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太平天國寶藏,其根源是“歷年以來,中外皆傳洪逆(清統治者對洪秀全的蔑稱)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更多財物被藏地下。”的記載。然而,太平天國滅亡之后,湘軍如洪水猛獸般地進入天京(今南京),地毯式洗掠全城達三日之久,甚至把天王府后花園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結果如曾國藩在奏折里說: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一無所獲。
![]()
盡管如此,對于寶藏追蹤,始終沒個消停,在天國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的今天,依然留下大量的傳說和線索,民間傳得沸沸揚揚,從來沒有中斷過,甚至時至今日,很多人還費盡心機,想要找出它們的下落。其中,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發生在湖北武昌糧道街61號太平天國叛將劉維楨埋下寶藏被挖掘一案,寶藏一事留下更多神秘的色彩。
![]()
劉維楨,出生于湖北黃岡黃州區楊鷹嶺村一個教師家庭,幼讀書,1853年,太平軍攻占武昌,橫掃周邊郡縣。此時還是個小學生的他,準備參加第二關考試:郡考。在赴考的途中被太平軍俘虜,他加入了太平軍隊。由于他文墨出色,文章寫得好,加上聰明能干,太平軍中正是缺少和需要這種人才,于是很快得到提拔重用。成為英王陳玉成手下賴文光部的副將,輔佐賴文光,率部據守蘄州,也就是今天蘄春。深得領導的器重,還把軍隊里所有的貨物和薪水都交給了他管理。
![]()
清咸豐十一年(1861)二月,英王陳玉成派遣勇將,假借清軍旗幟,奪下了黃州城,并把黃州作為根據地,為了長久之計筑壘浚壕,大搞軍事設施。此時,清湖廣總督官文急令部隊攻打黃州周邊太平軍據點,幾戰下來,由于實力懸殊,太平軍傷亡慘重,陳玉成就命令收縮兵力,將兵力移至城墻高大,壕溝較深,易守難攻的黃州城內固守待援,清軍雖然四面圍攻,卻久攻不下,雙方形成對峙局面。
![]()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率兵駐守蘄州的劉維楨,獲悉黃州太平軍戰敗被圍困的消息后,狡黠的他動了心思,眼見太平軍的大勢已去,他決定投降官府,謀個光明前途,暗中派遣心腹與湖廣總督官文聯系,獎以升官發財,相機策應。
![]()
于是,劉維楨偽裝救援部隊,計誘黃州守軍出城突圍,守軍對劉維楨的叛變毫不知情,以為真的是救兵來了,所以中了奸計,就在城里將領率部突圍的時候,劉維楨帶著他們來到地勢險要的三臺河附近時,反戈一擊,同時,大批官軍伏兵合擊,沖出重圍的太平軍將士猝不及防,不是被打死就是溺水而死,水為之不流,其慘狀目不忍睹。陳玉成的主力損失了萬數人,河水都被尸體隔斷了,黃州也被清軍攻陷。這支太平軍被消滅之后,清軍果然沒有吃言,劉維楨官升楚軍忠義營記名提督(從一品)。
![]()
這幾仗下來,劉維楨將太平軍軍餉庫藏劫奪一空,用騾馬運回家,成黃岡巨富,一時間的錢財,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楚。得了這筆不義之財的他,錢用來干什么呢?
