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朗普已經要求五角大樓全力“重振美國軍隊”,目的是避免與主要競爭對手發生軍事沖突。他特別提到,美國軍事優勢的關鍵就在于即將部署的“金穹”防空系統,還稱這一系統“別人根本模仿不來”。
![]()
一、“金穹”系統:四層防御,天基優先
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高調宣布啟動“金穹”全球反導防御計劃。整個系統規模驚人,預計要砸下1750億美元。
這套系統設計了四層防御。第一層是靠衛星在天上攔截,其余三層則是地面防御體系。
最引人關注的是它的天基防御部分。計劃在近地軌道部署大量監測和攔截衛星,通過幾百顆高精度衛星組成的網絡,實時監控全球范圍內的導彈發射信號。
二、技術瓶頸:攔截20馬赫導彈不容易
“金穹”系統最大的技術難點,是怎么攔截速度超過20馬赫的洲際導彈。
軍事專家指出,要攔截這么快的導彈,攔截器自己也得達到甚至超過這個速度。但現實是,美國在高超音速技術方面,已經明顯落后于中俄。
天基監測衛星作為系統的“眼睛”,在實戰中很容易被反衛星武器盯上。中國已經公開的“動能-3”反衛星導彈,射程能達到36000公里,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都能打下來。
![]()
三、資金壓力:9000億軍費下的重負
“金穹”系統需要的1750億美元可不是小數目,尤其在美國軍費已經繃得很緊的情況下。
2026財年美國國防預算可能要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現在美軍同時推進著伯克3驅逐艦、DDG(X)等十多個百億級項目,9000億軍費根本不夠分。
美國軍工實力這幾年其實在走下坡路。造價千億的“哨兵”導彈項目已經超支80%,F-47六代機研發也因為預算問題多次暫停。這些現實問題,都給“金穹”項目能否順利推進打上了問號。
四、特朗普的軍事改革:重振美軍戰略
今年初特朗普再次上臺后,立刻對整個國防系統啟動了全面改革。他再次提出要加強美國海軍戰力,要求未來30年內艦艇總數從第一任期時的355艘增加到381艘。
特朗普還打算清理拜登時期的DEI(多樣化、公平與包容)政策,重新提升美軍戰斗力。這些動作說明,“金穹”系統只是特朗普整體軍事戰略的一環,而不是單獨存在的。
就連今年6月14日他生日那天花費4500萬美元的陸軍閱兵,也沒讓他滿意,覺得根本達不到重塑軍隊文化的目的。
![]()
五、戰略意圖:威懾而非實戰?
赫格塞思談到“重振美軍”時明確表示,美方這么做不是為了找茬打仗,而是想保持威懾力和軍事優勢。特朗普政府大力推動“金穹”系統,可能更多是出于戰略威懾的考慮。
系統取名“金穹”(Golden Dome),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以色列的“鐵穹”。不過美國這個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
專家認為,美國這么高調宣傳“金穹”系統,是想向國內外秀肌肉,同時也能讓國會更容易批準增加軍費預算。
六、國際回應:中俄實力不容小覷
面對美國的“金穹”計劃,中國和俄羅斯也不是沒有應對之法。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進展神速,已經公開的東風-17(陸基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鷹擊-21(空射或艦載高超音速武器),都具備高速突防和機動變軌能力,能輕松突破傳統反導系統。
俄羅斯同樣擁有強大的核潛艇部隊和高超音速武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傳出消息,俄羅斯最新型核潛艇的靜音性能已經追上西方同類產品。
中美在反衛星武器領域其實形成了一種戰略平衡。中國的“動能-3”反衛星導彈射程能達到36000公里,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都能打下來。
![]()
五角大樓打算在2028年,也就是特朗普這屆任期最后一年,對“金穹”進行第一次重大測試。
不過防務專家說得實在:“再完美的武器藍圖,也得有堅實的工業基礎才能實現。”美國軍工體系現在面臨的預算超支、項目延誤這些現實問題,讓這個龐大計劃的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重振軍隊計劃遇上“金穹”難題,技術瓶頸遠比政治宣言復雜得多。
(資料來源:環球時報、觀察者網、福克斯新聞網等綜合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