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重建奧地利帝國搖搖欲墜的大廈是一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
匈牙利人和波希米亞人正處于憤怒中。匈牙利人幾乎都被“趕進了”普魯士營地。普奧戰爭期間,匈牙利人曾驕傲地保持冷漠,而現在,在奧地利帝國戰敗后,他們將不會接受任何不承認其民族獨立和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平等的方案。波希米亞人同樣很少參與這場戰爭。
實際上,奧地利政府已經拒絕他們用武力捍衛自己國家的請求,因為奧地利政府幾乎不相信波希米亞人的忠誠。現在,奧地利政府不得不解決馬扎爾和捷克這兩個民族不滿的問題。奧地利帝國既不能在德意志或意大利產生影響力,也不能指望通過建立大德意志帝國來統治斯拉夫和馬扎爾民族了。
成立單獨內閣保障政治獨立
1867年6月8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布達加冕,從而保障了匈牙利的歷史權利。這樣一來,一種稱為今日奧匈帝國政府的基本體制就建立了。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上,一個二元制國家得以建立,該國由兩個完全平等的國家組成,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政府,但由一個君主統治。該國的官方名稱就是人們所知的奧匈帝國。
![]()
匈牙利王國由在過去構成圣斯蒂芬王冠領地的省組成,即匈牙利本土、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塞爾維亞和軍事邊界。奧地利帝國包括其余的十七個省。匈牙利被稱為外萊塔尼亞,奧地利被稱為內萊塔尼亞。內萊塔尼亞的名字來源于萊塔河,萊塔河成了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界。
《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規定了匈牙利王國的一般權力。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會設立一個特別部門來處理整個奧匈帝國的共同事務。來自奧匈帝國兩個議院的代表團將負責安排與“其他國家”議會代表團對所有共同事務進行談判。
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王國的代表團成員數量相同,分別在佩斯和維也納召開議會。雙方討論公共事務時,都要使用最合適的文字和語言。共同內閣由兩個代表團管理,兩個代表團主要職責是討論共同預算問題。兩個代表團可行使自己的主權,如果兩個議會中任何一個議會遭到解散,那么其代表團事實上也就被解散了。
匈牙利王國不對未經其議會同意而簽訂的債務負責,但愿意承擔共同債務的部分份額(百分之三十)。匈牙利王國接受奧地利的關稅制度,并將收入用于奧匈帝國的共同防御事業。奧地利帝國與匈牙利王國統一貨幣,但匈牙利王國在鑄幣上保留使用本國語言的權利。
約瑟夫一世加冕為匈牙利國王總的來說,費倫茨的堅持是明智的,正是這種堅持迫使雙方達成了折中方案。這位正直的公民,其名字與其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法案之一有著不可磨滅的聯系。費倫茨既不接受榮譽也不接受財富,甚至拒絕在新成立的匈牙利內閣任職。
![]()
只要能成為議會中溫和自由派的領袖,費倫茨就心滿意足了。溫和自由派維護了匈牙利王國的特權、哈布斯堡王朝的尊嚴和奧匈帝國的完整性。費倫茨的偉大同胞科蘇特依然自愿流亡國外,拒絕接受大赦的恩澤,直到最后還在抗議一項無視匈牙利王國獨立的折中方案。
然而,浸染著自由主義思想的歐洲對費倫茨的工作表示歡迎,從未想過匈牙利開始實施馬扎爾化政策,使其他民族受到壓制。馬扎爾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很少顧及其他民族。事實上,靠折中方案組建起來的奧匈帝國分別給奧地利和匈牙利確定了一個統治民族,即德意志人統治內萊塔尼亞,馬扎爾人則統治外萊塔尼亞。
馬扎爾人的不合法措施
為了讓匈牙利的頑固分子順從,馬扎爾人利用自己的勝利優勢,把嚴苛的法律強加給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和斯洛伐克人,而這些人遭受的不幸通常會通過新聞媒介傳到西歐。
![]()
除了克羅地亞人仗著自己享有的古老權利成功獲得在當地自治政府應享有的權力,并在佩斯成立了一個特殊內閣,而非馬扎爾民族一直處于被奴役狀態中。為了使這些人一直處于這種受奴役狀態,匈牙利人必須支持奧地利的德意志人。
