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抗日名將戴安瀾女兒的一張罕見照片,照片拍攝于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她穿著軍裝,身材纖瘦,目光堅毅。
戴安瀾將軍的這位女兒叫戴藩籬,父親給她取這個名字,寓意是:當國家的屏障,擋住外敵的侵略。
![]()
圖|戴藩籬
戴安瀾將軍20歲就投奔了國民革命軍,看到祖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立下凌云壯志,以振興中華而參軍,并改名為“安瀾”,意為挽狂瀾,安國定邦。
從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后,他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長、營長、團長,同年參加北伐,繼而參加抗日戰爭,犧牲在了赴緬遠征的戰場上,馬革裹尸回國。
戴安瀾將軍有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作為父親唯一的女兒,戴藩籬是父親最疼愛的一位,哥哥弟弟們也對她非常謙讓。
那時候,她讓父親給她買一雙皮鞋,長年在外打仗的戴安瀾給妻子寫信說:鬼子還未消滅,等戰斗結束回去再買雙皮鞋送給女兒。
然而戴安瀾卻在38歲正值壯年,犧牲在了遠征的戰場上。戴藩籬不僅沒有等到那雙皮鞋,連父親都永遠的失去了。
![]()
圖|戴安瀾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就連這么小小的愿望都是如此奢侈。
父親的犧牲對戴藩籬打擊很大,她立志繼承父親遺志,參軍報國。
15歲那年,戴藩籬就參了軍,并且報名了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的開赴抗美援朝的戰場,她在炮兵司令部做文書工作。
雖然那個時候的戴藩籬年紀不大,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一想到父親,她不但不害怕,還渾身充滿了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后,她跟隨部隊回國,后來從部隊復員回到地方,她從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父親,并不以父親的名義向組織上提條件。
那個時候正是祖國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時間,戴藩籬跟很多年輕人一樣,抱著“我是祖國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心理,進入了上海第十八毛紡廠,成為了一位紡織廠工人。
戴藩籬從工人做到了技術工,一干就是40年。
她還結識了同樣從抗美援朝戰場上下來的老步兵俞繼華,倆人相識并相愛結婚。
戴藩籬的丈夫俞繼華雖然從來沒有見過岳父戴安瀾,但是他卻晚年與妻子一起組織社會公益活動,在上海成立了一個書畫院,還以戴安瀾將軍的號“海鷗”命名,為“海鷗書畫院”,夫妻二人還將上海篆刻家給海鷗書院的一百幅圖章作品,捐贈給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另外,他們還組織海派書畫家作品到臺展出,并受到好評,臺領導人連戰回贈給海鷗書畫院的一幅字,捐給了盧溝橋抗戰博物館。
雖然那雙皮鞋成了戴安瀾將軍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但是他的愛國情懷,他的英雄氣節,永遠的影響著他的兒女,也影響著中華兒女,筑國之強盾,守祖國安寧,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才能今日的萬家燈火和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