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發生一起引發軒然大波的事件,其劇情精彩程度遠超電視臺的一些狗血劇,令眾人驚掉下巴,熱度居高不下。
在香港,有一位名叫潘浠淳的學生。一聽這名字,便知其出身書香門第。她就讀于全港頂尖的圣保羅男女中學,家庭背景更是令人咋舌。父親潘冬平是國際肝癌權威,在醫學界聲名顯赫;母親潘彭詠枝曾是港大醫學院的助理教授。這樣的家庭,堪稱“人生贏家”的頂級配置,潘浠淳一出生仿佛就站在了別人難以企及的終點,而普通人還在為買房省吃儉用。
但這位千金小姐并非只會彈琴的乖乖女,她走的是“全能學霸”路線,在創科界聲名遠揚,獲獎無數。她宣稱自己一手研發了一款名為“藥倍安心”(MediSafe)的AI醫療系統。這是一款AI驅動的網頁應用程序,號稱能幫醫院快速處理大量藥單,交叉檢查病人的過敏史和用藥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立即報警。潘浠淳在接受采訪時充滿感情地表示,研發該系統是為了避免醫生開錯藥導致悲劇發生。如此境界和情操,讓她瞬間成為未來醫學界的明日之星。
憑借“藥倍安心”,潘浠淳一路披荊斬棘,履歷輝煌:2024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中,一口氣斬獲金獎、學生創新獎大獎等四個獎項;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在教育局的支持下獲得銀獎;還有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少年創科達人大獎等。一時間,她成為傳媒寵兒,“天才少女”“創科新星”的光環緊緊環繞。她的父母也倍感榮耀。
![]()
就在大家以為又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神話誕生時,一位名叫鄭曦琳(Hailey)的城大女生在社交平臺Threads上輕輕問了一句:“這事好像不太對勁吧。”其潛臺詞是:大家真的相信一個中四學生能獨自搞定一個技術復雜、涉及大量醫療數據的商業級AI平臺嗎?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當我們傻嗎?
Hailey并非信口開河,她本身就學習AI和醫療相關專業,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貓膩。她的質疑如同水滴入熱油,瞬間炸開了鍋。廣大愛看熱鬧的網民秉持“看戲不怕臺高”的精神,化身“鍵盤福爾摩斯”,順著線索深挖,結果挖出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
“槍手”現形:網民發現,“藥倍安心”的網站竟然直接跳轉到一家名為AI Health Studio的美國公司網站。該公司網頁明確寫著,“藥倍安心”是他們受“香港肝膽胰及結直腸微創外科中心”委托開發的。而這個中心恰好是潘浠淳的父親潘冬平醫生和其叔叔開的。網站還大言不慚地稱,他們僅用了八個星期就完成了開發。
前言不搭后語:事件曝光后,AI Health Studio的網站迅速修改了措辭,將“開發項目”改為“協助改善”,試圖將自己從“從無到有”的創造者變成“錦上添花”的優化者。潘浠淳自己在領英上發帖,指責網民惡意中傷香港STEM女性,但隨后又刪除帖子。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操作,無疑是自掘墳墓。
![]()
數據來源成謎:潘浠淳此前接受采訪時聲稱,該系統已被“超過一千個病人”使用,并用“過百份真實病歷”進行測試。然而,一個中學生哪有權力動用這么多病人的私密醫療數據?是否經過病人同意?這可能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之后,她父親潘冬平出來“救火”,稱使用的是“模擬病人數據”。父女倆口徑都不一致,這場戲還怎么演下去?
眼見人設即將崩塌,潘家和相關機構開始了一系列堪稱“災難級”的公關操作,將“掩耳盜鈴”和“指鹿為馬”演繹得淋漓盡致。首先登場的是各大比賽的主辦機構,尤其是香港資優教育學院和香港教育城。在輿論壓力下,他們進行了所謂的“調查”,最終得出的結論令人驚掉下巴。
![]()
他們稱,經調查證實,潘浠淳在2023年10月就向老師提出了“藥倍安心”的概念,而她家人是在2024年3月才聯系美國公司。因此,結論是——“藥倍安心”是學生原創概念,符合比賽規則,獎項保留。這一邏輯簡直荒謬至極。有網民諷刺道:“照你這么說,我有一個造時光機的‘概念’,然后花錢讓馬斯克幫我造出來,諾貝爾獎是不是也該頒給我?”這些機構簡直是在玩文字游戲,將“作品”偷換成“概念”。但問題是,參加的是創科作品比賽,不是“腦筋急轉彎”比賽。在臺上展示的那個能運行的App,到底是誰寫的代碼?誰做的UI設計?這才是關鍵。
![]()
而吹哨人Hailey和眾多網民用鐵一般的事實,將這份“調查報告”打得體無完膚:
鐵證一:美國公司CEO親自發聲:AI Health Studio的CEO艾哈邁德·賈馬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發表長文聲明,揭露了事情真相。他表示,是潘浠淳的母親彭詠枝找他們“從零開始”開發這個產品,客戶只提供了一個想法,沒有提供任何代碼或技術架構。他還強調,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西會被拿去參加學生比賽,認為這對其他參賽者不公平。更勁爆的是,事件曝光后,客戶還想花錢讓他們改口,將“從零開發”改成“商業推廣”,以“控制輿論”,但被他們拒絕了。
鐵證二:時間線對不上:網民發現,“藥倍安心”的官網域名medisafe.co是在2024年3月20日才注冊的。而資優學院稱潘浠淳1月就已經提交了“作品雛形”,那么她是怎么提交一個3月才存在的網站呢?難道她真的發明了時光機能穿越時空?
