵“有沒有醉拳的?”袁和平心中一動,于是又有了《醉拳》。
《蛇形刁手》與《醉拳》皆成為當年的票房十佳,究其原因,便是成龍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武林高手,他有些滑稽,總是出丑,讓人耳目一新。

電影《醉拳》片段
電影里的李小龍是英雄般的人物,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成龍則不同,他更像是個突然撿到武功秘籍的普通人,每個人都能打他一拳,他條件反射般還手,打完人后,自己比對方更疼。
后來的影片里,他延續著這種風格,他的打戲不僅讓人血脈僨張,同時也可以會心一笑。80年代,他轉投嘉禾,組建“成家班”,與其他三大班底分庭抗禮,卷死卷生。
此前鄭佩佩在采訪中聊香港打星,說李小龍才是真功夫,成龍與自己等大部分演員都是花拳繡腿。確實,成龍并非武校出身,只有梨園的童子功撐著,但他有其他演員都沒有的特質——玩命。
他描述自己當年拍戲的狀態:開拍、跳、醫院。
也是靠著拼命,他將自己打成了票房的金字招牌。他說:“在亞洲,人們去電影院看一部成龍電影是為了看成龍。電影名字或是情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成龍能拍成這樣的電影。”

電影《我是誰》中的成龍
這一動作被吉尼斯認證為最危險動作
![]()
被李小龍托了一把的人,也并非成龍一人。
《精武門》在香港掀起激昂的民族情緒,內地自然不甘示弱,一致決定,咱也得拍武打片,就地取材,就拍少林寺。
劇組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演員,指明要找真材實料的武術運動員,其中主角“覺遠”肩負重任,還得長得陽光帥氣,挑來挑去,挑出了李連杰。
李連杰8歲習武,15歲時已連續5次奪得全國武術冠軍。他多次隨隊進行國際訪問,代表中國表演武術,形象氣質功夫俱佳,簡直是覺遠小和尚的不二之選。
1982年,《少林寺》上映,在那個每張電影票只有1毛錢的年代,《少林寺》票房高達1.6億,觀影人次超過了5億次。王寶強在村口看完電影,哭著喊著要進少林。山西孩子賈樟柯也為之瘋狂,跟著奶媽的兒子學了段時間的武術。
19歲的李連杰也成了大明星,恰逢他在訓練時摔斷了腿,冠軍的獎杯也拿夠了,他曾無數次思考,自己作為運動員的終點在哪里,想來似乎就是現在了。
他順勢轉型,進娛樂圈闖蕩,去往當時盛產功夫片的香港,試圖大展宏圖。
![]()
《少林寺》劇照
但他在香港的開端并不算順利。
社會向來現實,哪怕他已經是億元票房的男主,也要盡可能被榨干剩余價值。到香港后,他先是續拍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將少林IP物盡其用。李連杰覺得此舉不好,自導自演了《中華英雄》,市場立刻降溫,資本轉身而去。
他心灰意冷,又因在片場莫名昏迷,查不出病因,干脆遠赴美國,教拳維生。直到1991年,徐克找到他,邀請他出演《黃飛鴻》。
彼時,黃飛鴻的形象已經被搬上銀幕幾十次,成龍在成名作《醉拳》飾演的也是這一角色,如何突破過往經典,推陳出新,是李連杰與徐克共同面對的難題。
沉寂已久的李連杰,把這部電影視為翻身之作,主動為其設計了動作招式,比如那個經典的雙手展開亮相架勢。“這部戲的武打設計最要緊的是有型,不在乎什么具體拳腳功夫。拍攝方法也很有幫助,可使動作看起來賞心悅目。”他說。
區別于過往黃飛鴻或不怒自威、或詼諧有趣的熒幕形象,李連杰版本的黃飛鴻徹底展現出一代宗師的儒雅風流,他的招式也更具傳統武學色彩,用元奎的話說就是:點到為止,招招留情。
結果顯而易見,李連杰打開了自己的功夫之路。

