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十七年間,我三次住院治療,每次病情診斷都有所變更。
第一次是14歲初次判定未分化精神分裂癥,第二次是23歲離家出走被送入醫院判定單純精神分裂癥時,第三次是29歲被害妄想強烈發作警察把我送入醫院,那次醫生告訴我,認定我是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加上雙相情感障礙混合發作的重癥精神病人。
![]()
精神病院對我來說似乎都有種淺淺的親切感了。現在每兩個月去復查,我每次都會看看那些路過的病人和家屬,即使病人沒有穿病服,我也能從他們眼中讀到正常或者失常。
對我而言,精神分裂癥就是常見病
我并沒有想炫耀我已經康復,而是真的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有精神病的患者及家屬,有些彎路我走過了,我希望你們不要再走。
精神病是和心臟病、高血壓一樣的病,你不必羞恥,而且永遠不要放棄希望,特別是千萬不要放棄你自己。想要康復,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別人是無力的,就像止痛藥,那一陣的舒緩很必要,但更多時候你必須自己去熬過精神病發作的痛苦時刻。
我的第一次精神分裂癥發作
精神分裂癥并不是一個人分裂成幾個人,更多的在我的經歷里,它代表著幻覺及無法控制的被害妄想。
至今我依然腦海里常常會出現很多聲音,但我能夠控制不去理會它們,而我過去兩次犯病覺得自己媽媽要殺掉自己的妄想也徹底消失了。
14歲時,我開始產生嚴重的幻聽,那些聲音出現在我腦海里開始辱罵著自己。然而一開始我沒有告訴任何人,在此我想告訴很多家長們,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性格大變,或者經常情緒低落,不能完成作業,逃學,或許你該做的不是去教訓他,而是應該帶他去看看精神科。
那時我忍耐了幻聽半年,一直失眠,最后甚至會逃學,最初爸媽不知道我生病了,直到我吞下了家里所有的藥片,他們才把我送到醫院治療。
雖然我沒有因此而喪命,但因為家人欠缺足夠的精神治療知識以及我自己的無知,直接導致了我后兩次住院。
三次精分發作,有以下經驗分享給大家
1.我想強調復查以及有自己固定的精神科醫生的重要性
14歲時,我住院三個月后接著上學了,可是之后的九年我們都再也沒有去復查過,沒有調整過藥物和服藥劑量,其實那九年我回想一下都是在不正常中度過的。但自己不自知,媽媽也沒想過再帶我去住院。
有一個了解自己病情的醫生特別重要,而且最好不要更換,因為他會是最了解你的人格以及病情的人,在治療上的方案和建議也最中肯。
2.務必進行正規的治療和用藥
我在23歲時愚蠢地聽信了不用服藥可以治病的方法,結果就是我第二次入院,那是最嚴重的一次。
![]()
精神病的藥物不能自己停,必須聽醫生的話,哪怕你自己覺得自己已經恢復了也要遵醫囑,因為你真的不能夠預知停藥的后果,而且精神病往往很容易復發,輕信一些民間的治療方法后果是自己去承擔的,而且很可能你承擔不起。
有的患者可能會因為怕發胖就停藥,就像我每天吃的其中一種奧氮平副作用就是變胖,但這個并不是絕對的,你可以運動和控制飲食,千萬不要因為身材的憂慮耽誤了病情。
我自己偷偷停藥那一個月,瘦了很多,但慢慢開始每天只需要睡兩三個小時就精神百倍,而且幻覺又回來了,最終結果就是發病住院治療。每次發病對大腦的損傷都很厲害,而且像我那次發病一個人跑去外地,能回來是幸運無比,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每天服藥真的很重要,而根據自己的精神狀況和情緒跟醫生時常溝通調整藥量也很關鍵,不要自己輕易加藥減藥。前年出院以后我調整過幾次藥物用量,最終固定了劑量和品種,但不是一開始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用藥方案的。別覺得減藥就代表更好了,加藥就代表病情加重。最適合自己的量是能讓自己正常生活的。
我有一年偷偷把家里的奧氮平全部吞下了,最后去洗胃透析,所以家屬們一定管理好病人的藥物,因為他們有時可能會想著全部吃下去就好了,或者輕生,別放在他們輕易能找到的地方。
3.不要輕信莫名其妙的“偏方”
可能一些病人或者家屬想要尋求宗教的力量來讓自己好起來。或者希望孩子結交一些病友可以互相支持鼓勵。這些路我都有過,有些想分享的東西。
我從20歲到30歲都在學習圣經,但這個信仰不僅沒有讓我變得更好,反而讓我的病情加重了。信仰本身是好的,但群體選擇真的得反復考量。精神病人單純,但很容易會走火入魔,有些信的過頭的人因為宗教而住院,這也有很多例子。關鍵是看病人的感受,在一個環境呆著自己覺得舒服嗎,開心嗎,有沒有歸屬感。
最終我離開了宗教組織,但是保留了自己的信仰,目前我越來越好了。
4.找到自己的朋友
選擇朋友對精神病人來說真的很重要,已經患病了需要的是能理解自己的人。如果還是一直給自己壓力,責備批評否定自己的朋友,還是遠離吧。畢竟康復需要的是正能量,而不是高壓和勉強。
5.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
我最終能夠出院并康復和我堅持了兩年的愛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
我喜歡摘抄,兩年前自己很難受時就突然找了個筆記本來開始摘抄圣經了。其實生病以來每天都很難受,藥物副作用很大,而自己也經常無法描述地難受。我嘗試讀書學習,但經常看不了多久就繼續不了了。而且發病幾次記憶力受損,我沒有辦法記住自己看到的內容。于是我就采取了最笨的辦法,抄書。
沒想到寫著寫著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很有儀式感地買了好看的本子,各種顏色的筆,讓我更有興趣做這件事。
慢慢地我也開始閱讀越來越多的書,我接受了自己的記憶力不如以前的事實,專注在讀書的過程里。而我驚喜得發現,我雖然似乎沒有記住什么,但讀過的內容也成了我的一部分,內心越來越寧靜了,人也平和了很多。
所以病人如果有一個愛好,真的支持鼓勵他吧。這或許是開啟康復的一扇窗子呢。
6.殘疾證帶給我們的幫助比困擾要多
第二次住院時媽媽給我辦了殘疾證,雖然我好幾年都抵觸,但還是想和病人們聊聊這件事。
國家給與殘疾人的福利和幫助是很大的,就是可能很多人無法接受殘疾人的身份。
其實精神殘疾和身體殘疾是一樣的,但殘疾不代表殘廢。你依然可以工作讀書戀愛結婚,只是別自己把自己當做一個廢人。
很多家庭都需要國家的幫助,畢竟住院不是一筆小的開支,而醫保社保這些,以及社區的關心支持,這些都是病人需要的。
希望病友們能夠接受自己生病的現實,同時也不要放棄可以辦理的援助。
![]()
我的殘疾人證(作者供圖)
.精神分裂癥也配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每個人都有對感情的美好憧憬,這是很自然的,對于精神病病人們也一樣。
只要不發病,其實我們和正常人并沒有什么區別,我們也會愛一個人,也會對愛的人好,只不過我希望在愛情期間我們也要堅持治療,不要帶給心愛的人傷害。
我與精神分裂癥戰斗了17年,但我不會放棄!現在的我每天學習,一步步慢慢走向可以去工作的路上,也格外珍惜家人和朋友。
康復的路很長,希望我的經歷給你一些建議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