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晚結束的《歌手2025》總決賽中,陳楚生憑借歌曲《赤裸裸》《獲獎之作》的精彩表現,摘得歌王桂冠。這場國際體育賽事級別的音樂競技,也在全球關注中盛大落幕。
![]()
在近年來全球化復蘇的浪潮中,音樂綜藝對于傳播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形象的意義越發凸顯。《歌手》這一走過十二年的音樂綜藝IP,也已從單純的視聽娛樂產品,演進為具有文化外交功能的媒介平臺。《歌手2025》以其獨特的國際化實踐,向世界展現著大國形象,傳播著中國聲音。
打造國際體育賽事級音樂競技場
從去年開始,重啟的《歌手》IP升級為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節目。《歌手2025》監制洪嘯表示,“從《歌手2024》開始,這一直播類型的音樂節目就是以國際音樂交流競技賽事的定位來設計的。”
![]()
《歌手》底層邏輯的變化帶來了觀賞邏輯的變化,直播形式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審美范式的轉變。洪嘯表示,“現在的《歌手》和曾經錄播的《歌手》,我個人感覺變化很大。以前我們聽到的是像CD一樣的作品,看到的是歌手奮力備戰的真人秀,而現在我們聽到的是5分鐘競演舞臺所帶來的情緒、演唱細節以及實時的音樂能量,看到的是直播全程記錄下的歌手們的真實狀態。”
從“直面自己的人才是真”, 到“繼續無懼地真”,《歌手》的核心理念一以貫之。《歌手2025》制片人張丹陽表示:“《歌手2024》我們因為堅持真實而迎來了很多挑戰,諸如高強度的審視、輿論的高壓。在第二年義無反顧地堅持直播真唱,便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決心,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
從錄播音樂競演升維成一周一次的直播競技后,真實性帶來了超出想象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第八期國際揭榜賽,來自馬來西亞的李佳薇和巴西的艾莉西亞·伊芙琳雙揭榜雙晉級后,節目組隨即官宣《美國好聲音》第九季冠軍喬丹·史密斯作為襲榜歌手加入,將競技強度推向新的高度。洪嘯透露,節目組在看完彩排、聯排之后,都難以預測誰會被淘汰。
當第九期結果公布,曾兩次奪得周冠軍的格瑞絲·金斯勒以第七名爆冷淘汰時,這種賽事感達到了頂峰。猶如世界杯小組賽的死亡之組,這期也是歌手們得票比例極為接近的一次。
![]()
在如此激烈的競演中,格瑞絲·金斯勒依然選擇了歌詞密度較大、演唱難度較大的《閃閃惹人愛》進行演繹。她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對節目的誠意有目共睹,但對于投票觀眾而言,可能會將這一舞臺與此前的中文歌曲《如愿》進行對比,從而做出選擇,導致了這一結果。令人欣慰的是,而后格瑞絲·金斯勒以沖榜歌手身份重返舞臺并成功進入總決賽,彌補了觀眾遺憾。
在洪嘯看來,《歌手2025》想要傳遞的獨特價值是真實的代價很大,但是依然要無懼地真,他表示:“歌手們接收到的聲量是巨大的,但是他們依然選擇站到《歌手2025》的舞臺上,所以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這是我們節目組和歌手們共同面對的挑戰,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收獲和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知音和觀眾。”
跨越洲與海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從首發歌手米奇·蓋頓、格瑞絲·金斯勒、BENI紅,到襲榜歌手查理·普斯、麥可·布雷、喬丹·史密斯,再到揭榜歌手李佳薇、艾莉西亞·伊芙琳,這是《歌手》IP發展至今國際歌手人數最多的一次,國際歌手的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參與的國度更多、音樂類型也更豐富。
據張丹陽介紹,從《我是歌手》第二季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國際友人登上這個舞臺,讓觀眾見證了多元的音樂文化,去年將國際化的概念放大,成為了節目的主體元素,是源于節目的底氣—— “《歌手》有著世界級的影響力,足以擔得起國際文化交流的重任。”
![]()
節目對外籍歌手的邀約標準,暗藏著文化外交的智慧。洪嘯表示,“第一肯定是要非常有實力,第二,我們也很看重其音樂表現背后折射出來的國家文化。他們站在這個舞臺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的國家,要做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歌手2025》構建起一個跨越地理界限的音樂共同體,在這里可以看到英國古老的民謠遇見草原最美的歌曲,經典歌舞片《馬戲之王》的主題曲碰撞港樂“分手美學”的巔峰之作,西方歌劇舞臺迎接重慶山城的回響。這些音樂產生的化學反應,超越了單純的技術比拼,形成真正的文明對話,觀眾收獲的不僅是聽覺盛宴,更是美美與共的全新體驗。
![]()
