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九三閱兵中,中國首次在閱兵的空中梯隊中動態展示了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一款雙座隱身戰斗機殲-20S。殲-20S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遠程、重型、雙座、多用途隱身戰斗機,具有優異的中遠程制空作戰能力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具有突出的態勢感知、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具有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
![]()
■閱兵彩排中的殲-20梯隊
![]()
■九三閱兵直播中的殲-20S戰斗機的畫面定格很清晰,沒想到自去年珠海航展后,殲-20S這么快就服役了。
全球唯一雙座隱身戰斗機
![]()
■作為全球首款五代戰斗機,F-22一直只有單座機型。不僅是F-22只有單座機型,而且F-35A/B/C和俄羅斯的蘇-57都只有單座機型。
![]()
■美國空軍當初還是有意發展雙座型五代機,所以包括F-22及對手YF-23都有開發雙座型設計,只是五代機的成本實在高,最終都停留在紙面,圖中右下角為雙座模擬圖。
全球戰斗機的現狀是除殲-20S外,其他戰斗機要么隱身但單座(F-22、F-35A/B/C、蘇-57),要么雙座卻不隱身(比如F-15E、蘇-30),殲-20S是第一架把兩者真正合在一起并已列裝部隊的隱身戰斗機。隱身戰斗機要實現雙座型號并非對原有拉長的簡單拉長,增加一個座位的那么簡單。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而這其中主要涉及到技術層面和需求層面。
技術層面上,增加一個座位,機背必須加高、座艙框必須重新設計,雷達反射面積就很可能會明顯增大,這樣就需要殲-20必須要為外形、進氣道、彈艙、艙蓋再做隱身修形。雙座殲-20在做隱身修形后就需要重新吹風洞、重新做RCS測試,工作量相當于半新型號。全球此前沒有國家走完這一步并投入量產。
![]()
■網友制作的殲-20S,殲-20A,殲-20對比圖。
再看需求層面,中國最先出現“有人機指揮無人機群”的剛性需求。美軍雖然提出“忠誠僚機”概念多年,但至今沒有雙座F-22/F-35服役,后座無人,無法專職指揮。殲-20S的后座飛行員被定義為“空中任務指揮官”,可同時指揮多架隱身無人機,形成超大半徑的殺傷網。這種“有人-無人協同”任務強度極大,單人無法兼顧飛行與指揮,于是“雙座”成為剛需,而非訓練用途。
因此,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影響,所以殲-20S才成為目前全球唯一的雙座隱身戰斗機。
為什么殲-20S不是教練機?
![]()
■2024年11月,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1號館現場,殲20S戰斗機首次公開亮相。
不少知名自媒體,一看到殲20的雙座型號,就自然聯想是教練機型。但實際殲-20S其設計初衷和實際用途與教練機有著本質區別。
首先,從官方定義來看,殲-20S被中航工業明確定義為“新一代中遠程、重型、雙座、多用途隱身戰斗機”,其突出的是中遠程制空作戰能力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而非訓練用途。盡管它具備部分教練機的職能屬性,比如可以幫助飛行員熟悉五代機的操作,但這只是其附帶功能,而非主要定位。其次,現代空戰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隨著無人機協同作戰、電子戰和復雜戰場環境的到來,五代機需要承擔更多任務,如指揮“忠誠僚機”(無人機群)、進行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等。這些任務復雜度高,單人難以兼顧,因此需要雙人分工協作:前座飛行員專注飛行和空戰,后座飛行員則專注于態勢感知、電子戰、武器控制及無人機指揮。這種“空中指揮所”的角色,是教練機所不具備的。
![]()
■殲-10S雙座型戰斗教練機,也參加了本次九三閱兵。
此外,中國空軍的現代教練機體系已相當完善,如L-15“獵鷹”和殲-10S等高級教練機,完全可以滿足五代機飛行員的訓練需求。因此,用造價昂貴、性能頂尖的殲-20S來充當教練機,顯然性價比過低,也不符合其戰略定位。所以,殲-20S是一款面向未來戰場、以作戰任務為核心的“五代半”多用途戰斗機,其雙座設計是為了滿足現代空戰對復雜任務分工和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需求,而非用于飛行訓練。
雙座戰斗機殲-20S的性能
![]()
■殲-20S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現場展示了其能搭載的彈藥,包括PL-10E和PL-15E。PL-15E在今年印巴空戰中大放光彩,成為了中械明星裝備。
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對殲-20S的解說詞中,除了稱其為“新一代中遠程、重型、雙座、多用途隱身戰斗機”以外,還提到了該機具備優異的中遠程制空作戰能力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這意味著殲-20S除了與現役的單座型殲-20一樣裝備PL-15空空導彈,執行傳統的截擊、爭取制空權等制空任務以外,還能夠攜帶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特別是解說詞中專門提到“精確打擊”,代表了殲-20S有很大可能具備在彈艙內掛載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對地、對海打擊任務的能力。在具備了投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的能力之后,殲-20S戰斗機的任務從殲-20的主要執行制空任務轉向制空、對地的“雙重任務”,具備更加強大的進攻能力。
在殲-20S的解說詞中,稱該機“具有突出的態勢感知、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這是官方首次披露該機除了先進航電系統帶來的優秀態勢感知能力外,還具備電子干擾、戰術指揮控制能力。得益于先進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殲-20S除了能夠探測空中目標并引導空對空武器以外,還可以被動接收敵方輻射的電磁波信號并對其進行主動壓制干擾。應用該技術之后,殲-20S具備了相當程度的SEAD對防空火力壓制任務能力。另外,在搭乘第二名乘員之后,殲-20S能夠指揮其他單位執行作戰任務,戰時能夠在空中作戰體系中承擔戰術節點的作用。
![]()
■央視制作的殲-20與無人機協同的示意圖。
在“具備戰術指揮控制能力”之外,殲-20S的解說詞還著重提到“具有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在戰時作為重要的空中戰術節點,殲-20S可以通過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與通信能力承擔指揮任務的同時,由于殲-20S本身也具備相當強大的攻防能力,因此可以配合空域內其他作戰單位,執行各種任務。此外,殲-20S還可以通過后座的乘員控制無人僚機,通過無人機來拓展殲-20S的感知與打擊范圍,并輔助殲-20S的乘員做出更加有利的戰場決策,從而保證任務的執行。
結語
目前,關于隱形戰機的戰術使用方面,世界各國都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如何將高度信息化、隱形化的戰機實現戰斗力最大化,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想法。對殲-20的雙座化改進,就是中國空軍在這一領域探索的標志。無論是執行遠程對空、對海打擊、還是作為戰術節點執行指揮任務,或者是進行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都將是中國空軍未來空中作戰力量的重要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