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當中是否有女軍官?這在以前是一個非常不該問的問題。
看看新中國早期的抗日電影就知道了,那時候的文藝創作講究真實,任何人物都必須按照現實存在的原型去寫去拍,不能胡編亂造。既然過去沒有人親眼見過端著槍上戰場的“女鬼子”,那么熒幕上的“假鬼子”也就只能是清一色的男兵。
![]()
然而,時代變了。新生代的編劇們沒有經歷過抗戰歲月,不懂得國仇家恨,篡改起歷史來了。
近年來,為了吸引眼球,一些抗日神劇憑空捏造了許多不符合史實的設定,其中槽點最多的當屬那些膚白貌美的日本女軍官。名為尊重歷史合理改編,實則是強行給女演員加戲,好讓她們在熒幕前扭捏作態,盡顯傷風敗俗之氣。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嚴肅而沉重的一頁,披著正劇外衣打著低俗擦邊球的行為是不允許的。那么,在真實的二戰時期,日本女性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發揮了什么作用?她們在戰后面臨著怎么樣的命運?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本文就來還原真實的“日本女兵”。
一、川島芳子是日本女軍官嗎?
首先要明確,二戰時期的日本是沒有女軍官的。
日本男尊女卑思想相當盛行,讓日本男兵去聽一個女人的指揮莫過于奇恥大辱。日軍少尉以上軍銜非常難晉升。即使是男人,如果不是軍校畢業或名流世家,那么他在軍隊里就是炮灰的命,難有作為,官至軍曹已經是頂點了。
然而,在抗日神劇里,日本女軍官比搜查官還多,還個個是大佐。編劇們為什么會這么想不開,去安排這種給自己招罵的角色呢?
其實,抗日神劇日本女軍官的靈感可能來自兩個人————南造云子和川島芳子。
然而,這兩個人都不是日本軍官。
按網上說法,南造云子是日本諜報特務,但她無資料記載、無照片印證、無當事人回憶,妥妥的三無人物,疑似地攤文學捏造出來的,暫且可以忽略不計。
再說說川島芳子,此人擔任過兵力不到一個營的“安國軍總司令”和“華北人民自衛軍總司令”。川島芳子自封為偽滿洲國中將,穿的也是偽軍軍裝,唯獨沒有在日本軍隊有過一官半職。她甚至沒有日本國籍。
![]()
川島芳子是日軍諜報骨干,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都有她的份。實際上,諜報工作最忌諱的就是張揚,關東軍把川島的諜戰功績吹得天花亂墜,無疑是把間諜兩個字往她的臉上貼,這讓她將來還怎么在道上混?
日本人的真實目的可能是想利用她掩護真正的諜報人員。
傳說川島芳子曾被關東軍授予過陸軍少佐軍銜,其實這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不會真的讓她去帶領鬼子兵打仗,更稱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日本軍官了。
二、“女惡魔”日本從軍護士
既然沒有女軍官,那么日軍里面有女兵嗎?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日本各級軍校都不招收女學生,而相應的,日軍戰斗部隊里面也沒有女兵存在。
戰時,日本女人為天皇“盡忠”的方法無非就三種:后勤生產,戰地救護,慰安。她們以軍隊的附屬人員及軍屬的身份服役,沒有軍銜。
日本之所以不讓女人打仗,究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女人的體力普遍弱于男人,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傳統觀念里,男主外女主內,賢妻良母以及大和撫子才是社會所倡導的女性形象。當然,從現代人的眼光來講,這種觀念實際上是對女性的壓迫。
那么,女人從軍之后是去干嘛呢?主要是當護士。二戰時期,世界各國都有征召女性為戰地護士,日本也不例外。
![]()
1931年至1945年,日軍女護士的總數為三萬五千人,死亡兩萬人。戰爭后期日軍前線傷亡激增,護士們的任務也變得繁重,一個護士照顧上百名傷患都是常有的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逐年下調護士征召年齡,縮短訓練時間。這些女人有的在太平洋戰場上被美軍炸死,有的則是戰敗前夕害怕被俘自殺“保節”。
她們是以日本紅十字會的名義隨軍的,因為國際公約有不殺紅十字的規定。但千萬別以為她們是什么善茬。1946年2月3日夜晚,四百多名本已歸降的日本女護士在反動派的策反下,以柳葉刀為兇器殘殺東北民主聯軍戰士傷員。史稱通化事件。
可見,日本從軍護士也是侵略者的一份子。
![]()
到了沖繩島戰役的時候,日本干脆就放棄了紅十字會的名義,直接給女子戰地護士冠上軍國主義的旗號,組建了一支“姬百合部隊”。她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人,只是一些沖繩當地女學生,年紀不到18歲。