![]()
一是置辦田地。先后購買田地八萬余畝,約占當時黃岡縣(主要包括現在的黃州區和團風縣)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據說,從劉維楨的老家楊鷹嶺到黃州五十華里,他不走一步別人的路,沿途都是他的土地。他每年收租稞九萬多擔,成為特大地主。
![]()
二是經營商業和交通運輸業。他制定了“七倉五典八商三條船”的計劃,并付諸實施。那就是,在黃岡縣的楊鷹嶺、回龍山、上巴河等地,建大型糧倉七座,每座囤糧幾萬斤至十幾萬斤;在武漢、黃州、團風等地,開設當鋪五個,開辦商號八家,經營當鋪和商業;購置三條輪船,航行于武漢、團風、黃州等地,成為這條航線上的第一批現代輪船運輸。
![]()
同時,他還大搞慈善事業。如修橋擺渡,興建義學、社倉、善堂、義莊,設立育嬰堂、施粥場,投資修建北京湖北同邑會館、黃州昭忠祠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投資興建了湖北“江夏勺庭書院”、“高觀書院”和黃州“河東書院”,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投入大量資金重修武昌黃鶴樓(即解放后修建長江大橋時拆去的奧略樓)、黃州東坡赤壁;捐資助建漢陽兵工廠。
![]()
有錢后的劉維楨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吃著美味佳肴,穿鮮艷的衣服,娶了十個小妾,整天為了幸福而墜入溫柔鄉。這些事情做完之后,手頭還剩下大量的錢財,那年月的人,錢沒有存入銀行,或者變成手機上的數字。全部是來自黃澄澄和白花花的金銀。為了隱藏這些錢財,最安全的就是落窖,把金銀珠寶埋藏在自己的住房或者最安全的地方。據說,劉維楨把財富埋藏在他家鄉或住所的99個地方,準備給后人使用。
![]()
然而,樂極生悲,一天,劉維楨和一個藝妓喝酒,突然感到頭暈目眩,然后就摔倒了。劉維楨一生都在學習武術,他的身體很強壯。然而,由于對放蕩的過度迷戀,他失去了自己的身體。雖然他多方求醫,但再也沒有起來。他親手埋藏的大筆財富也隨著他的去世成了謎,也一直沒有人知道,劉維楨死后,轉眼幾十年過去,其中,埋著寶藏的武昌城糧道街61號的一幢別墅,便分成二半分別賣給了兩家住戶,一個名叫孔庚,一個名叫彭幼南。
![]()
住戶之一孔庚是黃岡浠水人,湖北的辛亥革命元老。他在糧道街的住宅位于糧道街尚書巷巷口,高大寬敞。而他家后院正對著的人家,則是尚書巷的彭幼南。彭幼南可不比孔庚官高爵顯,他只是一個做五金生意的小老板。
![]()
1934年端午節這天,天空中下著大雨,而且電閃雷鳴,這天是孔庚的生日。湖北地方上的頭面人物,當晚都到孔庚家中賀壽。而鄰居彭幼南在晚上喝醉酒之后沖出大門尿尿,他因為比較著急就在鄰居家的院墻附近解決的,當時他對著鄰居的院墻尿起來,就在這個時候他聽見一聲巨雷響起來,然后鄰居孔家的院墻就倒了,這可把彭幼南嚇壞了。
![]()
就在這時,彭幼南發現一個發亮的東西,原來是院墻倒了之后院里邊的小土堆散開了,這個時候在土堆上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他被這個發光的東西吸引過去,撿起一看正是一堆金元寶。他頓時非常激動,趕緊撿起地上散落的金元寶就跑回家了,立馬讓兒子去漢口找自己的弟弟彭石蓀來這里,弟弟一聽哥哥這里有金元寶當夜就乘小船來到哥哥這里。因為孔家的這個小院里沒有人居住,所以彭家兩個兄弟就趁著夜晚來往人少把土堆下邊的金元寶全部挖出來。僅僅是挖出來的金元寶就有二十多箱,還有無數的古詩字畫。
![]()
再說孔庚這邊,壽宴過后,他忽然在后院發現了盜洞和零星銀錠,小也聽說過“劉長毛”藏寶洞的故事,這下什么都明白了,連忙向武漢警備司令部報了警。但這彭家也很聰明,如此多的錢,他們已經轉運到上海租界藏起來,那里是洋人的地盤,你奈何不了我。即使這樣,彭氏弟兄感覺財寶留在這仍不安全,便把金銀財寶從上海租界轉移到英國香港。這件事孔庚告到了法院也沒有辦法,只好將糧道街彭幼南的破房子賠給孔庚,就算是“武昌掘金案”最終結案。
![]()
彭氏兄弟帶著那些財寶,來到香港之后,買了一座帶花園的公館,并投資開辦一家商業銀行,終于過上富足且妻妾成群的幸福日子。然而,好景不長,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后,隨即轟炸香港,彭氏兄弟一大家都躲在防空洞中,被一枚重磅炸彈擊中,全家無一人幸免,都進入了太平和天國,亂世之中彭家財富被土匪亂民搶劫一空,從此那筆太平天國遺留下來的大筆寶藏不知所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