![]()
鐵證三:UI設計“撞臉”:Hailey直接在領英上@AI公司CEO,并貼出潘浠淳在日內瓦發明展上的展板照片。CEO明確回復,展板上的UI界面與他們公司在2025年4 - 5月交付的最終版本“看起來非常相似”,“似乎是基于我們的工作”。這句話基本上就實錘了潘浠淳在國際大賽上展示的就是“槍手”的作品。
面對這些鐵證,那些機構依然死不承認,堅持稱“符合規則”。有網民憤怒留言:“裁判、邊裁,加上主辦、協辦所有單位都是我的人。怎么跟我斗?”
讓我們再把鏡頭轉向吹哨人Hailey。當她決定站出來說真話的那一刻,就面臨著一場如同地獄般的考驗。潘家及其背后的勢力顯然不想跟她講道理,而是采用最卑劣、最下流的方式攻擊她!
有人偷了她的照片,在領英上為她開設了一個假賬號,職業一欄赫然寫著“X工作者”,進行惡意的人格詆毀。
![]()
她還收到匿名郵件和私信,內容不堪入目,赤裸裸地威脅她“你不知道你得罪了什么人”,甚至有人到她家門口大喊大叫。
![]()
最惡心的是,有人拿她是雙性戀這件事來攻擊她,用極其污穢的字眼將她與“獸J”相提并論。
最離譜的是,她還收到一封聲稱來自“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后被網民查出該律所已注銷)的假律師信,代表“鄭浠淳女士”(連名字都搞錯),要求她賠償2500萬港幣。這些人簡直把全世界都當傻子了。
![]()
事業打擊:由于有贊助商擔心負面影響,她被迫主動辭去“香港Google開發者社區”組織者的職位。這就是在當今說一句真話的代價。一個有才華、有正義感的年輕人,因為揭露了不公,就要被人潑臟水,連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正如一位網民所說:“在香港做吹哨人,代價真的太大了。”
![]()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不就是一場學生比賽作弊嗎,至于搞得這么大,好像天塌下來一樣?讓我告訴你,這件事真的關乎你我。Hailey為什么要如此執著?無數香港網民為什么要持續關注、憤怒轉發?因為這件事揭露了一個我們都不愿接受但又深感無奈的現實,“起跑線”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成了唯一的跑道。
如果一個家境富裕的孩子,可以依靠父母的財力和人脈,輕易地將別人的心血結晶包裝成自己的“發明”,還能借此獲獎、獲取資源,甚至鋪平通往世界名校的道路。那么,那些真正靠自己的才華和汗水,在實驗室熬夜、在圖書館苦讀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努力又算什么呢?當“請槍手”可以被“原創概念”這四個字洗白,當赤裸裸的作弊可以被機構輕易放過,這個社會就傳遞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原來規矩是可以為特權讓路的;原來公平是可以用錢買回來的。
![]()
這件事不僅僅是一個比賽的公平問題,它動搖的是整個社會的信任基礎。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香港,最核心的價值不就是法治、公平以及獅子山下的奮斗精神嗎?我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出人頭地。但“藥倍安心”事件就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我們臉上,告訴我們:“對不起,你爸爸不是潘冬平。”
![]()
Hailey接受采訪時說:“我從未后悔過,因為對我來說,這件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作品的爭議,它反映了整個香港的創科比賽制度,讓整個比賽變得完全不公平。”她捍衛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聲譽,更是千千萬萬像她一樣,沒有顯赫家世,只能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打拼的年輕人的希望。
![]()
我們之所以對這件事如此憤怒,是因為我們不想看到一個“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香港,一個父母有多厲害就完全決定孩子有多厲害的香港。我們想要看到的是一個能給真正有才華、有夢想的年輕人,無論出身如何,都能有一個公平競爭、發光發熱的舞臺。公平,才是香港這座城市最后的底線。如果連這條底線都沒有了,我們還剩下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