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分100。
老規矩先扣30分,因為嘉慶帝和其他清朝皇帝一般是不睜眼看世界,使得清朝落后于世界之林,這個責任他要負一部分的。
沒有使得清朝中興,繼續走向中衰,嘉慶帝再扣20分。
當然這個也不能全怪他,縱觀歷朝歷代能真正將王朝中興的皇帝屈指可數,更多是束手無策,甚至是不以為意并且還沉迷于酒色之中,像嘉慶帝這樣雖然沒有中興,但是勤勤懇懇的治理國家,能將中衰的速度給“剎住車”的作為,也算是很可以了。
不過嘉慶帝還有兩大加分項值得肯定的,可以加個10分。
![]()
一是乾隆帝給他留下的諸多爛攤子中,白蓮教起義算是比較棘手的一個,因為乾隆帝晚年的昏聵,面對白蓮教起義,沒有統一的指揮中樞不說,大多數官兵要么貪生怕死不敢正面面對白蓮教起義,要么是養寇自重,以此博取戰功和賞賜,所以白蓮教起義是愈演愈烈。
乾隆帝在和珅的蒙蔽下還以為形勢一片大好呢,甚至還在遺詔中特意提到白蓮教起義,說道馬上就會大功告成,把嘉慶帝都看的尷尬的沒有讓這份遺詔載入實錄之中,乾隆帝的遺詔還是過了嘉慶朝才載入實錄的。
面對這種愈演愈烈的情況,嘉慶帝在收拾了和珅以后,馬上建立統一的指揮中樞,并且賞罰分明,激勵官兵全力鎮壓白蓮教起義,最終是撲滅這場清朝中期最大的農民起義運動。
如果換成昏庸之主或者能力欠佳的平庸皇帝,白蓮教起義大概率會愈演愈烈,雖然這場起義也沒有統一的指揮中樞,是各自為戰,但時間久了,很可能會發展越來越完善,甚至會出現共尊的首領,屆時為了鎮壓這場起義,統治者只能是選擇放權于地方,給予地方一定權力,擴大地方自主性,激發其潛力來全力鎮壓起義,代價自然就是使得地方坐大。
![]()
這種情況很是很常見的,嘉慶帝的孫子咸豐帝時期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就是這樣搞的,開放地方團練,使得湘軍崛起,雖然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但地方開始坐大,中央朝廷式微。還有東漢的黃巾起義,中央朝廷放權于地方,使得軍閥坐大,最后東漢因此亡國。
嘉慶帝能平定白蓮教起義,沒有放權于地方,還是有著兩把刷子的。
二是嘉慶帝結束了文字獄,極大的收拾了人心,某種程度上也算替清朝續了一波命。
乾隆時期愈演愈烈的文字獄,使得文人為了避禍,干脆大多是投身于相對安全的考據學研究之中,雖然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學派,但這樣的發展是畸形的,社會也是因此變得死氣沉沉。
![]()
乾隆帝進行如此高壓政策,雖然使得臣民唯唯諾諾,不敢說什么,但在內心自然是極為不滿,怨氣也是不小,時間久了,如果某一天爆發出來,肯定也是一場大危機。
嘉慶帝對這點心知肚明,所以在親政第二個月,說這樣是“既開告訐之端,復失情法之當”,直接結束了文字獄,如此一來是大大收拾了人心,這也是嘉慶帝之后可以上仁宗廟號的一大關鍵原因。
同時嘉慶帝雖然沒能在系統上大刀闊斧的改變諸如吏治腐敗的頑疾,但他也并沒有聽之任之,很是勤政,并且大力打擊貪腐,雖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也維持了一個相對穩定和說得過去的局面。
所以綜合來看,嘉慶帝評分60,他雖然并非力挽狂瀾之主,但也是一個仁君或者說明君,但是他的主要能力只是守成,如果在系統運行尚可,指令可以基本貫徹到位的時間段當政,勤勤懇懇勵精圖治,也肯定會有不俗的成績,但面對系統運行時間久了經常冒出來問題的情況,他并不能徹底解決,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解決問題,然后勉強維持著系統的運行,可以說是一位生不逢時的皇帝。
![]()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