在張丹陽看來,文化出海的關鍵不在“輸出”,而在“共情”。當日本歌手BENI紅在《歌手2025》舞臺上深情演繹經典日劇《悠長假期》主題《Close To You》,中外觀眾瞬間被集體記憶的浪潮淹沒,拉近了不同國度之間的情感鏈接。而BENI紅演唱后脫口而出的“我愛中國,我愛長沙”, 艾莉西亞·伊芙琳在聽到云飛演唱民族音樂《鴻雁》時感動落淚,這些未經設計的真實瞬間,構成了節目國際傳播中最具穿透力的文化符號。
![]()
在舞臺之外,節目也在進行潤物無聲的文化傳播。去年參與節目的美國歌手亞當·蘭伯特會在錄制間隙深入長沙的街頭巷尾,體驗傳統美食;今年加拿大歌手麥可·布雷在湖南游覽了岳麓書院,感受中醫理療,學說長沙方言;美國歌手查理·普斯探訪芒果美術館,在齊白石大師的水墨真跡前流連并體驗書法……他們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完成跨越語言的文化共振。
從播出到收官,《歌手2025》在海外贏得廣泛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并獲得多國使領館或政府機構推介。第8期播出前后,中國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巴西駐華大使館、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馬來西亞國家旅游局等相關機構連發多條對相關歌手的祝福,并高度贊揚《歌手2025》“用音樂搭建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總決賽結束后,中國駐美大使謝鋒關注《歌手2025》,祝賀美國歌手米奇獲得亞軍,點贊美國歌手格瑞絲表現。
![]()
《歌手2025》既讓我們看到了流行音樂最主流國度的頂尖實力,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認識到中國的歌手、感受到中國的文化。正如張丹陽所說:“我們始終相信,音樂可以跨越地域、打破語言的壁壘,因此音綜所呈現出的作品、節目里各國歌手的相處,也就能成為國際交流的敲門磚。”
中國00后音樂人的國際化首秀
《歌手2025》另一具備文化交流意義的布局,是讓單依純、馬嘉祺等中國00后歌手與國際頂尖音樂人同臺競技。
00后歌手的加入,首先是節目解決華語樂壇“斷代危機”的策略。制片人張丹陽表示,“選拔推新類的音樂節目在近期待播綜藝中的比例逐漸回升,底層邏輯源于近幾年音綜推新人的步伐放緩,是市場需求決定的。2020年《中國好聲音》單依純奪冠之后,幾乎沒有足夠亮眼的生力軍涌現。而參加音綜的‘熟臉歌手’相對飽和,觀眾也出現了一定的審美疲勞,所以急需新人問世,提振市場。”
![]()
在《歌手》重啟的這些年,已有眾多00后音樂人在行業中嶄露頭角,其中不乏大放異彩之輩。對于年輕歌手的選擇,洪嘯提出有三大標準,“第一要求業務能力要能抗打,第二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風格。第三希望他們能帶來更受年輕觀眾喜歡的音樂作品,或者說其表演風格更加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
在節目組對許多專家、顧問的采訪中,都提及單依純來《歌手2025》,就是讓大家聽一聽年輕一輩最頂尖的live的水準如何;而此前參加過湖南衛視《聲生不息·寶島季》的馬嘉祺,能夠做到人歌合一并且有自我表達,所以即便他的舞臺表現可能相對前輩青澀一些,但《歌手2025》依然希望給到年輕人機會,來表達這一代人的聲音,助力他們更上一個臺階。
兩位年輕歌手在節目里都貢獻了眾多值得回味的舞臺。馬嘉祺演繹的《云與海》將復雜的情緒揉進歌聲,清澈的嗓音下撥開層層心事;《光之翼》電子搖滾風的改編既有少年氣又有爆發力。單依純的《珠玉》氣息流轉間點綴空靈歌聲,如月光般柔和又明亮;《天空》用婉轉悠揚的聲線在觀眾心上激起陣陣漣漪;總決賽則帶來為《歌手2025》而作的《有趣》,將柔軟與鋒利并置,輕描淡寫間藏著凌厲鋒芒。
![]()
而這種對專業主義的堅持,也是《歌手》IP擁有國際信譽的根基。數據顯示,單依純的《李白》《珠玉》在YOUTUBE單平臺的海外播放量分別達到110萬和97萬,兩首歌曲的海外瀏覽量分別突破899萬和885萬。洪嘯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把中國的優秀年輕歌手推向國際,不只是讓我們的年輕觀眾喜愛外國的年輕歌手,同時讓我們中國的年輕歌手也能被外國的觀眾喜歡上。”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這個圈層審美分化的時期,《歌手2025》洞察市場和觀眾希望“歌壇00后上桌”的強烈心愿,以包容一切的姿態集結不同年齡的歌手、不同風格的音樂交流碰撞,恰恰暗合了國際音樂市場的多元審美需求。在與國際頂尖音樂人的同臺競技中,中國00后的音樂表達同樣能找到知音,這種“音樂聯合國”式的生態,正是文化出海的理想模型。
![]()
從重啟IP至今,《歌手》正在重新定義中國音綜的格局與可能。《歌手2025》的國際化探索已超越單純的節目制作范疇,正在成為新時代文化出海的創新樣本,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音樂或許是最具穿透力的外交語言,而真誠與專業,永遠是跨越國界的最佳通行證。
— THE END —
作者 | 劉翠翠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