他們知道,如果解放了波希米亞、卡林西亞和卡尼奧拉的斯拉夫人,就必然會從道義上支持匈牙利的塞爾維亞人和斯洛伐克人發起反抗。立憲政府的建立標志著兩個君主政體國家之間的相互妥協。
在匈牙利,1848年憲法得到修改,國王有了選擇首相的權力。內閣具有行政權,對議會負責,議會由兩個議院——貴族議院和代表議院組成。前者主要由世襲貴族組成,1867年時有八百多名成員,而后者由普選產生,比較民主。
在奧地利,1867年的《基本法》在1861年憲法的基礎上做了修改,從而使憲法變得真正具有開明性。憲法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認個人、宗教和政治自由,并通過宣布民族和語言平等來安撫奧地利帝國的非德意志民族。
![]()
在法蘭西帝國或意大利王國這種國家,這種規定沒有意義,但在多語言國家,如內萊塔尼亞,該規定就是人民享有的必要權利的表達。然而,這一規定從未付諸實施。波希米亞的捷克人,卡林西亞、卡尼奧拉、伊斯特里亞的斯洛文尼亞人都抱怨說,他們的小學和中學都由德意志或意大利校長掌控。
帝國議會由兩院組成,內閣對其負責,但保留自己的主權。下議院由十七個省議會選舉產生。帝國議會和省議會之間的權力得到了詳細分配,以便在很大程度上把控制權交給中央政府,甚至確保中央政府對新聞、公共會議、協會、“信仰自由”、教育、刑事司法、公民和商業權利及法院和行政機關組織的管控。
正如我們所見,是否擁有選舉權主要取決于階層和財產數量。國家根據經濟狀況確定了四個階層的選民,這些選民有:大地主、商會人士、市民和農民。每個階層都要選舉自己的代表。至于憲法的修改,“只有獲得三分之二的投票才能生效”。
因此,正如夏爾·塞尼奧博斯所說,“奧地利帝國形成了一個自由的君主立憲政體,幾乎形成了一個議會代議制政府,這一過程又分為三個階段——十七個省中,每個省議會都要對該省的法律和預算表決;帝國議會負責奧地利的法律和預算表決;所有代表團負責整個奧匈帝國的法律和預算表決”。
![]()
難以調和的分歧
然而,這種體制還遠遠不能使奧地利帝國的非德意志民族滿意。也不應認為,由于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帝國君主在和解過程中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國王陛下統領的其他國家”的議會與佩斯議會同時召開,但在奧地利帝國君主和奧匈帝國內其他國家關系問題上,這些“國王陛下統領的其他國家”的議會并沒有被征求意見。
他們只是被邀請派代表參加在維也納召開的帝國議會,而帝國議會在此之前就已做出決議。馬扎爾人不允許自己被一個中央集權君主政體同化;斯拉夫人同樣有權利抗議這個以二元制形式呈現的高度集權的政府。
德意志人自然會支持一種滿足其虛榮心的體制;多虧安東·馮·施梅林推行的選舉制度,才使這種體制能確保他們在帝國大部分地區占據統治地位。在其他民族中,只有波蘭人不具有任何歷史權利。
在目睹同胞在普魯士和俄羅斯的悲慘遭遇后,波蘭人希望自己能獲得好的待遇。如果支持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波伊斯特的方案,他們就可以派代表去維也納。與此同時,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捷克人及卡尼奧拉的斯洛文尼亞人堅稱自己擁有獨立權,并拒絕參加新帝國議會。
![]()
弗朗齊歇克·拉吉斯拉夫·里格爾在波希米亞議會上,弗朗齊歇克·拉吉斯拉夫·里格爾竭力指出二元制和德意志化政策具有的危險性。
1863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波希米亞人對波蘭人充滿同情,然而,加利西亞人對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波伊斯特政策的擁護從實質上打消了波希米亞人對波蘭人的同情。由于害怕德意志人的政策獲得勝利,波希米亞和其他斯拉夫地區的一些杰出人物便把目光投向俄羅斯帝國,并將俄羅斯帝國視為保護者,以便有可能對抗德意志人的貪婪。
許多斯拉夫人在民族志展覽期間前往莫斯科,在波希米亞和歐洲西部引起了諸多流言蜚語。關于帝國議會,波希米亞的斯拉夫人和摩拉維亞人采取了消極抵抗政策,堅決拒絕派代表參加奧地利的帝國議會。
![]()
與此同時,在弗里德里希·斐迪南·馮·波伊斯特的主持下,內閣盡管忽視斯拉夫人提出的一些主張,但還是開始采取一系列自由主義措施,并贏得整個歐洲的好評。
外國人只聽說過自由主義措施,但并不了解實施這些措施的條件,甚至也不了解奧匈帝國有如此多的民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