幀生成技術近年來已取得長足進步,隨著技術迭代,幀插值效果愈發流暢。英偉達最新的DLSS 4多幀生成功能已實現4倍幀生成效果,也就是說,每5幀中就有4幀由AI生成。AMD的FSR4“流體運動幀”(Fluid Motion Frames應該這樣翻譯吧)雖未像英偉達那樣設定固定幀生成率,但也能讓游戲性能提升一倍。就連英特爾的XeSS套件,也加入了幀生成和低延遲技術。更別說各平臺都通用的小黃鴨(Lossless Scaling)了。
![]()
不過,并非所有玩家都能接受AI生成的虛擬幀,雖然現在大多數人已妥協,接受了AI幀生成的未來趨勢,但你未必需要跟風。通過幾處硬件調整和顯卡設置優化,依然能讓游戲畫面更流暢、性能更出色。
更新顯卡驅動,關閉冗余程序
聽著像是廢話。但事實是:顯卡的最新驅動通常能給新顯卡和新游戲帶來最佳性能。當然偶爾會出現驅動更新導致某款游戲出問題的情況,比如今年N卡的Game Ready 572.60驅動導致《死亡擱淺》游戲過程中黑屏、《賽博朋克2077》載入游戲時崩潰,但這種事相當少見,除非你用的是非常老舊的顯卡。驅動更新往往側重適配新硬件和新游戲,但也不絕對——比如《賽博朋克2077》都發售五年了,有時仍能在驅動優化列表里看到它的身影。
![]()
另外,啟動游戲前最好關閉后臺程序,讓電腦把性能集中在游戲上,減少不必要的資源占用。這并不意味著不能邊玩游戲邊直播,或是掛著視頻語音聊天,只是盡量讓系統托盤里的已開程序少一些。
優化顯卡設置
想要讓游戲運行更流暢,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調低顯卡設置。但也不必調得太低,畢竟PC游戲的優勢就在于能呈現比PS5主機更出色的畫面、更細膩的紋理。所以關鍵是找到畫質與性能的平衡點。
![]()
我通常會從最高畫質設置開始,逐步往下調,然后觀察簡單場景和復雜場景的幀數。而且我會優先選擇自帶基準測試工具的游戲,先摸清自己顯卡能支撐的大致性能范圍(當然每款游戲的情況都會略有不同)。同時,你需要平衡整體畫質設置與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對顯存的需求越大。這也是近年來用1440P(2K)分辨率玩游戲越來越流行的原因,原生4K游戲對硬件要求依然很高,我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我就是那種一有機會就想嘗試4K的執著玩家。
顯卡驅動軟件可能還會根據你的硬件,提供針對特定游戲的優化設置,這能幫你確定畫質設置的基準線。不過,大多數驅動優化會根據你的硬件和游戲類型,自動開啟DLSS、FSR或XeSS技術。相比我從超高畫質往下調的方法,這種方式可能更省時間。
超頻
為游戲電腦超頻有幾種選擇:如果你的是品牌整機,可能預裝了廠商定制的超頻軟件。要是有內置超頻工具,建議優先用廠商預裝的,因為整機出廠時可能已經做過基礎超頻,預裝工具會更適配。
![]()
但如果是自己組裝的電腦,大多數人會選擇用微星的MSI Afterburner給顯卡超頻。無論嘗試哪種超頻,都建議小步調整:顯卡出廠設置已經不錯,但只要愿意手動調整核心頻率、顯存頻率,再自定義風扇轉速曲線,就能進一步挖掘硬件性能。
如果你的電腦裝的是Windows系統,還需要檢查電源計劃,確保設置為“最佳性能”。注意,Windows更新有時會把電源設置恢復為默認,導致游戲幀率下降。
說到超頻,你可能對許多原廠超頻顯卡上的“OC”標識并不陌生。但略高的頻率往往并沒有真正轉化為明顯的性能提升。與非超頻顯卡的基準測試相比,很多OC版至多只提升了2-3FPS,這不足以讓游戲體驗明顯更流暢。還有些想當然的玩家認為:原廠超頻的GPU能保證芯片性能更好。
![]()
但有傳聞指出,AIB板卡制造商在收到英偉達和AMD的GPU芯片后,會自行進行分箱,英偉達會將最好的芯片留給其Founders Edition顯卡,而讓板卡制造商自行挑選剩余的芯片。無論這種說法是否完全正確,不要迷信花更多錢購買OC版,并不意味著就能得到體質更好的芯片。
開啟低延遲設置
這類功能的存在必有其價值,英偉達的Reflex(即時反應)、AMD的Anti-Lag(抗延遲)、英特爾的XeSS低延遲技術,核心作用都是降低輸入延遲。即便原生幀率沒達到你的預期,這些功能也可以讓游戲操作更跟手,比如實際幀率接近50fps時,能讓你感覺游戲像是在60fps以上運行。
![]()
雖然它不會真正提升顯卡性能,但能讓游戲體驗更流暢,因此更像是最后的補救手段。如果更新驅動、關閉冗余程序、調低畫質設置、超頻顯卡、檢查電源計劃后,性能依然沒達標,開啟抗延遲設置或許能幫你跨過最后的性能門檻。
這類低延遲技術目前正被廣泛用于抵消AI生成幀帶來的延遲,因此相關技術仍在持續更新完善。它屬于純軟件解決方案,不會對畫面進行放大,也不會生成虛擬幀。也就是說,你既能借助新技術的優勢,又能保證硬件發揮純粹的性能,既不降低畫質,也不用依賴客戶端生成的虛擬幀。
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這些方法大多是比較“老套”的經驗,一切老玩家感覺是廢話,但你也可能未必全都試過,畢竟要考慮的細節太多了。而且不存在一刀切的顯卡性能優化方案,最終效果取決于你的具體硬件、運行的游戲、期望的畫面效果,以及個人偏好。多數人認為60fps(起碼對3A游戲大作來說)是游戲流暢運行的最低門檻,但這也因游戲類型和個人感受而異。
比如,為PS5主機優化的游戲,即便在30fps下也能有不錯的體驗;但側重PC平臺的游戲,往往需要60fps以上才能流暢運行。第一人稱射擊游戲和競技類PvP游戲通常需要100fps或更高的幀率,而單人游戲對幀率的要求則相對寬松,具體以你舒服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