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簽字,俄羅斯正式退出《歐洲禁止酷刑公約》。
![]()
《歐洲禁止酷刑公約》是歐洲委員會于1950年通過的區域性人權公約,其宗旨是保護人權,禁止任何形式的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要求締約國建立監督機制,賦予監督人員不受限制進入拘留場所進行監督視察的權利。公約還規定締約國需開展引渡、司法協助等國際合作,并設立反對酷刑委員會監督執行情況。
俄羅斯于?1996年2月28日?正式成為歐洲委員會成員國,1996年2月28日?簽署《歐洲禁止酷刑公約》,1998年3月28日?正式批準加入《歐洲禁止酷刑公約》。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同年3月16日,在俄羅斯宣布退出歐洲委員會后,歐洲委員會將俄羅斯除名。
由于俄羅斯的封閉性,國際社會對其國內被關押人員的人權情況缺少系統性了解。但俄烏戰爭爆發后,大量事實證明,俄羅斯對待烏克蘭戰俘和被其扣押的平民從未認真執行《歐洲禁止酷刑公約》。俄軍包括瓦格納雇傭軍系統性地對烏軍戰俘實施了肉體和精神方面的虐待,蓄意殺害烏軍戰俘,俄軍士兵甚至多次在網絡上傳斬首烏軍戰俘的視頻。
2022年7月29日,在被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頓涅茨克州奧列尼夫卡鎮的拘留中心發生爆炸事件,導致被關押的53名烏克蘭戰俘死亡、75人受傷。俄羅斯聲稱是烏軍發射的美制“海馬斯”火箭襲擊導致的爆炸,但卻以無法向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會調查人員提供安全保障為由,拒絕其進入現場調查。2023年10月,聯合國發布報告,否認俄方所謂“海馬斯導彈襲擊”的虛假宣傳,指出奧列尼夫卡鎮拘留中心爆炸事件是精心策劃的恐怖事件。 ??
![]()
2022年12月30日,俄軍在索萊達爾俘虜烏軍士兵亞歷山大·馬齊耶夫斯基,逼迫他呼喊“榮耀屬于俄羅斯”口號。馬齊耶夫斯基面對俄軍槍口,吸了口煙,堅定地說出“榮耀屬于烏克蘭”,當即被俄軍亂槍打死。事后俄軍士兵上傳蓄意殺害馬齊耶夫斯基的視頻,他的英雄事跡才得以被世人所知。馬齊耶夫斯基的遺體于次年2月被交換回烏克蘭,烏克蘭政府授予其“烏克蘭英雄”稱號。
![]()
俄軍虐待和殺害烏軍戰俘的案例不勝枚舉。最近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的俄軍虐待戰俘的又一起典型案例是烏軍士兵弗拉迪斯拉夫及其被俘戰友遭受割喉等酷刑虐殺事件。
![]()
![]()
今年8月初,弗拉迪斯拉夫和幾位戰友在波克羅夫斯克市附近被俄軍俘虜。俄軍將弗拉迪斯拉夫等戰俘捆綁后對他們施加挖眼閹割和割喉等酷刑并用垃圾活埋。重傷未死的弗拉迪斯拉夫用玻璃割斷捆綁繩索后爬行五天,于8月17日回到烏克蘭控制區并被送醫院救治。他的喉嚨被割開,傷口潰爛并大量失血,經搶救后脫險。因為不能說話,他用筆寫下了自己和被俘戰友的遭遇。
除了大量俄軍自己上傳的虐殺戰俘的網絡視頻與圖片以及獲釋戰俘的口述經歷,從俄烏兩國交換戰俘的公開照片和視頻,也不難看出雙方戰俘被關押期間受到的截然相反的對待。與俄軍戰俘身體健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換回的烏軍戰俘普遍營養不良瘦骨嶙峋。
![]()
![]()
![]()
下圖是烏克蘭赫爾松市市長弗拉基米爾·尼古拉延科被俄軍扣押和釋放前后對比。圖二中間為尼古拉延科。作為地方政府市長的尼古拉延科被關押期間尚且受到如此虐待,普通人的遭遇可想而知。
![]()
![]()
規范戰爭行為,追究違反者的戰爭罪行,是現代文明理念和價值觀的體現,也是日內瓦公約等國際法律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俄羅斯退出《歐洲禁止酷刑公約》并不能免于受到追責。2023年3月17日,國際刑事法院以“非法轉移占領區人口”的戰爭罪,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逮捕令。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犯下的系統性戰爭罪行在戰后也一定會受到追究。
普京的俄羅斯正全面回歸斯大林時期的蘇聯。了解俄烏戰爭中雙方在對待戰俘和平民方面表現出的文明程度的巨大反差,人們不難理解為什么烏克蘭方面敢于在戰爭爆發第一時間給普通市民發放武器,為什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敢于頻繁在戰爭第一線視察,為什么烏克蘭出現那么多視死如歸的英雄。說到底,俄烏戰爭是文明與野蠻之爭,是前進融入歐洲現代文明體系還是倒退回蘇聯時代之爭。烏克蘭人是在用自己這一代人的生命換取子孫后代的自由與幸福,這樣的國家,這樣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