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30日凌晨,700余名叛匪突然包圍了新疆伊吾縣城,城內只有108名解放軍戰士。
這場懸殊的對決,將持續整整40天。沒人知道,這座小城即將見證新中國成立后西北地區最慘烈的一場保衛戰。
![]()
風云突變——新疆叛亂爆發的背景與序幕
新疆剛剛和平解放半年,表面平靜的天山南北,暗流涌動。
1949年9月25日,新疆軍政當局宣布起義。王震率領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進疆時,以為大局已定,他們錯了。
![]()
烏斯滿,一個從牲畜商販起家的哈薩克族土匪頭子,正在策劃一場驚天陰謀。
這個人30年代就開始劫道,憑借幾十個人幾桿槍四處燒殺,國民黨曾多次圍剿,都無功而返。烏斯滿的名聲越來越大,被當地百姓稱為"新疆巨匪"。
1949年9月,美國前駐迪化副領事馬克南接到命令撤離,這個家伙沒有離開,而是悄悄跑去找烏斯滿,密談了三天三夜。
美國人給烏斯滿提供了武器彈藥,臺灣的蔣介石更是直接委任他為"新疆反共司令"。
一個地方土匪,搖身一變成了"反共總司令"。
![]()
1950年2月,天山腳下的積雪還沒融化,烏斯滿就開始行動了。他煽動2萬牧民在東疆各地發動武裝暴亂,這些被裹挾的民眾加上真正的叛匪,總數達到4.5萬人。
到1950年12月,這伙叛匪殺害各族群眾1175人,搶劫牲畜34萬多頭。每到一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新疆剛剛獲得的和平,眼看就要被撕碎。
王震坐不住了,這個性格火爆的湖南人,綽號"王胡子",打仗從來不手軟。
他成立剿匪指揮部,親任總指揮,策略很簡單,能爭取的爭取,爭取不了的,"必須用大炮講道理,用刺刀去教訓"。
![]()
叛匪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熟悉地形,善于騎射,來去如風。有解放軍戰士說:"這些土匪比國民黨還難對付,架起機槍都打不死幾個。"
戰爭,一觸即發。
![]()
孤軍守城——伊吾保衛戰的爆發與堅守
王震把目光投向了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點——伊吾縣。
這里是戰略要塞,雖然只是哈密下屬的一個小縣城,人口僅3000多,但地處要沖,群山環抱,扼守著新疆東部的門戶。
![]()
這里有國民黨留下的軍火庫,存著3萬多發子彈,6000多枚迫擊炮彈。
1950年3月18日,胡青山接到命令,率領一營二連進駐伊吾。
胡青山,河南滑縣人,1922年生,1939年參軍時還是個17歲的小伙子。抗戰期間,他在山東菏澤地區是出了名的戰斗模范。
這個神槍手打仗有個特點:越是險仗惡仗,越是沖在前面。
二連是支老部隊,從紅25軍走過來的,141個人,個個都是好樣的。連長趙富貴是陜甘寧邊區的生產模范,一排長李振江也是神槍手。
胡青山到伊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勘察地形,他爬上北山,查看碉堡,清點糧食彈藥。作為一個老兵,他的直覺告訴他這里要出事。
果然,3月29日夜里,伊吾縣偽縣長艾拜都拉帶著手下逃進了南山。這個表面老實的家伙,原來早就和烏斯滿、堯樂博斯勾結在一起。
![]()
叛亂的信號彈,升空了。
3月30日凌晨,天還沒亮,二連戰士們正在營房里出早操。
突然,槍聲大作。
700多名叛匪從四面八方沖了過來,占領了伊吾周圍的所有制高點,胡青山立刻意識到,他們被包圍了。
此時二連在城內只有108人,大部隊還在百里之外追擊烏斯滿主力,通訊中斷,救援無望。
108個人,要對抗700個叛匪。
胡青山沒有慌亂,他立即下令一排占領北山碉堡,二排控制南山,三排留作機動。
北山是關鍵,這座山峰控制著全城,北山失則伊吾不保。
"死命令!必須拿下北山!"胡青山對二排長周克儉說。
周克儉帶著兩挺機槍在正面佯攻,吸引敵人火力。胡青山派出一個戰斗小組,繞行五公里,從背后攀爬北山主峰。
戰士康息灰第一個爬上山頂,他掏出手榴彈,對著下面的叛匪連投了四顆,爆炸聲中,小組其他人也沖了上來。
北山碉堡,到手了。
![]()
叛匪的第一次攻擊,被打退了。
站在碉堡里,胡青山舉起望遠鏡,四周山頭上,到處都是叛匪的身影,他們騎著馬,揮著刀,像潮水一樣包圍了小城。
這是一場沒有援軍的戰斗,勝負,只能靠他們自己。
![]()
血戰四十天——艱苦卓絕的守城戰斗
第二天,叛匪頭目艾拜都拉惱羞成怒,在新疆橫行多年,還沒有人敢這樣跟他對著干。
他立下血誓,三天之內,拿下伊吾!
叛匪們開始了瘋狂的進攻,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揮著馬刀,嗷嗷叫著沖向城墻。
![]()
解放軍戰士們沉著應戰,等敵人沖到50米距離時,胡青山一聲令下:"打!"