《黃飛鴻》中的李連杰
![]()
1992年,徐克趁熱打鐵,再推出《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個人英雄主義的敘事結構與國人思想水土不服,徐克需要為李連杰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他想到了該片動作指導袁和平的徒弟,甄子丹。
甄子丹出身武學世家,母親麥寶嬋是國際太極拳比賽金牌得主,甄子丹自幼就跟著母親一起練拳,17歲時,還到什剎海體校武術隊進修了一段時間,如此算下來,他和李連杰還是師兄弟。
因袁和平的姐姐是麥寶嬋的徒弟,他被引薦給袁和平,成為“袁家班”一員。
時隔多年,甄子丹和無數武打明星對過招,仍覺得與李連杰的那場對決,是讓他為數不多的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戰斗。“那個時候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用最快的速度打。李連杰真的很快,他快我要更快,如果你慢了一拍,打傷對方或者出錯,所有都要重來,你就不好意思。”
![]()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中的甄子丹與李連杰
總有人說,甄子丹生不逢時。
1984年,他進娛樂圈時,功夫電影正值盛期,大哥們養著手下的班底,規矩比命大。他若是去洪金寶的劇組,都要先和袁和平打招呼,同意了才能去。
彼時洪金寶和成龍背靠嘉禾,電影拍一部賣一部。袁和平想復制成龍的《醉拳》,提了甄子丹做主角,拍了部《笑太極》,觀眾不買賬,甄子丹只好隱到臺下,兢兢業業做好配角。再到他的出頭之日,一轉眼已是20年。
娛樂圈也好似江湖,山頭林立,武林霸王各領風騷。如果說成龍統治了80年代的功夫片,李連杰在90年代稱皇,甄子丹真正成為主角的年代,已經到了千禧年之后。
成龍已在國際影壇聲名鵲起,李連杰折戟好萊塢,干脆接下張藝謀遞來的臺階。李連杰打開這個名為《英雄》的劇本一瞧,什么都好,就是對手戲演員不太行,接不住自己的招。
他對張藝謀說,能不能將這個長空的角色,安排給甄子丹來演。
![]()
彼時已是香港電影的黃昏,金融危機讓市場形勢變得嚴峻,盜版的猖獗又給本就營收慘淡的影視公司壓上一根稻草。
甄子丹連拍了幾部電影都票房慘淡,他賭上所有身家籌拍的《殺殺人,跳跳舞》恰好遇上金融風暴,不僅賠得血本無歸,還留下一屁股高利貸。最慘的時候,他連盒飯都吃不起,需要制片請他吃飯。
為了還債,他到好萊塢做武術指導,眼見就要徹底退居幕后,直到李連杰把他叫了回來。
《英雄》至今仍被看作是李連杰最被低估的電影,歷經數年再看兩人交手過招的那場戲,依舊能感受到其中嘯出的劍氣。張藝謀在后來的采訪里說,這段戲幾乎每次開拍,兩人都要交手六招以上,不做任何剪輯。
“這是最能看出會打還是不會打了,不會打的非剪接不可,近景特寫全景來回剪。”也不知道是罵了誰。
對于甄子丹來說,正是《英雄》將他再次拉回臺前。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戲中,甄子丹有幾秒的鏡頭是由替身演員完成的,那個演員叫做張晉。

《英雄》中,兩人的經典對打
《英雄》上映的同一年,黃百鳴瞄準武俠的風口,拉來徐克開拍《七劍》。
這是部大型的合拍片,大師兄楚昭南的角色定了韓國演員玄彬出演,怎料距開拍沒多久,玄彬突然來不了,劇組一籌莫展之際,施南生推薦了甄子丹。
《七劍》的很多戲份都在天山拍攝,天寒地凍,大部分演員沒戲拍的時候都會下山避寒,只有甄子丹一直待在山上。黃百鳴看在眼里,對他好感大增:“很多大明星沒有戲份就馬上跑掉,只有一個人從頭到尾都留在天山拍攝,他就是甄子丹。”
或許也正是這份堅持,讓甄子丹終于等到他的時代。
2005年,葉偉信開拍《殺破狼》,擬邀甄子丹與洪金寶做主演。經紀人黃柏高聽聞決定投資,只有一個要求:讓我新簽的演員亮個相。
怎料戲拍著拍著,資金不夠,最終給小演員安排了個倉促收尾的結局。甄子丹看完劇本,堅持要保后巷對打的那場戲,他和黃柏高說:“你要力捧這個人,但又沒有一場戲讓他展現身手。”“我跟他這么好的身手,不需要道具,不需要這里跌下來,或者那里炸樓,這些都不要,只要一條后巷。”
這個新人演員,就是時年31歲,剛到香港闖蕩的吳京。

