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俄軍無人艇深入多瑙河內,將烏軍潛藏于此的“千噸級”偵察艦擊沉,并造成部分烏軍艦員傷亡。
實話說,相較于烏軍無人艇的“輝煌戰果”,俄軍這首單戰果其實不算什么,但烏克蘭人卻深受刺激。
這其中的原因大概如下:
![]()
第一:所謂的“千噸級”偵察艦雖然不是什么知名戰艦,可要考慮到烏克蘭海軍的現實是水面艦隊本就沒啥家當。
在這種背景下“千噸級”就幾乎相當于是“巨艦”了,而且都已經藏了三年多了,某種程度上是作為烏克蘭海軍的象征而存在的。
損失這么一艘船,在心理上非常難受,總不能堂堂烏克蘭海軍,全讓幾十噸小艇和無人艇代表吧?
第二:無人艇戰術,向來是烏克蘭軍隊的拿手好戲,在俄烏交鋒的這幾年時間里,基本都是烏軍拿來搞俄軍。
![]()
如今這套戰法被俄國人學去,反倒用來對付烏軍,而且還得手了;甚至說,這家伙是明晃晃地開過黑海,又鉆進了多瑙河中襲擊成功的。
這類比于烏軍無人艇穿過克里米亞大橋后,進入了亞速海,然后在馬里烏波爾港外襲擊了俄軍軍艦一樣;就這樣讓對方“師己長技以制己”,相當于是心理上的又一波侮辱。
所以吃了這樣的虧后,烏軍非常急著找補,當即就拿出了一波特種部隊使用無人機在克里米亞半島上襲擊俄軍雷達、通信、觀測裝備的視頻,想在輿論空間上把場子找回來。
![]()
![]()
![]()
但是打擊雷達類裝備雖然是無人機作戰性價比較好的目標,可是給普通大眾的沖擊感不強,不如炸飛機、軍艦之類看的起勁。
所以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的特種部隊又加班加點,終于打到些顯眼目標后就放了出來。
![]()
![]()
這波新炸的目標包括2架米-8直升機,以及1艘拖船;把目標從大眾不太好懂的雷達,換成這類顯眼的飛機、艦船目標,這不就好宣傳了?
再不明白的話,烏媒直接給了估價:被襲擊的直升機價值2000萬到3000萬美元,這下懂了吧?
其實之所以算得這么明白,主要就是說這波打得很值了,把先前自家軍艦被擊沉的事兒給蓋住;或者就算蓋不住,多少也可以挽回些。
而在輿論戰之外,又應當注意些什么呢?
![]()
第一:以俄烏對戰的實況來說,防御小型無人機比較困難。
這里所說的困難不是說攔不住,實際上雙方都有大量手段來攔截小型無人機,以至于真正發揮效能的無人機只是一部分而已。
但關鍵點在于小型無人機的成本低、使用量極大,這就造成了攔截成本高于使用成本的問題。
而且俄烏戰線漫長,足有上千公里,雙方誰也無法堆砌昂貴的防空系統、密布整個戰線,這就使得即便一部分無人機漏網,往往也能造成較大破壞,防不勝防。
第二:烏克蘭在黑海上開發了“無人艇+無人機”的戰術,非常值得注意。
![]()
單純使用無人艇作戰,威脅的是海上,尤其是港口目標,但俄軍加強港口外警戒的話,無人艇實際連入港都困難,會造成其打擊效能降低。
單純使用無人機作戰,小型無人機本身無法飛抵克里米亞,而遠程無人機更容易被攔截,實際突防的效率較低,只能起到襲擾作用。
而將兩種手段結合,以無人艇搭載無人機,并利用西方提供的情報、技術支援,可以將目標區拓展到港口區之外的任何海岸線段,然后放飛無人機,打擊臨近海岸線的目標。
![]()
第三:烏軍在俄軍控制區腹地,也在滲透、策反、訓練反俄武裝,有時候無人機其實是這些人操作的,本次俄軍直升機遭襲的機場距離海邊較遠,克里米亞本地的烏方特工所為可能性很大,這是打擊內陸目標的一種手段。
像烏克蘭當前這種廣泛使用無人機、無人艇的戰術,不僅僅是給俄羅斯的防御造成了巨大壓力,也意味著一種全新戰術的出現所造成的新威脅,具體該怎么防御應對,各國也是要好好想想的。
![]()
否則像烏克蘭這種打法,突然竄出來一輛卡車,一艘漁船,直接飛出來幾十架無人機,沒啥準備的話就要吃虧。
對俄羅斯來說,靠著血條厚硬扛總不是個事兒,加強情報偵察,尤其是鎖住烏克蘭海岸線的無人艇基地,可能是比較好的“釜底抽薪”之法,但這需要很強的監控和情報能力,俄軍目前還欠缺這一點;另外在自身占領區,如何管控無人機的使用,也要有縝密的應對策略。
所以接下來俄軍很可能也用類似戰術(如果能解決技術難點的話)來襲擾烏克蘭,既然誰都不好防,那就互相傷害,看誰砍得更疼好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