機關槍、沖鋒槍、手榴彈,一齊開火,沖在前面的叛匪當場斃命,后面的受驚落馬,成了活靶子。
第二次攻擊,又被打退了。
叛匪不甘心,4月5日,他們組織了200人的敢死隊,兵分兩路,一邊攻城,一邊搶奪軍火庫。
胡青山早有準備,他把城內防務交給一排長李振江,自己帶著機動班奔向軍火庫。
"絕不能讓他們得到彈藥!"
戰斗異常激烈,胡青山端著機關槍,對準叛匪就是一梭子,帶頭的小頭目當場斃命,其余叛匪死的死,逃的逃。
軍火庫保住了。
這時,負責守城的戰士跑來報告發現了內奸!
![]()
原來,城里有個皮匠的妻子,表面上是難民,實際上是叛匪的內應,她一直在給外面的叛匪傳遞消息,告訴他們城內的兵力部署。
胡青山當機立斷,控制了這個女間諜,如果不是發現及時,軍火庫早就被叛匪摸掉了。
戰斗進入相持階段,困難開始顯現。
四月的伊吾,還在下雪,夜晚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戰士們只能蜷縮在戰壕里。沒有帳篷,沒有棉被,他們抱著步槍在掩體里過了35個夜晚。
叛匪切斷了所有補給線,城里的糧食很快吃完了,戰士們只能靠嚼生麥粒充饑,有時候餓得實在受不了,就抓把雪塞進嘴里。
沒有藥品,傷員只能用燒過的棉布灰敷傷口,用冰雪加鹽煮沸代替酒精消毒,沒有繃帶,就撕下衣服包扎。
![]()
最困難的時候,胡青山40天機槍沒離過身。白天指揮戰斗,夜里和戰士們一起站崗放哨,戰士們說,只要看到副營長還在,心里就踏實。
4月16日,叛匪發動第三次大規模進攻,這次他們學聰明了,不再正面沖鋒,而是分散開來,從各個方向滲透。
南山陣地壓力最大,七班傷亡慘重,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胡青山決定親自增援,出發前,他鄭重地對指導員王鵬月說:"如果我犧牲了,你要代理我指揮二連拼到底,堅守伊吾。"
帶著僅有的幾個人,胡青山沖向南山,機關槍在他手里噴著火舌,一個又一個叛匪倒下,陣地,保住了。
第三次進攻,又失敗了。
![]()
艾拜都拉快瘋了,這群解放軍到底是什么人?為什么這么能打?
他哪里知道,這支部隊是從戰火中走來的,從紅軍時期開始,他們就沒有打過敗仗。在延安,在山東,在淮海戰場,在蘭州城下,他們見過比這更慘烈的場面。
一百多個人,硬是把七百多叛匪拖在了伊吾城下。
![]()
鐵血凱旋——援軍到達與戰斗勝利
王震在迪化坐立不安,伊吾的消息早就斷了,二連的生死不明。
"不管怎樣,一定要救出胡青山他們!"王震下了死命令。
4月中旬,十六師兩個營開始向伊吾進發,這支援軍日夜兼程,穿越戈壁,翻過雪山,終于在5月7日趕到了伊吾城下。
![]()
胡青山正在北山碉堡里觀察敵情,突然,遠處傳來馬蹄聲。
又是叛匪?他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
不對!那面旗幟,那身軍裝,是解放軍!
"團長來了!是團長!我們勝利了!"胡青山激動地大喊。
城里的戰士們都沸騰了,他們相擁而泣,歡呼聲響徹云霄。
援軍到達的那一刻,胡青山帶著剩余的戰士勇猛出擊,內外夾攻之下,叛匪終于支撐不住,四散逃竄。
歷時40天的伊吾保衛戰,勝利了。
戰后清點,二連141人,犧牲38人,受傷數十人,活下來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
5月9日,六軍授予胡青山"特級戰斗英雄"稱號。
5月19日,彭德懷發來嘉獎電:"你們這種堅強、勇敢、能夠克服困難、善于戰斗的精神,是不愧為人民解放軍的稱號。"
1951年3月,西北軍區授予二連"鋼鐵英雄連"榮譽稱號,簡稱"鋼鐵二連"。
北山,被改名為勝利峰。
伊吾保衛戰的勝利,標志著新疆剿匪斗爭的轉折點,此后,解放軍大軍壓境,叛匪四處逃竄。
1951年4月29日,迪化8萬群眾聚集人民廣場,公審烏斯滿,這個"新疆反共司令",被執行槍決。
到1952年冬,新疆全境的叛匪基本肅清,經過220多次大小戰斗,殲滅叛匪近萬人,解救被裹挾的牧民3萬多人。
![]()
胡青山后來被保送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2年,他主動請纓到西藏邊防工作。1966年轉業到徐州,2002年病逝,享年80歲。
鋼鐵二連的故事,至今還在傳頌,那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錦旗,那座勝利峰上的碉堡,那32座烈士墓,都在默默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108個人,守住了一座城,更重要的是,他們守住了新疆和平解放的成果,守住了新生人民政權的尊嚴。
這就是人民軍隊的樣子,不怕犧牲,敢于勝利。
參考資料:
昆侖網—新疆黨建網:《胡青山:伊吾保衛戰中的全國戰斗英雄》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史志:《新疆軍區的"三大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