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方方喊一聲“同志”
互稱“同志”是我們黨的傳統。但不知從何時起,黨內稱呼出現了某些變化:“同志”似乎成了“舊詞”,“老師”“老板”等稱謂大行其道。聽上去似乎花色繁多且禮貌有加,但細一琢磨,不無別扭浮夸之感。
稱謂,是人際關系的一種外化。古人說,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足見傳統文化中對于名正言順的重視。日常生活中,大家使用各種“敬語”表達客氣、謙虛與熱絡,無可非議,真正值得關注與辨析的,是黨員干部之間的稱謂習慣。倘若總用“老板”“頭兒”等稱謂,甚至琢磨出一套“逢長必叫”“叫大不叫小”的等級化“稱謂學”,那就不太正常了。都說語言是思想的外衣,稱謂異化不是無關緊要的小節。任其發展蔓延,從語言侵入思想,從思想延伸到行動,最后很可能帶來擺官譜、講官話、打官腔等一系列問題。
所有黨員只有崗位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中國共產黨甫一誕生,就對此立下過政治規矩。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專門致信建議“黨內一律稱同志”;鄧小平也曾對直呼他為“小平同志”的信件圈閱道,“頭一次看到這樣的稱呼,我很喜歡”。“同志”取志趣相同、志同道合之意,意味著志向相同、精神相通、地位相等、情感相親。反復強調黨內互稱“同志”,正是不忘初心、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體現。
“喊一聲同志近一分,稱一聲職務隔一層”,這個道理誰都懂,問題在于,現實中常常是“抹不開面子”“開不了口”。究其背后心態,有的是覺得喊“同志”多少顯得有些單調疏離,不夠熱絡;而更多人恐怕是錯誤地認為,上級當然可以喊下級“同志”,但下級對上級如此稱呼就不合時宜、不夠恭敬,怕被人理解為有輕慢之意。糾結之下,這聲“同志”自然是難以大大方方喊出來。
由此可見,要把“同志”真正“找”回來,關鍵得有這個氛圍。領導干部首先要做好表率,帶頭反對和克服“言必稱長”的不良習慣,祛除“官位”思想,帶著真感情去拉近與干部群眾的距離,真正成為“同志”的一分子。“別拿自己太當領導干部”,嘴里喊的是“同志”,心里想的也是“同志”,才能讓“同志”重歸日常、扎根人心。
《后漢書》載:“所與交友,必也同志”;《國語》講:“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一聲“同志”喊出口,輕則順耳,重則正風。也期待由此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整個社會之風。
稿件部門:咨詢3部
稿件來源:黨建網微平臺
![]()
![]()
掃描上方二維碼了解詳情
紅帆動力以“激發精神力量”為使命,圍繞“黨建+文化”,為全國各類組織提供黨建+組織文化咨詢服務,主要服務內容為黨建品牌建設、黨建展廳策劃設計、黨建統領下的組織文化建設、黨業融合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