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菜的麻辣宇宙中,藤椒以其獨特的“清、香、鮮、麻”風味,一直被視作是“畫龍點睛”的關鍵一環。
當水煮魚在清湯中翻滾,辣子雞丁在旺火中爆香,大廚們總會在起鍋前淋上一勺藤椒油——“刺啦”一聲,青花椒的麻香瞬間被熱油激發,這道菜才能稱得上正宗。
![]()
當越來越多人的味蕾被藤椒風味征服,在號稱“中國藤椒之鄉”的四川眉山洪雅,也悄然走出一個藤椒油巨頭。據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2022年的調研數據,“幺麻子”藤椒油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7%,穩居行業第一。
近日,這家藤椒油“隱形冠軍”正向北交所發起IPO沖刺,若成功上市,它將成為 A股“藤椒油第一股”。
![]()
從財務數據來看,幺麻子這兩年的業績表現亦是不俗,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態勢。2023年、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5.45億元和6.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06%、14.69%;凈利潤分別為0.99億元和1.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1.70%、58.95%。
不過,在調味品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有著深交所IPO折戟“陰影”的幺麻子,能否憑借一瓶藤椒油的資本故事來打動市場仍是未知數。
智研咨詢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調味品零售規模1716.9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傳統調味品賽道早已步入存量競爭階段,海天味業一家獨大,虹吸了大部分市場紅利。處在細分賽道的幺麻子,走到整個調味品行業的大市場之中,要迎接的是一場硬戰。
三十余年,從路邊攤到“藤椒油大王”
藤椒油雖小,卻歷史悠久。
關于幺麻子的來歷,要追溯到1644年。據幺麻子官網信息,綽號“幺麻子”的廚師趙子固研制出“色澤金黃、悠麻爽口”的幺麻子藤椒油。而如今幺麻子的掌舵人趙躍軍是其第十八代傳人。
![]()
1992年,29歲的退伍老兵趙躍軍和妻子龔萬芬開始在洪雅縣城擺攤創業。在他們的“幺幺飯店”里,最火的就是添加了祖傳幺麻子藤椒油調制的缽缽雞、涼拌雅筍。不少客人吃完飯還想單獨購買藤椒油的動作,讓趙躍軍嗅到了新的商機。
2002年,這對夫妻正式注冊“幺麻子”品牌,并建立起洪雅縣幺麻子有機食品廠,承載著四百年手藝的幺麻子藤椒油,就此踏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然而,藤椒油雖然深受洪雅縣本地人民的喜愛,但在全國范圍內,市場接受度并不高,受眾群體非常窄。
為了更快打開藤椒油的知名度,趙躍軍一邊用帶著藤椒油和藤椒菜品食譜給后廚送藤椒油的笨方法,一邊通過積極參與線下活動的方式讓產品口口相傳。
2004年,在洪雅縣舉辦的生態文化節上,趙躍軍精心籌備,在現場用幺麻子藤椒油調制缽缽雞,并申請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創下了“萬人共享缽缽雞”、“天下第一缽”等世界記錄,這也讓幺麻子藤椒油一炮而紅,15噸庫存銷售一空。
![]()
2008年,趙躍軍將食品廠擴建并注冊了洪雅縣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00萬元,這對四川小鎮夫妻的“藤椒夢”終于走上商業化發展的快車道。
與此同時,川菜開始在全國范圍廣泛流行,2010年,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美食之都”,進一步推動了川菜的傳播與發展。《川菜發展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國川菜(僅中式正餐)門店數超過15萬家,占全國中式正餐賽道總門店數的11.4%,穩居各菜系之首。
受益于川菜在全國多地的火爆,藤椒油作為川菜中常見調味料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以藤椒為主打味型的藤椒雞、藤椒魚等新流行菜式開始成為不少食客的心頭好,就連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等餐飲連鎖巨頭也相繼推出了藤椒風味的單品。
幺麻子也順勢發展壯大,成長為全國最大的藤椒油生產商,每4瓶藤椒油就有一瓶姓“幺”。
據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的調研數據,2022年幺麻子在藤椒油市場中的占有率約為 27%,遠遠高于緊隨其后的萬佛食品(12%)、樹上鮮(6%)、五豐黎紅(6%)等品牌,幺麻子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藤椒油大王”。
![]()
除了零售的藤椒油產品外,2015年幺麻子就乘著川菜發展的浪潮推出了“藤椒+”的戰略——與絕味食品合作開發藤椒鴨脖、給海底撈定制火鍋底料,把單一的調味品拓展到復合調味料和休閑食品領域。
據官網顯示,幺麻子先后與絕味食品、老鄉雞、煌上煌等品牌達成長期合作關系。2024年,幺麻子前三大客戶的銷售額占比超過10%,定制化產品的毛利率比零售端高出5到8個百分點,進一步推高了利潤。