沖繩島戰役打響不到兩個月,實力懸殊的美軍就以壓倒性優勢消滅了日軍主力,守將牛島滿只能把部隊帶到山上打游擊。
姬百合們被迫在山洞里照顧傷員,外面即是美軍猛烈的炮火。有時候,她們還要兼職輸送糧食和傳達情報的任務。在219名死去的姬百合隊員中,就有9人是死于出洞執行任務。
![]()
最慘的是,日軍還把她們當成累贅,拋棄了她們。
6月18日,日軍解散姬百合和野戰醫院,讓她們自生自滅。這些女學生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出洞后不知道哪些地方容易被發現并招來炮擊,所以解散后第二天就死了一百多人。
三、篤志女子部隊
侵略戰同時也是人口消耗戰,日本能打仗的男丁那是越打越少,傷亡年年成倍增加。所以,越是到戰爭后期,女性就越能得到“重用”。軍部把后勤、通信、醫療的工作全部交給女人,盡可能地把男性從后方騰出來送到前線。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通信兵。以前這是男人們的工作,但太平洋戰爭后,日本開始征召女性通信兵,主要負責傳遞本土的防空情報。直到戰爭結束,日軍共培養了近四百名女通信兵。
![]()
戰前,日軍非常狂妄,自以為能夠“三個月滅亡中國”。所以他們很難想象戰爭后期局勢持續惡化,男丁損耗嚴重,最后連女人都要準備上戰場了。
1945年6月,日本實施《義勇兵役法》,突破性別限制征召女兵組建戰斗隊。這是日本女性加入戰斗序列的開始,同時也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窮途末路。
面對美國的步步逼近,日本帝國主義者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揚言要在本土決戰。所謂“一億玉碎”,就是讓平民無論男女老幼都去送死。“篤志女子部隊”就是這時期的產物。
篤志即“忠心一志”的意思。戰敗前夕,日本政府把年輕女子征集起來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再給她們分發一堆簡陋的武器———上到舊槍土炮,下至鐵質農具,只要是能拿來奪人性命的東西都先收集起來,留待本土決戰。
![]()
日本政府把剩余的好槍留給男兵,因為男兵有更高的戰斗力,能殺更多的美國人。那女兵怎么辦?送死唄,日本政府本來就不希望她們有多高的存活率。為了一位從未見過面的天皇,篤志女子部隊要與美軍同歸于盡。
在軍營,軍部還教導篤志女子部隊的隊員們:若是遇到美軍強暴,要先假裝順從,趁其不備再奪而殺之,能殺一個是一個。
四、日本政府出賣日本女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終戰,投向美國的懷抱。男人們的戰爭已經結束了,但女人們的屈辱才剛剛開始。
兩個星期后,美國人真的來了,但這次日本政府給她們下達的指令不是假裝順從,而是好好伺候、好好服務。
![]()
日本人在占領區沒少做過奸淫婦女的事情,現在輪到日本被占領了。他們擔心美國人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因為失去保護的日本女性面臨著被占領軍士兵強暴的危險,為保皇族、華族以及其他特權階級女子的貞潔,日本內務省決定為美軍設立“慰安所”,出賣平民女子給美軍提供性服務。
起初,日本婦女很害怕美國人,因為過去十多年里政府一直說西洋人是鬼畜、妖怪,現在又突然畫風一轉,讓她們去服侍美國人,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她們沒得選。因為此時的日本經濟徹底崩潰,為了得到美國的救濟糧,她們只得賣身求榮。
![]()
打仗的時候,她們的丈夫被派到戰場上送死,自己又被強行征召加入篤志女子部隊隨時準備送死。現在仗不打了,自己又被政府轉手賣給美國人。反觀美國人,不僅殺了日本兵,還踏上敵人的國土得到了他們的妻子。
日本政府這番操作非常熟練,因為出賣女性的事情他們以前也沒少干。日本人連本國婦女都不放過,欺騙她們加入慰安團,還洗腦宣傳說這是為天皇效力的高尚行為,實則淪為前線日軍泄欲的工具,美名其曰“女子挺身隊”。
![]()
除了從占領區擄來的當地婦女之外,還有一部分慰安婦來自日本本土。二戰時期,妓女、負債者、犯婦,都會淪為慰安婦。這些婦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卑微。
縱觀日本十余年的侵略擴張史,不難看出,那些被騙被害的日本女人也基本都是出身卑微,那些身居高位罪大惡極者的妻女們卻往往能幸免于難。
看看日本人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了,他們壓根沒有把女人當人,神劇里日本女人能當上軍官簡直是常識性的錯誤。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戰后日本的女子挺身隊》,張旭
2、《韓國日軍“慰安婦”調查援助活動研究》,詹芳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