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在飯桌上津津有味地蘸著醬油、咬著咸菜、涮著火鍋蘸料時,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有一種東西正悄無聲息地侵蝕我們的健康,甚至可能一步步把我們推向死亡的邊緣。
![]()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人的飲食相關死亡率排在第一位,而在這些死亡背后,高鹽飲食就是那個最被忽視卻最致命的元兇。
![]()
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人的日均鈉攝入量幾乎是世衛組織推薦量的兩倍,看似平常的一勺鹽,背后隱藏著怎樣的健康危機?我們每天都在吃的鹽,真的安全嗎?
![]()
從餐桌到病床的距離
在不少家庭中,重口味早已成為一種習慣,在老一輩人當中,不少人年輕時嗜咸如命,炒菜不咸就吃不下,喝粥也要加咸菜。
直到身體出了問題住進醫院,才意識到自己的飲食出了問題,這就是因為,長期高鹽飲食讓腎臟超負荷工作,結石也就悄悄形成了。
![]()
武漢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把普通食鹽換成由75%氯化鈉和25%氯化鉀組成的低鈉鹽,可以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風險。
研究數據顯示,使用低鈉鹽的人,中風風險降低了30%,而且在五年內中風復發的幾率也下降了14%。
可惜的是,很多人對這一點并不了解,甚至將低鈉鹽等同于“沒味道”。
![]()
英國在2003年到2014年間實施了一項減鹽計劃,通過逐步降低加工食品中的鹽含量,使得全國人均鹽攝入量從9.38克下降到7.58克。
這個小小的變化,帶來了全國范圍內中風和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也讓世界看到了減鹽的巨大潛力。
而在中國,問題依舊嚴峻,調查顯示,中國居民平均每天攝入的鈉量,幾乎是健康推薦標準的兩倍。
![]()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每天攝入了多少鹽,因為加工食品、零食、火鍋蘸料中含有大量“隱形鹽”。
比如,一包100克的辣條,鈉含量高達2400毫克,一頓火鍋的鹽攝入量甚至是日推薦量的兩三倍。
![]()
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超量攝入了鹽,而這些鹽,很可能就是通往疾病甚至死亡的“引路人”。
那么,鹽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高鹽的“慢性謀殺”
很多人以為吃咸一點只是口味問題,其實高鹽早就成了多種疾病的“幫兇”。
胃腸道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長期高鹽飲食會損傷胃黏膜,降低保護性粘液的粘度,讓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而腸道菌群也會因此被破壞,好菌減少、壞菌增多,腸道免疫力下降,腸道疾病隨之而來。
![]()
心血管和腦血管承受的壓力更大,每多吃0.5克鹽,中風的風險就增加17%,高鹽會讓血管變窄變硬,促發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讓心肌變厚,引發心臟肥大,增加心衰風險。
腎臟更是重災區,它是人體排鈉的“清道夫”,但在高鹽攝入下,不堪重負,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結石、腎性高血壓接踵而來,腎功能一旦受損,健康就像滑梯一樣往下掉。
骨骼也逃不過高鹽的魔爪,為了排出多余的鈉,身體會動用鈣質,長此以往就導致骨密度下降,骨質疏松接踵而至,老年人摔一跤骨折,背后可能就是多年高鹽飲食的“功勞”。
![]()
大腦更是高鹽的沉默受害者,研究已經發現,長期吃鹽過多會導致大腦中一種叫“tau蛋白”的物質發生改變,從而引起認知障礙,甚至增加老年癡呆的風險,記憶力減退、反應變慢,可能都和鹽有關。
皮膚也會變得干燥粗糙,失去彈性,出現皺紋和色斑,高鹽飲食破壞體內的水鹽平衡,讓皮膚失去滋潤。
![]()
特殊人群更要警惕,老年人味覺遲鈍,喜歡重口味,容易吃鹽過量,體力勞動者出汗多,也容易補鹽過頭,白領一族壓力大,靠重口味尋求“安慰”,長期久坐運動少,肥胖問題也跟著來。
如果說高鹽是一種慢性謀殺,那我們該如何自我保護?
![]()
教你聰明避“鹽”陷阱
要想遠離高鹽的傷害,第一步就是從選鹽開始,對于健康人來說,低鈉鹽是更好的選擇,它能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對于預防中風特別有效。
但如果有腎功能問題,或者正在服藥的人,就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食用。
除了低鈉鹽,還有加碘鹽、加鐵鹽、加鋅鹽、鈣鹽等多種“功能鹽”,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合理選擇。
![]()
碘鹽已經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發病率,是當前最常見的精制鹽。
控鹽要有標準,國家提出的《健康中國行動計劃》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而腎功能不好的人要控制在3克以下,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入不超過2000毫克,越少越健康。
![]()
放鹽也有講究,炒硬蔬菜可以早放鹽讓其入味,雞鴨魚類加熱中途放鹽,葉類蔬菜出鍋前放,炒肉類出鍋前10分鐘放,這樣不僅更健康,還能保留食物的香味和營養。
減鹽也能很有技巧,可以用檸檬、蒜、洋蔥、香草、香料等天然食材調味,既提鮮又健康,多放點醋、少放點糖,利用酸味來增強咸味。
高鹽食物可以先用水沖一遍,減少鹽分,用限鹽勺、限鹽罐控制用量,是個實用又簡單的辦法。
![]()
控制零食和加工食品的攝入也很關鍵,很多人不知道,薯片、辣條、火鍋底料等食品中的鹽分高得嚇人,每吃一口都在“偷襲”你的健康。
減鹽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來,重口味的人可以安排清淡日,逐步減少鹽分攝入,多吃原味蔬果,讓味蕾重新“校準”。
要記住,醬油、辣醬、榨菜這些調味品里的鹽也算在每日攝入量中,每一口都要算清楚。
![]()
結語
食鹽雖小,卻關乎生死,它隱藏在每一頓飯、每一道菜、每一包零食里,悄悄改變著我們的身體。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也該在健康這個維度上往前更進一步,少一點鹽,多一點健康,從每個家庭做起,從每一頓飯開始。
你今天吃了多少鹽?明天還想繼續這樣吃下去嗎?
信息來源:央廣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