落后調味品上市潮,幺麻子轉戰北交所
盡管在藤椒油細分賽道上一騎絕塵,但幺麻子的資本化之路卻坎坷不斷。
這不是幺麻子首次沖擊IPO,2020年啟動IPO以來,幺麻子已輾轉深交所、新三板、北交所三地,堪稱“最執著”的擬上市企業之一。
![]()
2020年9月,幺麻子首次“沖刺”深交所創業板;次年3月,幺麻子調整戰略,擬申請變更為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遺憾的是,因關聯方信息披露存在瑕疵,疊加保薦機構出現違規行為,幺麻子及其保薦人中金公司于2023年12月27日選擇主動撤回IPO申請,終止了深交所主板上市進程。直到2025年2月,幺麻子成功在新三板掛牌。
幺麻子再次謀求上市的心十分迫切。據北交所的上市規則,發行人須為“在新三板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而幺麻子在2月掛牌新三板基礎層后不到三個月就升到了創新層,8月就遞交了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備案申請材料。
這樣迫切的資本化需求或許來源于,在幺麻子兩次調整賽道、最終折戟的另一端,它和其他調味品巨頭的差距正在被拉得越來越遠。
調味品雖小,但行業卻是藏龍臥虎,出現過不少“小品類、大規模”的巨無霸企業。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業登陸上交所主板;2015年12月9日,安記食品登陸上交所主板;2019年4月16日,川味調料商天味食品也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截至目前,A股市場共有18家調味品上市公司。
隨著頭部企業的紛紛上市,調味品市場的爭奪變得愈發激烈。各大企業們在不斷完善線上線下動銷渠道的同時,也開啟了開發新品、收并購小企業的新一輪爭鋒,試圖創造出全新的第二增長曲線。
巨頭們對于幺麻子所在的藤椒油品類同樣虎視眈眈。據調料家報道,在調味油賽道,已經匯聚了金龍魚、海天味業、仲景食品、道道全等上市企業,還有福臨門、五豐黎紅、崔字、萬弗等諸多強勢品牌。
這樣的背景之下,讓企圖通過IPO融資來擴建藤椒品類生產能力的幺麻子則顯得十分被動且無奈。在謀求深交所上市之際,幺麻子原計劃募集資金約5.66億元,分別用于年產20000噸藤椒油及1800噸藤椒系復合調味醬汁及休閑食品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信息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另外,在幺麻子2023年12月主動撤回IPO申請后的第8個月(即2024年8月),幺麻子仍因遺漏披露關聯方收到深交所監管函,這一“撤單后追責”的情形實屬罕見,也引發了市場對幺麻子公司內控合規性的質疑。
![]()
如今,再度闖關北交所,此前IPO折戟的陰影仍存,是否徹底修正相關問題是此次幺麻子沖刺北交所IPO順利的關鍵。
倘若成功登陸了北交所,幺麻子要想真正贏得投資者認可,除了保障產品品質之外,完善內控、規范關聯交易、提升治理透明度同樣是繞不開的課題。
單品類占比近8成,口味變遷下的危與機
幺麻子的上市之路已經走了5年,過于依賴藤椒油大單品的問題卻仍未得到改善。
結合招股書和年報,2021年至2024年,幺麻子營收分別為4.62億元、4.50億元、5.45億元、6.25億元,其中,以藤椒油為核心的調味油產品一直穩定貢獻超80%的營收。事實上,幺麻子也在通過拓展復合調味品、休閑食品等品類來試圖打破大單品依賴癥的桎梏,無奈成效尚不明顯。
![]()
幺麻子在2024年年報中坦言,短期內公司業績對藤椒油產品仍然存在較大依賴。如果未來藤椒油產品市場需求增長不及預期,或公司無法持續保持在藤椒油業務領域的競爭優勢,將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事實上,藤椒油作為細分品類,相較于整個調味品行業超千億的市場規模而言,天花板顯然并不算高。
據中國國際食學研究所的測算,2022年中國藤椒油市場的出廠口徑銷售規模約為16.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20%,預計2027年藤椒油市場規模將成長至35.6億元。
![]()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諸如天水麻辣燙調料包、淄博燒烤料、重慶小面醬,這些具有“文化記憶點”的地方風味調料也開始陸續擺脫地區限制、火向全國。與川味和藤椒油牢牢綁定的幺麻子,面對如今各種地域風味的爭鳴,更需要在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實現更多突破。
不過,幺麻子顯然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據招股書顯示,幺麻子由創始人趙躍軍、龔萬芬夫婦及其子趙麒、趙麟共同控制,合計直接持股68.21%。其中,趙躍軍作為第一大股東,直接持有30.92%的股份。這樣股權結構無疑會使得公司的話語權十分集中,但對比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家族式管理模式在市場洞察和創新決策上難免會更容易陷入靈活性不足、創新性不強的劣勢。
作為地方風味的代表,幺麻子從街邊小攤成長為藤椒油行業龍頭,已經書寫了一個令人稱道的商業傳奇。但在資本與行業變局的雙重考驗下,這家以“小而美”起家的企業必須不斷做出調整、打破單一品類魔咒,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