《殺破狼》中,甄子丹與吳京對打
吳京同樣出身武術世家,自稱祖上出過幾個武狀元,也曾到什剎海體校學武,是李連杰與甄子丹的師弟。他和李連杰的起點相似,同樣是張鑫炎導演,選中了他出演《少林小子闖情關》。
沒過幾年,他在內地的發展陷入瓶頸,一身功夫無處伸展,干脆到香港發展,找屬于功夫演員的存在感。只是,他在香港的發展也并不順利,始終在配角里打轉。2008年,他到汶川做志愿者,被從天而降的軍人深深折服,從此走上戰狼之路。當然,這是后話了。
![]()
什剎海體校三兄弟
《殺破狼》讓甄子丹捧回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但讓他真正聲名大噪的,還要說《葉問》。
為這部電影,甄子丹花了9個月學習詠春拳,為了讓外形貼合一代宗師,他足足瘦了20斤。頂著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壓力,2008年底,《葉問》登上銀幕,力壓同檔期上映的《非誠勿擾》《赤壁》等商業大片,“我要一個打十個”的臺詞,至今仍有余響。
但不想承認也必須承認的是,《葉問》已然是功夫電影最后的榮光。10年間,《葉問》接連推出四部正傳和一部外傳,狂攬20多億票房。
2019年,《葉問4》上映。劇情里,葉問在美國洛杉磯觀看了李小龍在國際空手道大賽的武術表演,欣慰于徒弟對中國功夫的傳播。
電影的結尾,一代宗師葉問因病離世,時間回到1972年。
彼時李小龍已經在銀幕上大展拳腳,再過一年,他猝然離世,只留下無盡的悵然。那是一個時代的開始,也是一個時代的黃昏。
![]()
《葉問1》經典片段
![]()
《葉問4》的海報上赫然寫著一句話:葉問系列終極完結篇章,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
不少觀眾為其扼腕嘆息之時,2023年,戛納電影節上放出了一張《葉問5》的海報,依舊是甄子丹主演。但葉問已經死在第4部結尾,后面的故事該如何拍,導演葉偉信也想不清楚,“或許安排葉問打外星人吧,什么事都會發生的,甚至打AI也可以。到時候再說吧。”
在電影《誤判》的發布會上,有人問甄子丹有關《葉問5》的進度,甄子丹說還要等黃百鳴和葉偉信達成條約才能繼續推進。言外之意,遙遙無期。
這或許也是功夫電影的困境——新的電影難以拉來投資,老的故事又往往狗尾續貂,再一看在電影里扛大旗的,還是打了兩個世紀的老人。
2025年的戛納中國之夜官方功夫論壇的訪談中,甄子丹直說:“大家都說功夫片斷層了,沒有接班人,或者現在沒有人去看功夫片了,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在他看來,動作片代表著某種文化基因,他舉例動畫電影《哪吒2》和游戲《黑悟空》,說這種文藝作品,也是功夫片的延伸。
但他也無法否認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特效制作替代了拳拳到肉的動作,動作片中最直觀的真實,已經被時代稀釋。

2025年電影《誤判》中
甄子丹玩梗“打100多個”
相比之下,李連杰是出走最遠的功夫明星了。
《霍元甲》之后,他開始醉心公益,對外解釋要“放下自己弘揚武術的情結”。2017年,他又與馬云折騰出一個微電影《功守道》,他是掃地僧,鄒市明、吳京、托尼賈、甄子丹輪番登場,都是馬云的手下敗將,劇情不忍推敲。
那一年,也是《戰狼2》上映的時間。
《戰狼2》掀起新一輪民族情緒,功夫片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核。彼時,吳京問師兄李連杰,自己之后要怎么做,李連杰回他:“夾著尾巴做人。”
再之后,李連杰幾乎消失在了影視作品中,偶有出場,也只是戲份極少的彩蛋角色。人們對李連杰的所有消息,也留在了有關他生老病死的謠言上。
有人說:“人們關注李連杰的生死,實則是恐悲一個時代的真正落寞。”

2017年微電影《功守道》中的李連杰
2025年5月份,62歲的李連杰出現在短視頻里,開始運營自媒體賬號,分享自己的修行心得、人生經驗。
他準確地切中了傳播節點,兒童節聊修行如何讓人返老還童,高考日分享自己早年武術比賽的經歷。他偶爾直播,有次直播連線了徒弟向佐,還調侃他穿女裝,“教了徒弟怎么教出個女兒來”。
8月份,他又發出自己的住院照,等待輿論將話題蒸騰之后,他連發7條視頻,講述自己的生死觀,每個視頻都講得頭頭是道。
有人不解他為什么會在巔峰時期轉身離開功夫電影,他笑著說:“我繼續拍電影,到我70歲,仍然能混,我要不要活成那樣,還是要走自己的人生。”
![]()
8月份,李連杰突然自曝患病
好在腫塊是良性
一轉眼,成龍已經71歲了。
1976年,22歲的成龍第一次出演男主角,那時他說:“我要用生命去完成我自己所有的電影。”
近50年過去了,成龍依舊在拼。成家班已經成為動作界的黃埔軍校,幾乎全世界的動作電影,都能在其幕后看到成家班的影子。而要養活這一大家子的代價,是成龍賭上了自己的晚年聲譽,對影約幾乎來者不拒。
他也試圖轉型,劇情片、奇幻片、喜劇片幾乎拍了個遍,觀眾都不買賬。無奈,他又回到《警察故事》《神話》等老IP,換回“晚節不保”的噓聲。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與時代脫節:“一些我很看不中的電影會大賣座,電影里邊沒驚喜,而大賣座。我不懂,我真的很不懂。所以自己很怕,我離年輕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遠。”
《捕風追影》給動作片帶來了短暫的回春,但看短視頻的數據,“養子團”的男色營銷撐起大半江山。孩子們確實努力,飛檐走壁的耍帥鏡頭看得人心神蕩漾,但重頭戲還得是兩個老家伙。
有一次,年輕演員林秋楠在和成龍拍對手戲時意外受傷,緊接著又要拍下一個動作。成龍始終站在一旁,緊張地看著他。
他看的是這位21歲的年輕演員,也穿過時間,看到了自己。
![]()
成龍在《捕風追影》拍攝現場
部分參考資料:
1、三聯生活周刊|專訪李連杰
2、紀錄片|《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
3、魯豫有約|專訪甄子丹
圖片來源:電影截圖、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