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這兒,家庭是生活的根,有套房常被看作家里穩當的象征。這些年,政府調了又調,房價還是在漲,雖說漲得慢了點,可大方向沒咋變。不光咱們,日本人對房子這事兒也挺上心。
![]()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趕上了泡沫經濟。那會兒房地產價格漲得邪乎,可這熱鬧都是虛的。沒多久泡沫破了,房價跟著暴跌。對當時買了房的人來說,這真是場大災難。那沒買房的人,現在過得咋樣呢?
二戰后,美國幫著日本搞經濟,想讓日本牽制東亞其他國家。靠著這扶持,日本經濟三十年就竄上來了,成了發達國家,比不少歐洲國家還富。日本也跟其他國家多打交道,松下、索尼這些本土企業都成了跨國大公司。
日本一開始就靠做買賣立國,使勁往外賣東西。一時間,日本好像成了全球最有錢的地兒。聽說日本人在各地買地買房,歐洲七成多奢侈品都是日本女人買的。經濟一好,國內房價也瘋了似的漲。資本家們一個勁說房價會一直漲,勾著老百姓買房。
日本人被說動了,都搶著買房。那會兒房價高得離譜,普通家庭哪買得起?好多人只能借錢買。在東京這種地方,想買房可能得欠一輩子債,可就算這樣,大家還是瘋了似的想買。
買的人太多,房子不夠賣,一套房前面能排四千個人。政府沒辦法,搞了搖號,可中標的機會小得可憐。當時一套不到五十平米的房子,要五千多萬日元,對多數家庭來說就是天文數字。可大家被資本家忽悠著,覺得房價以后肯定還得漲,早買早賺,拼了命也要買。
![]()
狂熱背后藏著危機。沒多久,日本泡沫經濟破了,經濟想緩過來都難。政府開始反省,想穩住房價。經濟危機讓好多人沒了工作,房價暴跌又讓不少家庭掉坑里。手里的房子成了大麻煩,不光虧了錢,還得接著還高額貸款。一輩子攢的錢一下沒了,好多人扛不住,心理防線垮了。那段時間,日本自殺的人多了不少,都是被生活逼得沒辦法。
日本的二手包市場特別火,常能看到九十年代的名牌包。泡沫經濟時日本人有錢,家庭主婦們買了一堆奢侈品。可泡沫一破,房價跌了,為了過日子,她們只能把這些東西賣了。后來統計,那段時間日本離婚的快一半了。
![]()
房價暴跌前,一套房要十五億日元,合人民幣七千多萬,現在也沒幾個人買得起。可暴跌后,一套房只要十萬人民幣左右。這么大的落差,好多買房的人根本接受不了。
當時也有少數人躲過了這場災難。有的是沒錢,壓根買不起;有的是腦子清楚,沒被資本家騙。他們都沒受房價崩潰的影響。
沒跟著買房的人,不用愁還貸款,還能在低價時找個地方住。可那會兒房價雖低,沒人敢輕易買。之前的事讓日本人怕了,擔心買了之后房價再跌,都想等等看。
好多人寧愿租房,少擔點風險。日本是發達國家,福利還行,對職工租房有補貼。只要租房花的錢不超過工資的 20%,公司就給補點,保障基本生活。就算有些人有錢買房,也不敢輕易動,畢竟租房風險小多了。
這事兒之后,日本人買房的熱情降了不少,消費觀念也變了,不再瞎買奢侈品。他們對住的地方也有了新想法,覺得按自己的習慣選地方住最舒服。買了房就固定了,以后想搬家太難。所以,越來越多日本人寧愿租房。
![]()
在泡沫最厲害的時候沒買房的人,真是幸運。他們不用背沉重的貸款,日子過得輕松點。那場購房熱,一方面是資本家忽悠,另一方面是有些人想一夜暴富。他們盼著房價漲了賺大錢,才不惜一切去買房。
這事也給咱們提了個醒,不管啥時候都得保持清醒。美夢雖好可容易碎,別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瞎跟著別人跑,最后可能啥都沒了。
誰都可能犯錯,關鍵是敢面對、敢反省,別再犯同樣的錯。買房這事兒一直都重要,對好多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所以一定要掂量自己的本事,別瞎跟風。
本文章由齊家小編整理發布,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系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