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在朝堂上,章衡面對宋仁宗提問西北邊防該如何治理,只用了一句就震驚四座。
此時蘇軾尚在考場外候考,而這位新科狀元,已在殿前縱論軍政。
他文能治水反腐,武能百步穿楊震遼主,才具不輸蘇軾,卻成了被歷史塵封的實干家。
![]()
宋仁宗慶歷年間與西夏的戰(zhàn)爭雖暫告平息,但西北邊境仍常年駐軍數(shù)十萬,軍費消耗占國庫收入的六成以上。
年輕的章衡敏銳地察覺到,單純的軍事對抗只會拖垮財政,他在殿試中提出的實邊策略,包括充實邊境糧倉、推廣屯田、修繕城防。
這種思路在當時并不主流。
朝堂上,主戰(zhàn)派仍主張犁庭掃穴,主和派則傾向歲幣換和平,章衡的中間路線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并未放棄,第三月便主動請纓出使遼國,實地考察邊防虛實。
![]()
遼道宗耶律洪基對這位宋朝新科狀元早有耳聞,設(shè)宴時特意設(shè)下武試環(huán)節(jié),席間遼主指著百步外的靶心說,
聽聞南朝士子只會揮毫,不知能否挽此強弓?
章衡放下酒杯,接過遼兵遞來的鐵胎弓,此弓拉力超過一石五斗,尋常武將也難拉開。
他深吸一口氣,左手如托泰山,右手似抱嬰兒,三箭連發(fā),箭箭穿透靶心紅圈。
遼主席間的笑聲頓時變得勉強起來,章衡趁機提議互觀邊防。
![]()
在遼國境內(nèi)考察時,他看似隨意地記錄山川走向、關(guān)隘分布,歸國后連夜繪制《燕云山川圖》,建議趁遼軍主力西調(diào)平叛之機,收復(fù)山后八州。
然而此時的宋仁宗已近晚年,朝中重臣多求穩(wěn)怕亂。
宰相富弼認為邊境初寧不宜輕動,章衡的奏折被束之高閣,而十余年后遼國平定內(nèi)亂,宋朝再無收復(fù)良機。
章衡只得改任地方官,首站便到了真定府。
這里常年被洪災(zāi)困擾,歷任官員要么筑堤堵截,要么聽任水患蔓延,始終沒能徹底解決問題。
![]()
章衡到任后,沿河岸徒步勘察三日,終于發(fā)現(xiàn)癥結(jié):河道中游因泥沙堆積形成卡口,使得水流阻滯不暢,他提出的束水攻沙之法。
施工時,有老河工質(zhì)疑水勢若太急,恐沖垮堤岸,章衡就讓人在堤岸內(nèi)側(cè)加筑防沖棱體,既保證了流速,又保護堤基,百姓稱之為章公堤。
治河功績未讓章衡止步。
調(diào)任澶州時,他遇上更棘手的難題,官鹽專賣導致鹽價飛漲,百姓被迫用野草熬鹽充饑。
按宋朝制度,鹽價由三司統(tǒng)一制定,地方官無權(quán)更改,章衡卻在州衙門前貼出告示表示日起開放鹽市,官倉鹽平價發(fā)售。
![]()
![]()
這一舉動震動朝野,三司使彈劾他擅改祖制,章衡在奏折中據(jù)理力爭:
澶州現(xiàn)有二十萬口,官鹽每斤百文,百姓日食需鹽五錢,而農(nóng)戶日收入不足三十文。
開放七日,已售鹽五千斤,無人餓死;若再禁售,不出十日將有流民。
宋仁宗看后沉默良久,最終同意了他的做法。
除此之外,章衡也幫了蘇軾不少忙,他們雖同科及第,卻分屬不同政治陣營。
章衡務(wù)實不喜空談,蘇軾則長于文辭,一度卷入新舊黨爭,但私下里,他們卻相互敬重。
![]()
當年蘇軾因西湖湖底淤積過深束手無策,便致信章衡求援,章衡當即調(diào)派馳援,還建議將淤泥堆筑成堤,把湖面分隔為二,這條長堤便是后來的蘇堤。
然而蘇堤落成后,碑文中竟未提及章衡的功績,章衡對此類幕后功績似乎毫不在意,他在地方任上政績頗豐:
在揚州修復(fù)芍陂,使萬畝農(nóng)田得以灌溉;在成都改革茶法,通過降低茶價惠及百姓,只是這些舉措僅在地方志中留有零星記錄。
章衡的歷史地位之所以被低估,與其處世風格直接相關(guān)。
北宋中期黨爭漸起,士大夫多依附王安石、司馬光等權(quán)臣,章衡卻始終保持獨立立場。
![]()
他的實干作風也與當時的官場風氣格格不入。
北宋重文輕武,士大夫大多以詩文見長,章衡卻潛心研究工程、財政等實務(wù),這在當時被視作功利之舉。
更重要的是,章衡拒絕參與官場應(yīng)酬。
他任禮部侍郎時,同僚們常聚在一起吟詩作賦,他卻總以有公務(wù)為由推脫,轉(zhuǎn)而研究各地的賦稅賬簿。
不合群的性格使得他在史書中的記載寥寥無幾。
章衡的一生,恰如他主持修筑的堤壩,不事張揚,卻能抵御洪流。
![]()
在北宋那個充滿理想主義與黨爭的時代,他以務(wù)實精神在邊防、水利、民生等領(lǐng)域留下了扎實的業(yè)績。
與蘇軾的文名遠揚相比,章衡的功績或許不夠耀眼,卻更貼近治國理政的本質(zhì)。
歷史不應(yīng)只記住那些文采風流或權(quán)傾一時的人物,像章衡這樣默默做事、造福百姓的官員,更值得被銘記。
參考資料:
《宋史?章衡傳》(脫脫等撰,中華書局標點本)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李燾撰,中華書局,2004 年)
《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 年)
《正定府志》(光緒年間修,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北宋邊防策略研究》(王曾瑜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年)
《宋代水利史研究》(魏天安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 年)
《章衡與北宋中期政治》(《史學月刊》2005 年第 8 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