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Tess
公眾號| Tess外貿Club(Tess_2006)
01
有個朋友,在某家大企業任職,年薪超百萬,在公司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手下管著幾百號人,直接向他匯報的中層就有十幾個,算是絕對的職場精英。
昨天聊到員工管理的時候,他問我:“你知道最難管的員工是哪種類型嗎?”
我想了想,說:“是不是那種想法特別多的‘刺兒頭’?”
他搖頭說:“不是。
刺兒頭只要能讓他心服口服,很容易培養成忠心耿耿、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真正難管的,是那種內耗型員工,內心敏感、做事沒有重點,還總是過度解讀別人的意思,浪費時間又低效。”
末了,他又補了一句:
- “這種人,看著細心盡責,其實在職場上沒什么前途。”
我很贊同朋友的觀點,因為我就不是個內耗的人,正因為不內耗,才特別能看懂內耗型人格的死穴。
確實,內耗型人格走上高位的機會幾乎為零。
原因很簡單,高位的核心競爭力是決策、執行、帶人,而內耗恰好會把這三樣全部消耗掉。
舉幾個例子,請大家對號入座。
案例1:分不清重點
公司臨時要做一個跨部門的提案,時間緊得很。
外放型的人三天收集資料,三天做方案,第七天直接去談判,搞定。
內耗型的人三天糾結PPT封面用藍色還是綠色,兩天征求十個人的意見,又用兩天改標點符號。
等他的方案出來,機會早就被別人搶走。
這種人不是說他不努力,而是努力錯了方向,有點像用打火機去烤全羊的感覺。
案例2:內心戲太多。
新機會出現,市場窗口期只有一個月。
外放型業務員當天就去見客戶,爭取盡可能多的訂單。
內耗型業務員心里打鼓:
“這樣去拜訪客戶會不會顯得太急?
我再準備多一點資料。”
。。。。。。
等他準備好,機會已經沒了,客戶被別人簽了。
案例3:信任感缺失。
領導問:“月底能交付嗎?”
內耗型的人先拋出十個顧慮:“A環節不穩,B供應商可能拖延,C客戶還沒確認……”
領導要的是結果,不是困難清單。
你顧慮說得越多,他越覺得你沒把握,轉頭就把項目交給那個直接說“能”的人。
這種人老是讓我想起一類供應商,你問他能不能一個月交貨,他不說能,也不說不能,而是在哪里逼逼A配件廠的問題,B配件廠很難搞。
他們的思維好像永遠不和你在一個頻道上,如果有的選,絕對不會和這種人合作。
案例4:沒有戰略視角。
資源有限時,聰明人會集中火力攻最有可能帶動全盤的人或事。
內耗型的人看不到這些,把資源平均分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舉個例子,我開發客戶,首先會搞清楚誰能在訂單里有話語權,然后我就會針對這個人下功夫,而不是隨便撈一個對方公司的郵箱和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社媒賬號就開始發力。
對業務員來說,精力分配到哪類客戶身上,是成敗的關鍵。分不清主次,結果自然不會太好。
高位看的是棋盤,內耗看的是棋子;
棋盤上的高手,從不跟無關的棋子糾纏。
02
內耗的另一面是太較真。
太較真和內耗是一體兩面。
很多內耗,都是從“太較真”開始的。
責任心過重,結果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攬;
追求完美,就是改方案到凌晨三點只為換個標點;
思慮太多,還沒開干就預演十種翻車場景;
性格敏感,別人一句無心的話能琢磨三天。
久而久之,要么掉進無休止的自我拉扯,
要么活成職場老好人,別人下班了你還在救火,別人犯錯了你替他兜底。
職場老好人能有什么前途呢?
如果你想往上走,先改掉的就是內耗,比如:
減少自我對話時間,80%的精力向外,20%留給復盤。
別糾結完美,凡事先落地,再優化。
對外界傳遞穩定信號,關鍵場合先給確定性,再處理不確定。
最后,要訓練全局思維,做事前先問這件事的長期影響是什么?而不是眼下的得失。
如果你真想耗,那就去耗別人。
耗自己,終究油盡燈枯;耗別人,才有力氣打贏下一仗。
在職場,往上走的起點首先就是不內耗,把子彈留在戰場上,用在敵人身上,而不是敵人還沒出現,先給自己一梭子。
今天就醬紫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