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多家媒體報道,廣西桂林的李明(化名)因腳被釘子扎傷,到某診所要求注射破傷風疫苗,卻在事后發現自己被注射的并非破傷風,而是氯化鈉,直到相關部門到場,醫生才承認診所“破傷風疫苗用完了”,于是“財迷心竅,打一針安慰他”。
“財迷心竅”四個字,透露出某些基層醫療機構面對患者時的輕率與敷衍——把醫療行為當成“流程走完”、把患者信任當成“可以利用”的空間。可醫療不同于買賣,容不得一句“打著玩玩”的僥幸心理。
必須強調的是,氯化鈉并無任何免疫或抗感染功能,不能替代破傷風疫苗。擅自以此替代,是對患者知情權、治療權的雙重侵犯。若非李明細心質疑,若非媒體曝光,類似“打一針就算了”的事,還會有多少在黑診所、角落間悄然上演?
這不是診所藥物短缺的問題,而是職業道德的斷裂,是監管空白下的小醫療場所擅作主張的后果。
基層醫療是守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信任一旦破裂,傷害的將是整個群體。醫療不應有“安慰劑式”操作,醫生不能做“心理按摩師”。哪怕沒藥,也請說實話、講專業,這是基本的良知與底線。
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但這起事件值得引以為戒的,絕不僅僅是一家診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